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原因,提出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对102例髋关节翻修术后35例细菌培养阳性者和医院医护用具:工作服、手及周围环境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35例细菌培养阳性者中的病原微生物均存在于医护用具、工作服、手及周围环境中。结论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呈正相关,患者周围环境含菌量与感染有直接关系,我们采取改变护理模式,保证在清洁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改变负压装置,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规章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性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587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每月对手术医务人员手、医护用具、术中层流手术间空气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587例(632个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切口感染5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3例;深部感染4例,浅部感染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9%。结论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层流设备应定期检测消毒、术后伤口充分引流、减少其他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护人员及其周围环境中携带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的医护人员及其周围环境中的MRSA菌进行进行病学调查。[结果]护士携带MRSA菌高于医生,烧伤科医护人员检出MRSA菌最多,达8株;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和手携带MRSA最多;初级职称医护人员携带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结论]MRSA菌感染控制应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减少MRSA携带;加强对初级职称的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教育,建立MRSA感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其感染途径有空气、手、医疗器械及药品。医院常见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消毒不严、隔离控制放松、污染物处理不当以及严重滥用抗生素。本文对河南省部分医院的医护行为进行了现况调查,探讨医护行为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医院环境MRSA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中携带状况和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7个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MRSA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烧伤科检出MRSA最多,医护人员MRSA高达53.33%,患者及周围环境的MRSA高达72.34%;儿童急救科和儿童呼吸科均未检出MRSA;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和手携带MRSA最多,均为36.36%,患者的鼻前庭、手、烧伤黏膜携带最多,分别为23.26%、20.93%、20.93%;护士携带MRSA(30.77%)高于医师(18.18%),初级职称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结论MRSA感染控制应集中在烧伤科等高危科室,加强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初级职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护知识教育,对携带部位应及时进行MRSA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起疑似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1年3月26日—4月5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的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其发生的主要环节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 2021年3月26日—4月5日入住儿内科>48 h的患者共59例,6例患者感染轮状病毒,罹患率为10.17%。6例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61±1.21)岁;患儿入院时间集中在3月19—30日,均在入院第5~7天检出轮状病毒,6例患儿分别为同一责任护理组,且22、23、25床为同一病室。对6例患儿住院期间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及患儿陪护人员的手进行轮状病毒筛查,共采样22份,结果阴性20份,弱阳性2份(床头柜和床栏),检出率9.09%。该事件共持续11 d,自4月5日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发现相关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是发生在儿内科的一起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过采取加强患者及陪护管理,固定医护治疗人员,加强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重视保洁流程等多项措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进行THA手术的1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术后深部感染,通过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并观察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THA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后发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感染各1例;患者进行Ⅱ期翻修术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8.2分达到87.6分,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THA术后深部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感染患者在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后疗效明显,随访未发现复发,可视为THA术后深部感染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措施在预防膝关节镜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4月收治的980例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每月对手术医务人员手、医护用具物体表面、手术间空气及消毒后的关节镜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对内镜消毒机专用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及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的检测.结果 980 例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手术人员手、物体表面、手术间空气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99.00%,关节镜硬式、软式结构及专用消毒剂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为100.00%,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到≥99.99%.结论 术前严格的皮肤准备,内镜消毒质量的保证及减少其他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预防切口感染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全麻插管手术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状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医院手术室行全麻插管择期手术患者,随访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状况,同时对麻醉机呼吸回路空气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调查180例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确诊38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1.1%,感染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年龄高低呈正相关(P<0.05),与手术时间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机呼吸回路气体细菌培养术前及术后阳性率均较高。结论麻醉医师一定要无菌操作,做好麻醉机呼吸回路的无菌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全麻插管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并探讨其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旨在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医院包括内科、外科、针灸康复科病房及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12人为调查对象,采集医务人员手部样本实施细菌培养,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根据时间将2015年7月后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教育与行政管理干预及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之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为干预前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选取12名护理人员洗手后手部采样均存在细菌污染,其中有4名超标占33.3%,且护理人员手部携带的细菌及构成比与该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的主要菌株较为一致;12份样本中手卫生合格率为33.3%,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后及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8.0%、32.0%,与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51.2%、16.