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剖宫产率及剖宫指征10年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10年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7年为26.2%,2006年为57.2%。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997年为8.3%,2006年上升至33.2%。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林晓华  刘瑶  范文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42-274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住院的82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结果:7个月的剖宫产率45.02%,前三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是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结论: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因素剖宫产术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王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85-2885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指征的社会性因素分析,探讨其对母婴的影响,从而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001年~2006年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958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社会性因素行剖宫产者121例(12.63%)。其中,知识分子、干部61例(50.41%);医务人员亲属或朋友39例(32.23%);未临产或潜伏期剖宫产112例(92.56%)。剖宫产术中、术后母儿并发症46例,占38.16%。结论:剖宫产指征的社会性因素包括现代观念、医患双方因素等,是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要降低剖宫产率,首先要降低社会性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剖宫产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总结分析2004~2006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组进行对照,采用随机抽样取材法。结果: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67.72%,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占首位。剖宫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以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7-1818
目的:总结近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6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②剖宫产指征中自2001年始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银花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6-2637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8.9%,2004年上升至47.5%,增加5.6倍。②1995~2001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231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剖宫产术孕妇23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按比例依次是:社会因素(33.65%)、瘢痕子宫(25.22%)、巨大儿(9.7%)、头盆不称(7.34%)、羊水过少(5.83%)、胎位异常(5.04%)。胎儿宫内窘迫(5.83%)等。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开展产前学习,通过产前对孕妇及家属教育,并详细地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产程的观察和产程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辖区内孕妇剖宫产指征,为降低本辖区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2005年辖区产后访视的2047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2.05%。主要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18.14%)、社会因素(15.15%)、胎儿宫内窘迫(12.35%)、巨大儿(7.77%)等。结论:对产前监护的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孕产期保健教育,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9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年的平均剖宫产率为66.7%,其中2004年的剖宫产率为59.9%,2005年的剖宫产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9.43%)、胎儿宫内窘迫(25.13%)、胎位异常(9.62%)、巨大胎儿(7.25%)、中至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谷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4-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围产期门诊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分娩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其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间该院分娩产妇1 496例,其中剖宫产618例,剖宫产率为41.3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产妇占89.20%,年龄25~30岁产妇占87.54%。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因素、母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亲因素。在选择剖宫产产妇中,城市产妇占85.60%,农村产妇占14.40%。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第1、2位;胎儿窘迫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 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剖宫产产妇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各年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剖宫产率为30.11%,2011年上升至5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由2005年的15.13%上升至2011年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09年剖宫产指征以头位难产为第一位,2010—2011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01~200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秀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492-1493
目的:探讨2001~2006年漯河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漯河市4所具有代表性的市级医院产科2001~2006年的剖宫产资料。结果:6年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14398例,剖宫产术为6720例,剖宫产率为46·67%。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以胎儿因素为主要因素,占53·38%。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共5258例,占剖宫产术的78·24%,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脐带绕颈、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同时要推广适宜产科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舜华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3-18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段为27.48%,第3阶段为42.02%。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00.85,P<0.005)。剖宫产指征为头位难产始终为第1位,但比例在下降,由第1阶段的39.30%下降至第3阶段的27.00%,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1.34,P<0.005)。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胎儿因素:χ2=6.94,P<0.05),社会因素:χ2=50.92,P<0.005)。结论:1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上升39.96%(由1989年21.92%上升至2003年61.88%),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增多所致,故要降低剖宫产率,主要是降低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04-290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1995~2005年在该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10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多年来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年增加的主要因素,正确诊断胎儿窘迫,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卫生知识,进行心理调控等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剖宫产率和指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具体措施。方法:对2007~2010年8 564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剖宫产率(47.8%)较2007年(72.5%)明显下降(P<0.01),妊娠并发症因素(19.5%)较2007年(12.4%)明显升高且位居第一,而2010年社会因素和相对头盆不称因素分别为12.9%和16.9%,较2007年(分别为22.8%和21.8%)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高龄初产、头盆不称、羊水过少与剖宫产呈正相关。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张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576-2577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指征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安阳市妇幼保健院1986、1996和2006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剖宫产率为8.7%,1996年为22.02%,2006年为45.30%,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86年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和社会因素;2006年社会因素跃居首位,其次为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