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锡林郭勒盟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2011年锡林郭勒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锡林郭勒盟共报告手足口病607例,发病率为60.81/10万,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148例,发病率为114.73/10万;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00例,发病率39.88/10万。无聚集性疫情,无危症及死亡病例报告。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份为发病高峰,2009年8~11月出现一个次高峰。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其中〈5岁儿童发病数为1 74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0.8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发病数为1 0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45.09%;幼托儿童发病数为1 042例,占总发病人数的42.05%;学生为29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2.11%。结论锡林郭勒盟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5岁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1年宜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1年宜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宜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526例,发病率为235.18/10万,重症病例28例及死亡病例6例;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70例,发病率为358.69/10万,出现4起聚集性疫情.4~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其中4岁以下儿童发病数为36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92.81%.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5∶1.散居儿童发病数为2940例,占总发病人数的75.46%;幼托儿童发病数为829例,占总发病人数的21.28%;学生为11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2.95%.结论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2010年有明显上升.做好对散居儿童及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的防制工作,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义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义马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15例,发病率分别为37.99/10万、136.07/10万、40.5/10万、140.91/10万;其中重症病例11例,死亡2例;几乎每月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期;全市7个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城乡结合部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男:女=2.3:1;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共442例,占总发病数的85.83%,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406例,占总发病数的78.83%。结论义马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7月,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为主,EV71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应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源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对2011年全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比去年同期发病明显增高,全区累计报告378例,发病率为148.60/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份,发病205例,占总发病数的54.23%。男性241例,女性137例,男女比为1.76∶1。发病主要年龄段为1~7岁,共331例,占总发病数的87.57%;尤以2~5岁儿童最多,共259例,占总发病数的68.52%。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单峰型,主要发病年龄段是1~7岁的幼托儿童,幼托儿童应重点防控;及时有效的防控方法是做好幼托机构和儿童家长的宣传、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分别是198、355、1 152和2 479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6/10万、81.8/10万、265.5/10万、465.2/10万,2010年和2011年各报告死亡病例1例.除2009年1、2、3月外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8.17%,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4.30%(2 272/4 184)、39.17%(1 639/4 184);2010年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2011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差异,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该区手足口病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越城区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新发发病率依次为87.6/10万、102.0/10万、226.9/10万、121.9/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1~岁、2~岁、3~岁、4~岁四个年龄组发病例数共占79.2%;男女儿童比例1.6∶1;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为主要发病群体。结论绍兴市越城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春末夏初,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托幼机构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沙湾区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9年发病最多,共发病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占4年总发病数的41.16%;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4个年龄组,合计发病303例,占发病总数的87.83%,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病例明显多余女性病例;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是6月和10月;地区分布以城区为主;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结论 2008-2011年沙湾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9-2018年株洲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株洲市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据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特征。结果 2009-2018年株洲市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76 920例,年报告发病率在47.92/10万~276.64/10万之间,平均为180.63/10万。同时2009-2018年株洲市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14例,共报告死亡病例16例。男女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比例为1.52∶1;报告病例集中于10岁以下儿童,共76 219例,占比99.09%,1~2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达4 851.96/10万;4-7月共报告发病例数47 131例,占全部病例的61.27%;各地区各年报告发病率在16.82/10万~607.43/10万之间,其中城区的平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县的平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 538.9,P0.05)。株洲市2009-2018年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例共7 258例,总确诊率为9.44%,各年确诊病例占比为1.49%~18.79%。结论株洲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高于同期全国数据,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双峰模式,城区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县报告发病率,总体表明株洲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凉山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凉山州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00/10万,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10.34/10万、8.30/10万、17.28/10万和12.02/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为15.04/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8.7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85∶1;全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5~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5.28%;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72.56%)和幼托儿童(21.10%)为主;o~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3.03%,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全州各县(市)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结论 2008-2011年凉山州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呈明显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流行趋势,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相关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聊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聊城市2009-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3 557例,总发病率为193.14/10万。2009-2011年分别报告16 018例、11 726例和5 813例,发病率分别为277.60/10万、201.44/10万和100.40/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占78.15%(26 225/33 557);以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4.47%;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性别发病比为2∶1。