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9例经临床、CT、MRI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病人行PET检查(2例行PET-CT检查),分析病变的放射性分布,即糖代谢的高低。结果 PET或PET-CT均显示了颞叶较大病变,对脑干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 PET、PET-CT对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PET-CT的分辨率大于单一PET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在15例病人中,3例行平扫,11例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15例中,额颞部3例,枕叶4例,顶枕部3例,小脑半球2例,基底节区2例,左侧鞍旁2例,右侧鞍旁1例,右侧中颅窝底、右侧颞极前方1例。其中,幕下2例(2/15)。脑实质内病灶11例(11/15)。颅内脑外位于中颅窝及鞍底4例(4/15)。出现脑水肿3例,伴脑出血3例。本组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11例错误,术前CT诊断符合率仅为26.7%。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定性诊断较困难,应结合MRI与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影像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6例RPL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行MRI及CT检查,4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4例双侧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广泛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部;病灶形态不规则,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磁共振静脉造影显示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控制癫痫发作、脱水减轻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例遗留右侧肢体轻偏瘫.无一例死亡.结论 只要结合临床病史,特别是具有高血压、子痫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四联征,影像学为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表现,RPLS的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梗塞的MSCT、MRI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新生儿病区的新生儿所行MSCT、MRI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有脑梗塞征象。发生部位:右侧颞顶叶1例,顶枕叶1例,右侧大脑半球1例;左侧颞顶叶2例,左侧额叶1例;双侧顶枕叶3例。结论 MSCT、MRI均可诊断新生儿脑梗塞,MRI的DWI序列检查有可能区别脑梗塞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NeuroQ软件建立本地人脑18F-FDG PET数据库并测试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NeuroQ软件对筛选入组的93例受检者的PET图像进行分析并建立本地正常人数据库。对比本地数据库和软件内置数据库的原始数据差异,获得本地人群代谢特征,并比较两者在病例分析中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内置数据库,本地数据库代谢值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额叶区域(右额上回:4.61%,右额中回:4.49%;左额上回:3.77%,左额中回:3.11%)、右后扣带回(6.28%)、顶叶下部(右:2.46%,左:2.66%),代谢值较低区域主要为小脑(右:-3.57%,左:-5.27%)、脑桥(-3.59%)。在病例分析中,本地数据库结果与病例的临床评估符合度更好。结论 建立本地数据库有助于消除地域、采集条件等差异,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红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91-492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影像特点和规律,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2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MRI影像特征。均经手术及放疗,结果 男性12例,女性9例,部位左侧桥小脑角区11例,右侧10例。听神经瘤7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脂肪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结论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CT脑灌注(CTP)的变化/核磁共振质子自旋标记技术(3D-ASL)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用多层螺旋CT(MDCT)研究22例不同程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CT脑灌注的变化;CT全脑灌注技术与核磁共振质子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的比较。结果 HAPC随病情加重, 大脑皮质和白质均脑血流量(CBF)呈下降趋势, 除额叶白质和颞叶白质外, 余部位不同病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病情加重,大脑各部位皮质和白质脑血容量(CBV)增加,白质更为显著,且各部位不同病情间C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病情加重,大脑各部位皮质和白质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显著增加,各部位不同病情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程度HAPC患者随病情加重(P < 0.05),相对脑血流量(rCBF)降低,除顶叶皮质、颞叶白质和枕叶白质外,各部位不同病情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来评价CTP和ASL两者的诊断价值,两条曲线接近,CTP略优于ASL。结论 不同程度HAPC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脑血流减低;血容量增加;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延长;CTP与ASL两种方法效果接近,前者价值略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对足月婴儿(胎龄≥37周和<42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母亲在妊娠期有妊高征史的53例婴儿.按妊高征的轻重程度分组,分别进行.ABR检测和记录,并与母亲无妊高征史的足月婴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有妊高征史的足月婴儿重度组中I-V峰间期(interpeaklatency,IPL)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Q=3.876,P<0.05),重度组中其他数据、轻度组及中度组中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中、重度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常率比较时,有妊高征史的足月婴儿,中度组异常率(5%)和重度组异常率(4.5%)高于对照组(异常率0)和轻度组(异常率0)。【结论】ABR检测是较为敏感的检测指标,应作为有妊高征史的足月婴儿听力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
杜志顺  姜克萍 《中国校医》2018,32(6):474-475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使用MRI和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MRI总检出率比CT高,脑梗死24 h以内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87.50%、43.75%,24 ~72 h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90.00%、40.00%。脑梗死72 h以上的时候,MRI的检出率和CT检出率均达100.00%。MRI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异常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方式。结论 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使用MRI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异常脑区的检出范围比较广。  相似文献   

10.
