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张涛 《医疗装备》2023,(7):77-7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超声、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统计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效能。结果 200例患者中,DSA诊断阳性163例、阴性37例。超声、CTA单独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0.224、0.258),超声联合CTA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41)。超声联合CTA诊断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且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可对颈动脉斑块病变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颈部血管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评价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ACI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DU检查、TCD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应用CDU检查、TCD检查、CDU联合TCD检查对ACI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患者检查参数指标。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ACI预后相关因素。结果:DSA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50例(76.92%),轻度狭窄18例(36.00%)、中度狭窄17例(34.00%)、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15例(30.00%);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者RI高于中度狭窄,中度狭窄高于轻度狭窄(P<0.05);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者PSV、EDV、PI低于中度狭窄,中度狭窄低于轻度狭窄(P<0.05);CDU+TCD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单纯检查(P<0.05)。随访患者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2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肥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颈动脉斑块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09例,根据CAG结果确诊冠心病84例,非冠心病25例。冠心病组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CK、CK-MB、TNT等资料,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三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IMT和所形成斑块稳定性;以及测定血清hs-CRP。结果①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②冠心病组hs-CRP平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平均值(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血清hs-CRP的升高与冠心病有明显正相关性。通过高频超声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结合血清hs-CRP的升高,可初步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6,(3):335-337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CD62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57例ACI合并有AS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20)和重度狭窄组(n=19),根据斑块回声分为软斑组(n=22)、硬斑组(n=20)和其他类型组(n=15),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S程度及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各狭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斑块性质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与AS程度及斑块性质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血清CD62p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CD62p、hs-CRP均参与了ACI患者AS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估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1):151-15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IMT值将患者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23例,内膜增厚组40例,斑块形成组49例。同时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并分析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及颈动脉IMT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01)。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显著增高(P <0. 01);而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 <0. 01)。ACI患者颈动脉IMT测量值与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Hcy、hs-CRP和Fib可能参与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脑梗死的患者126例,行超声及CTA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CCA、ICA、ECA斑块数量,类型,回声特征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颈动脉病变检测出的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回声增强,内膜面局部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超声显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 CTA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上与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 CTA诊断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超声对斑块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存在溃疡、明确不稳定斑块特征诊断较好,而CT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好,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发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9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及2周末次日清晨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增高(均有P<0.001),治疗2周后ACI患者IL-6较前降低(t=3.847,P=0.001)、hs-CRP较前降低(t=3.403,P=0.002);ACI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A组)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均有P<0.001),B组及C组IL-6、hs-CRP水平高于A组(均有P=0.009)、B组较C组IL-6、hs-CRP水平升高(均有P=0.040),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双源高分辨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临床价值,以探究脑梗死有效诊断方法,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9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均进行彩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双源高分辨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颈外动脉血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观察组患者检查方法对软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关键,采取双源高分辨螺旋CT对其进行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价值较高,可较好了解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深入研究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测定三组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不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22.0±10.3 mg/L,16例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16.11±9.12;14例无斑块组hs-CRP浓度为10.05±8.10 mg/L,不稳定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病房收治的患者94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2组,其中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44例非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8.0%和4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位置:两组分别检出斑块142个和86个,且均以颈动脉分叉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3.4%和31.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位置差异无显著性(P〉0.05);斑块超声分型:观察组以软斑块居多,而对照组则以硬斑居多,且观察组在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不稳定斑块的检出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7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使用超声仪器对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IMT,评估颈动脉硬化超声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 <0.05)。ROC曲线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24,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0.05)。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病变,临床使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王春红 《医疗装备》2023,(10):77-79
目的 探究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与超声诊断对子宫腺肌病(A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AD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E4、超声、HE4联合超声诊断对AD的预测价值。结果 82例疑似AD患者中,经病理学确诊46例(试验组),非AD 36例(对照组)。试验组的HE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高于对照组,血流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HE4联合超声诊断AD的Kappa=0.91,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1.67%,高于HE4单独诊断(Kappa=0.72,灵敏度为69.56%,特异度为75.00%),也高于超声单独诊断(Kappa=0.76,灵敏度为73.91%,特异度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D患者,血清HE4与超声诊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临床可将两种方式联合用于诊断AD。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6,(11):1614-1616
目的比较颈部血管彩超(CUS)联合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US、TCD与DSA三种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方式对于颈动脉狭窄及动脉壁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共完成107条狭窄血管的检测;两种方法一致性比较κ值为0.54,一致性中等。CUS联合TCD共检出斑块形成73处,DSA检出34处,前者对于动脉斑块形成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DSA在检测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方面准确度较高,CUS联合TCD在动脉狭窄检测方面准确度不及DSA,但对动脉斑块形成的检出率高于DSA,同时具有无创性及便捷性,因此前者可用作脑梗死的初步诊断,当需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以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需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hs-CRP、Hcy、UA的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软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硬斑块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hs-CRP高水平、Hcy高水平、UA高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hs-CRP正常水平、Hcy正常水平、UA正常水平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施岩 《现代保健》2010,(13):41-4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总结超声检测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其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监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70.0%高于对照组12.0%(P<0.05),前者斑块性质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占60.3%,后者以强回声硬斑为主、占75.0%(P<0.05);观察组血浆TC、LDL-C水平以及LDL-C/HDL-C比值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虽观察1组在LDL-C/HDL-C比值上明显高于观察2组(P<0.05),但其它血脂水平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性,高血浆TC、LDL-C水平是脑梗死的促发因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通过早期诊断积极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炎性反应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CPn-IgG和IgM、IL-6。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内膜增厚情况。结果脑梗死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CPn-IgM(+)率和CPn-IgG(+)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n-IgG(+)者,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发生率、hs-CRP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CPn-IgG(-)者(P〈0.01)。结论CPn慢性感染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其参与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是CPn感染诱导hs-CRP和IL-6的产生,刺激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与头颈部CTA结果更为接近,检出率也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敏感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