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并分析小切口胆囊手术(MC)和腹腔镜手术(LC)的优势与劣势,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126例小切口胆囊手术(MC)和1 18例腹腔镜手术(LC)进行对照.结果 LC手术方式的创伤小、手术视野宽阔,但是存在高发并发症;MC手术的并发症少,但是手术视野相对狭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缺点,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提高治愈效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传统胆囊切除术 (OC)的利弊 ,探讨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就作者所行LC、MC及OC各 10 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O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LC、MC长 (P <0 .0 5 )。LC及MC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及住院时间相近似。并发症发生率OC比LC低 ,而MC并发症最少。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安全的微创手术 ,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但须灵活应用 ,注重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167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胆囊切除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发展较快。特别是推广微创外科使得MC迅速崛起.MC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和住院费用少等优点.笔者自2005—2007年应用MC治疗胆囊结石167例。为更好地提高疗效.开展MC.避免医源性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传统胆囊切除术(O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105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MC组55例,OC组5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C组与OC组相比较,MC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天数少.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OC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 对我院,实施MC的6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因过度肥胖或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延长切口,4例伤口脂肪液化.平均住院5d,平均费用1800元.结论 MC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尤其适宜在基层和经济基础差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择胆囊结石患者56例,治疗组采用MC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OC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出院天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自1882年hngenbuch首例施行全胆囊切除术以来,胆囊切除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1982年Dubois与Barthelot开始采用小切口行胆囊切除术(MC)[1],近年来MC越来越引起外科学者的关注.我院自2001~2003年收治181例胆囊手术病人,其中3~5cm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5例(A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76例(B组).比较MC和OC在胆囊良性疾病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胆囊切除方面的优劣.方法 选取需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疾病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C组(90例)和LC组(7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MC组手术时间[(37.2±12.3)min]比LC组[(51.6±14.6)min]明显缩短(P<0.05).MC组、LC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7±1.1)、(1.8±0.9)d,痊愈时间分别为(15.9±3.2)、(14.8±4.9)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无影响.结论 对于非复杂性胆囊结石,MC与LC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相近.MC更适合肥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心导管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止血与人工压迫(MC)止血的疗效。方法选择CAG或PCI术后应用Angi-osealVCD止血的患者60例及选择同期行MC止血的患者61例作为治疗组(VCD组)和对照组(MC组),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时间、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急性尿潴留、腰背酸痛的发生率。结果VCD组止血时间为(2.00±0.55)min,MC组为(11.70±2.39)min;VCD组卧床时间为(4.20±0.44)h,MC组为(21.80±4.77)h;VCD组腰背酸痛发生率为16.7%,MC组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D组止血成功率为98.3%,MC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D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3%,MC组为6.6%;VCD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0,MC组为4.9%;VCD组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3.3%,MC组为13.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导管术后应用AngiosealVCD缩短了止血及卧床时间,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并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宇 《健康天地》2010,4(8):102-103
目的:探讨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胆道损伤的方法。方法:对本组15131例MC中发生的18例胆道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4年12月前施行MC2321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39%),2005年以来实施MC12810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07%)。结论: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04例大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杜红缨 《中国保健》2007,15(10):25-27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di,MC)的病因、临床与内镜特点及其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院5083例电子肠镜检查中发现的104例MC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0例(86.5%)MC患者有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病史3~20年.3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MC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大于60岁男性的MC检出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男性的MC检出率(P<0.05).MC患者的大肠腺瘤、大肠癌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镜检的非MC患者的大肠腺瘤、大肠癌检出率(P<0.01).随访65例MC患者,停用蒽醌类泻药6个月后60例(92.3%)例大肠黑变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长期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具有可逆性;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MC易伴发大肠腺瘤及大肠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他莫拉菌(MC)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90株MC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p内酰胺酶.结果 MC检出率最高的是儿科占56.7%,其次为呼吸内科占35.6%,肿瘤科占7.7%,MC产β-内酰胺酶率为90.0%;MC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最低,仅8.9%;MC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100.0%敏感.结论 临床医师应选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治疗MC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太湖水域及鱼类体内微囊藻毒素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污染情况.方法 于2001年7、11月采集太湖水样12件,每件50ml,装入灭菌的塑料瓶中;捕捉鲤形目和鲶形目的主要鱼种7属,共计28尾.用ELISA法对太湖源水的水样和鱼样进行MC含量的检测.结果 太湖水样均检出MC.7月水样MC含量均值为9874.8pg/ml,高于11月(14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03).主要鱼类体内均检出MC.其中,肝脏中MC的含量均值为27.84ng/g,高于肌肉中MC的含量均值(3.97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3,P=0.001).结论 太湖水域中的自然水体和鱼体内已不同程度地含有MC.  相似文献   

14.