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手卫生依从性相比,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期间干预前与干预后住院患者分别为246例与254例,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6.9%、1.6%,经相关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调查研究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手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改善,且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临床上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开放性骨折创面处理与创面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调查开放性骨折创面处理与创面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88例骨科急性开放性创口于不同时间、不同阶段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未处理前,85.23%(75/88)的病例创面标本培养有细菌生长;刷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95%(29/88);清创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05%(15/88)。发生创面感染18例,其中手术后医院感染13例。细菌种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革兰阴性菌则以大肠埃希菌和假单胞菌属为主。结论 开放性骨折创面的初步清洗非常重要,能有效地减少细菌。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主要是手术后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4,他引:57  
目的 了解气管全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及条件。方法 对临床3027例气管全麻术后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病原学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调查3027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357例,医院感染率为11.79%,尤以肺部感染为主,伤口感染次之;手术时间与手术伤口类型与各部位感染有明显关系;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为59.61%,革兰阳性球菌明显增多,占35.58%,真菌感染占4.8%,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发现引起气管全麻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染性,包括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等有关外,另外医院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均与感染发生都有关,明显增加感染的机会,从而针对气管全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气管全麻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率,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医院各类环境下工作的528名医务人员,手部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采取调查问卷及现场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同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取样标本合格份数451份,合格率为85.42%,其中合格率临床医师为87.88%、临床护士为85.25%、医技人员为79.49%,各类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40.34% 、59.47% 、30.11%、50.19%,诊疗操作前与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医师分别为44.50%、62.88%、32.58%、53.79%,临床护士分别为39.78%、59.94%、29.97%、49.86%,医技人员分别为30.77%、43.59%、23.08%、41.03%,各类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与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住院患者共17 48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者1042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6%,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直线相关分析,两者间具有负相关(r=-0.84,P=0.000).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尚可,但手卫生依从性在诊疗操作前、接触患者前较差,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是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的140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及手术后处理等详细记录.结果 140例翻修术后的老年患者中有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2%;发现住院时间、术后瘢痕、术后护理、糖尿病是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8%、铜绿假单胞菌占16.1%.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原发病、术中操作、纤维组织瘢痕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关;术中对纤维瘢痕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要完整切除,并在术后放置引流管,对于老年患者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室、重点感染病区、普通病区医务人员洗手效果,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手的监督与监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妇产科、儿科、外科、门诊医护手监测资料。结果 医护手监测总合格率为89.7%,手术室护士手监测合格率96.8%;重点感染病区(妇产科、儿科)医护手监测合格率89.2%;普通病区(外科、门诊)医护手监测合格率88.4%。结论 医务人员对手的清洁与消毒,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加强重点感染病区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管理、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手清洁与消毒意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医院高压氧舱医务人员洗手规范、手卫生检测与院内感染关系。方法:抽取高压氧舱工作人员、卫生员、护工共160人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人,一组按照本人平时洗手习惯,对洗手时间、步骤、范围无明确规定,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由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示范按要求规范洗手,作为实验组,两组洗手后擦干,行细菌检测。结果:按规定高压氧舱医务人员手指皮肤细菌检出率≤10cfu/cm2,25例对照组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为14例,占56%(14/25),不合格44%(11/25)。按六步洗手法操作细菌培养合格率为100%。结果: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携带的细菌量密切相关,通过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控制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用特异性抗体致敏A蛋白的葡萄球菌(SPA)进行协同凝集试验方法,对206例新生儿眼部分泌物,进行淋病性脓漏眼检测.同时对所检测出阳性者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培养.结果革兰氏染色检出阳性者与SPA检出阳性附合率为20.7%.其原因SPA协同凝集试验阳性者和未查到淋球菌者与活菌、死菌抗原有关.并对新生儿脓漏眼感染途径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预防及治疗策略,促使患者早恢复关节功能。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5例204个关节,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7例,感染发生率为3.78%;肺部感染4例,感染率为2.16%,泌尿系统2例,感染率为1.08%;术后感染时间4~30d,平均(11.27±3.18)d;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4.51±3.96)分,高于治疗后1个月为(73.48±4.10)分,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的(57.16±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2013年创伤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类型较多,及时对术后切口和假体周围急性感染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一期翻修手术或清创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能促进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作好部队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我们对全校食堂及饮食单位的主要炊事用具、工作服、炊管人员手指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细菌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将其分为院内感染组和无院内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院内感染19例(11.05%),无院内感染153例(88.95%);感染部位:呼吸道9例(47.37%),泌尿系9例(47.37%),皮肤(褥疮)1例(5.26%);发生时间为术后1~13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输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无院内感染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10 g/L、手术时间180 min、尿管留置时间45 h、动脉压105 mm Hg、血肌酐133μmol/L、血浆白蛋白35 g/L、抗生素使用时间5 d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缩短手术、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积极进行升血红蛋白、白蛋白治疗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