颈静脉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诊断颈静脉球瘤的优缺点。方法 根据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MRI影像表现。结果 MRI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和范围,对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结论 CT和MRI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检查时,应根据需要,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MRI)两种检查手段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BAEP、MRI异常和有急性胆红素脑病症状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值明显高于BAEP、MRI正常组和无急性胆红素脑病组(P<0.05)。BAEP与MRI异常率呈正相关(r=0.466,P<0.05)。BAEP诊断胆红素脑病的敏感性(87.18%)高于MRI(64.10%),但特异性(78.57%)低于MRI(93.88%)。结论 BAEP和MRI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1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24 h平均血压和日、夜平均血压均明显高于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非杓型改变比轻度妊高征患者明显增多(P<0.01)。重度妊高征24 h尿蛋白定量、生后1 m in Apgar评分<8分者比轻、中度妊高征明显增多(P<0.05)。结论轻度妊高征大部分有昼夜节律变化(呈杓型),治疗不必用药,以休息为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呈非杓型),夜间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足量。ABPM对妊高征患者的诊断分度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确诊多发性脑梗死,MRI、CT联合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97.00%(194/200)高于MRI 80.00%(160/200)、CT 75.50%(151/200)单独诊断(P0.05);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基底节区病灶178个,脑室旁病灶67个,额叶病灶122个,顶叶病灶91个,丘脑病灶63个,颞叶病灶45个,小脑病灶52个,MRI、CT联合诊断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顶叶、丘脑、颞叶、小脑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诊断(P0.05);MRI、CT联合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单独诊断多,病灶大小较单独诊断小(P0.05)。结论:MRI、CT联合检查能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尤其是病灶较小患者检查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PLS)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20例子痫前期及子痫并发RPL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行头部MRI或CT检查,其中出现顶叶病变18例、枕叶病变10例、额叶病变5例、基底节病变6例、颞叶病变2例、侧脑室旁病变3例、小脑病变2例、岛叶皮层及半卵圆区各1例。20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均显示病灶无强化;6例患者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未见动脉血管异常;11例在初次行头部MRI后4~47天复查头部MRI,10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患者绝大部分恢复。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后遗症出现。结论:结合患者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RPLS诊断并不困难,早期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结果 9例患者,其中颞叶8例,额叶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变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周围无明显水肿,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MRI检查在脑静脉畸形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期间本院收治的22例疑似脑静脉畸形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MRI检查,随后分析MRI检查对脑静脉畸形患者引流方向、发病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以及MR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从畸形发生部位角度分析,MRI对小脑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3.33%,对顶叶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额叶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5.71%。从引流方向角度分析,MRI对浅部引流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深部引流诊断正确率为85.71%。MRI在诊断脑静脉畸形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8.24%、80.00%、11.76%、20.00%。结论 对脑静脉畸形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降低临床误诊率,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69例骨挫伤患者的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骨挫伤的认识,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骨挫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重点观察MRI不同序列的影像表现,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9例传统X射线或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发现病灶在T1WI序列上,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略低信号影,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相应区域的稍高信号区,在STIR序列上表现为较高信号。69例中合并半月板损伤30例,韧带损伤45例,关节腔积液48例。结论 MRI对骨挫伤及附属结构的损伤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 20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后,分别与2、5、7天CT复查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的出现率约为50%,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7天以内的发现的梗塞占80%。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复查时间为7天以内,外伤后及时复查CT是确诊外伤性脑梗塞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氨磷汀联合含地塞米松漱口液在减轻鼻咽癌放疗反应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治疗期间均给予氨磷汀使用,治疗组31例在放疗期间予含有地塞米松的漱口液含漱,对照组29例予不含地塞米松漱口液含漱。结果 治疗组轻度反应18例(58%),中度反应10例(32%),重度反应3例(10%);对照组无轻度反应,中度反应12例(4l%)。重度反应17例(59%)。结论 治疗组重度反应率占10%,对照组重度反应率占59%,治疗组重度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全部能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  相似文献   

20.
康靖 《中国校医》2019,33(8):631-632
目的 分析MRI和CT增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癌,且均接受CT增强和MRI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CT增强扫描检出肝外病变(1.60±0.46),肝内病变(2.15±0.38);MRI检出肝外病变(2.34±0.41),肝内病变(2.9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检出肝癌的准确率为85.71%(60例),MRI检出的准确率为92.86%(65例),MRI对肝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增强(P<0.05)。结论 MRI在诊断肝癌方面具有比CT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