郭林 《健康必读》2009,8(6):43-44
目的推广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方法通过对我科196例病例的总结,讨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操作要点。结果除患者极度肥胖或胆囊颈管处严重粘连者外,绝大多数患者均可行MC手术。取剑突右侧腹直肌切口;窄型S拉钩暴露术野,胆囊床使用血管钳分段夹、切断、4号线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MC手术效果理想,其操作要点易于掌握,只要掌握MC的适应证,术者技术熟练,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是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方法,本文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毛金武 《现代保健》2010,(35):55-56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MC)术的临床应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82例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经MC术临缶床资料。结果行MC术82例,顺利完成手术82例,平均手术时间45min。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2例。结论MC方法简单,手术快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受到多数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欢迎,有利开展,便于普及。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冲  李志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40-1144
饮用水水体的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导致藻类产生"水华",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本文简述了影响水体中MC产生的内因和外因,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在分析与检测MC方面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MC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包皮环切(MC)预防艾滋病在广西吸毒人群中的推广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南宁市、柳州市4个美沙酮门诊共490名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男性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后1个月进行MC预防艾滋病宣传和干预,愿意手术且无手术禁忌症者则实施MC,干预后第9个月随访,了解研究对象对MC预防艾滋病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与基线比较,吸毒人群中MC接受意愿从56.1%上升到66.1%(x2 =9.769,P=0.002),手术率从0上升到22.8%(x2=125.662,P =0.000);知晓MC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从29.2%上升到70.5%(x2=160.499,P=0.000),知晓MC可以保护性伴生殖卫生与健康从33.7%上升到随访的68.1%(x2=111.148,P=0.000),知晓MC可以预防生殖器炎症或肿瘤从33.1%上升到63.2%(x2 =85.502,P =0.000).结论 MC预防AIDS的推广可提高吸毒人群对MC的知晓情况、手术意愿和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电钩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既安全可靠,又能费用少、创伤小、出血少、腹腔干扰少、恢复快、疤痕小,作者在传统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CC)和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apor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及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Minilap.Cholecystectomy,MC)的基础上设计了电钩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Electric Hook Minilap.Cholecystectomy,EC)。从1994年5月至1996年元月共施行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氟、铝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 subclone 14)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地方性氟中毒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10~(-9)~10~(-3)mol/LNaF染毒MC3T3-E1细胞,同时以50μmoI/L NaF及5μmol/L AICl3单独或者联合染毒MC3T3-E1细胞,培养72 h.应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观察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3T3-E1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氟无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的作用,较高浓度的氟(1 mmol/L)抑制MC3T3-E1细胞增殖(P<0.01).氟铝联合染毒显著刺激MC3T3-E1细胞增殖(P<0.01):G_2/M期细胞明显增多,增殖指数(PI)升高(P<0.05),DNA相对含量增高(P<0.05).结论 氟对MC3T3-E1细胞无显著促增殖作用,氟铝联合能显著提高MC3T3-E1的增殖能力,使G_2/M期细胞明显增多,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裂,细胞处于活跃生长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de, aluminum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exposure on mice parietal bone cell subclone 14 (MC3T3-E subclone 14), and to elucidate the pathogenesis of endemic fluorosis. Methods The proliferation of MC3T3-E1 cells exposed to 10~(-9)-10~(-3)mol/L NaF alone, 50 μmol/L NaF and 5 (μmol/L AlCl_3 aloneand in combination ,was measured by CCK-8, and the change of cell cycle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treatment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de and aluminum. Results Fluoride alone did not promote osteoblast MC3T3-E1 cells proliferation, higher concentration fluoride inhibited MC3T3-E1 cells proliferation. Fluoride and aluminum combined exposure (50 μmol/L NaF +5 μmol/L AlCl_3) 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MC3T3-E1 cells (P<0.01 ).and significantly induced increase of G_2/M phase, PI (proliferation index) and DNA relative content. Conclusion Fluoride does not promote the MC3T3-cells proliferation, aluminium plus fluoride may increase MC3T3-E1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ffect the cell cycl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G_2/M phase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