结论聊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礼泉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礼泉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礼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94例,年均发病率为62.55/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8.80/10万(239/489 715)、102.08/10万(502/491 761)和34.17/10万(153/447 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主要集中4—7月,共报告721例,占病例总数的80.6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1.50%(818/894)。男性600例,女性294例,男女性别比为2.04∶1;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数的85.79%(767/894)。结论礼泉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和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8-2010年鲁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鲁山县近3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鲁山县报告手足口病分别为80例、716例、1 442例,共计2 238例,发病率分别为9.39/10万、83.33/10万、166.71/10万;重症病例588例,聚集性病例72起;实验室诊断病例235例,其中EV71阳性病例179例,占76.1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7月为发病高峰期;县城及周边地区报告病例较多,偏僻地区相对较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1;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共2 114例,占总发病数的94.46%,其中1~2岁组发病1 681例,占75.1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2 124例,占总发病数的94.91%。结论鲁山县手足口病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居多,流行高峰在3~7月份,实验室阳性病例主要为EV71病毒感染,应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和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东海县手足口病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本县手足口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用Epi Info 3.5.1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县手足口病累计报告病例数为1 394例,其中41例重症、1例死亡,发病率分别为11.93/10万、34.20/10万、29.07/10万、47.99/10万,年均发病率为30.80/10万,发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发病高峰为5~6月份,发病为5岁以下儿童,以1~2岁儿童发病最多,男童多于女童;实验室检测以EV71病毒阳性率比例高,且重症病例均为EV71病毒感染所致。结论东海县手足口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预防EV71感染,早发现和救治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峨眉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EXCEL2003录入整理数据,对2008-2011年峨眉山市的1 063例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峨眉山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0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16/10万,2010年发病最多,共发病442例,年发病率为101.79/10万,占4年总发病数的41.58%;病例主要集中在1~3岁之间3个年龄组,合计发病874例,占发病总数的82.22%,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病例明显多余女性病例;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是3~5月和10~12月;地区分布以城区为主;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结论 2008-2011年峨眉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率水平较高.加强疫情管理和疫情处置;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卫生行政监督和技术指导;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以达到防控目的.  相似文献   

15.
祝俊  李芸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890-2893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1-2013年黔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106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77/10 万,男性发病率为 135.04/10 万,女性发病率为 82.26/10 万,性别比为 1.786∶1,。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 83.47%和13.85%。0~5 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1.47%。发病高峰为 4-6 月,次高峰为11-12 月。结论 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赤峰市松山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松山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松山区共报告发病手足口病2 98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6.62/10万;全区所辖21个乡镇及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城区街道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发病率;发病高峰在6、7、10月;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年龄段,占全部发病的75.20%;发病病例中男性1 978例,平均发病率为661.70/10万,女性1 002例,平均发病率为364.91/10万;其中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93.83%。结论松山区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特点;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城区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襄州区0~6岁儿童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6 789例,发病数占全人群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70%(6 789/16 280),年均发病率为2 138.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26.99/10万、1 178.63/10万、1 503.28/10万、1 746.99/10万和4 743.4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细菌性痢疾,占发病总数的97.57%(6 624/6 789)。全区各镇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率(3 375.93/10万)高于农村(1 938.17/10万)(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期(3 916例,占57.68%);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80∶1(4 364∶2 425),2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占78.01%(5 296/6 789),散居儿童发病占83.72%(5 684/6 789)。结论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应加大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力度,防止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北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淮北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为平稳,年平均发病率143.63/10万;呈现个别地区高发表现;季节性高发明显,4~6月出现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6.98%(8427/8689),其中1岁组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2.60%(4570/8689),而且重症病例出现比例高。所有重症病例均发生在5~7月份。结论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季节性高发,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辖区内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顺义区2009—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顺义区2009—2014年手足可病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 103、2 246、1 799、2 664、1 846和2 895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2.44/10万、260.71/10万、205.31/10万、295.94/10万、199.92/10万和306.54/10万,报告死亡病例只有2010年报告3例,报告发病率呈隔年流行且逐年上升的趋势。城乡接合部及机场周边地区报告发病例数较多;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但以夏秋季为主,5—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顺义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夏秋季节,应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机场周边和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平顶山市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和2010年平顶山市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043例和10 040例,重症病例为271例和1 917例,死亡病例2例和9例;发病率为121.24/10万和200.26/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和0.18/10万。2009年和2010年市区的发病率均高于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年和2010年的发病高峰集中在3~4月和3~5月。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均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发病较多。2个年度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以EV71感染为主,且2009年和2010年的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比例发生转变。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做好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