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uPA和tPA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uPA表达阳性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20.O%,X2=5.25,P=0.022),但tPA则相反(42.2%vs90.9%,)(X2=7.47,P=0.006)。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初发病例uP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单发病例tP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多发病例(P〈0.05或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uPA表达与tPA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X2=4.39,P〈0.05)。结论uPA和tPA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手术前后、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基因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5.978,P〈0.01),外周血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111,P〈0.05);临床Ⅲ期患者的表达量较Ⅰ、Ⅱ期显著升高(t=2.437,P〈0.05);手术后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404,P〈0.05)。结论Foxp3基因表达上调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手术切除肿瘤有利于木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DIN)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该2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意义,并探讨该2两类患者发现年龄方面的变化状态,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MC检测用MC和胶原纤维组合染色法,组织学分级用Patley和Scarff方法。结果2类75例患者(DIN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5例)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8,P〈0.0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2,P〈0.01)。2类75例患者的病变发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8,P〈0.01)。结论MC数量与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两类患者的MC数量是D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是Ⅰ〉Ⅱ〉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2,P〈0.01)。说明MC数量可作为该两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NSCLC组织中COX-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6.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肺腺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鳞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T分期中T3-4期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1-2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临床分期中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4)COX-2与VEGF、MVD,VEGF与MVD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0.696、0.673、0、571,P均〈0.01)。结论COX-2和VEGF的增强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性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长高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02-120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标本组织学检测,绘制出ROI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计算病灶动态强化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经MRI扫描,发现80例患者(81处病灶)TIC曲线呈廓清型。(2)80例患者的DCE—MRI扫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呈正相关(r=0.935,P〈0.05);(3)乳腺癌癌组织部分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34.74±12.0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8.36±3.16(t=6.47,P〈0.05);(4)80例乳腺癌DCE-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38±0.40,增强峰值PH为(619.22±123.53)HU,与MVD呈正相关(r=0.72,P〈0.05;r=0.66,P〈0.05);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6.10±10.13)t/s,与MVD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DCE—MRI参数能间接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萤耍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9)和卡维地洛组(n=25),治疗前后进行步行试验及心功能分级的评定,监测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心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Ⅳ级患者较Ⅲ级患者、Ⅳ级患者较Ⅱ级患者步行距离均明显下降(P〈0.01),而Ⅲ级与Ⅱ级患者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步行距离与IL-6、NE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VEF和CI呈正相关(P〈0.05)。结论6MWT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结果可靠,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评估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2例乳腺癌中BRCAI的表达。结果: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86.7%,在乳腺癌中为52.4%,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BRCA1的阳性表达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均P〉0.05)。结论: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和96.7%、66.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Snail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E-cad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0)。结论Snail mRNA过表达与E-cadherin mRNA低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肝活检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对76例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ALB、GLB、HBVDNA定量与肝穿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76例慢性HBV携带者中,65例(85.53%)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其中G0-1 46例,占60.53%,G2-4 30例,占39.47%;S0-1 56例,占73.68%,S2-20例,占26.32%。ALB水平G0-1明显高于G24(t=7.954,P〈0.01),S0-1明显高于S2-4(t=9.405,P〈0.01);而GLB水平则相反(t=6.669,P〈0.01;t=2.508,P〈0.05)。HBVDNA不同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4、0.819,P〉0.05)。≥40岁年龄组纤维化程度较重,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0,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HBV携带者血清ALB、GLB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但要确诊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活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增殖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胶质瘤石蜡标本,其中24例低度恶性(Ⅰ-Ⅱ级)、21例高度恶性(Ⅲ-Ⅳ级),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L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GFL7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增殖性(Ki-67标记指数)的关系。结果EGFL7在人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EGFL7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t=4.399,P〈0.01),与增殖能力呈正相关(r=0.793,P〈0.01);EGFL7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结论人脑胶质瘤中瘤细胞及内皮细胞均存在EGFL7基因的表达,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能力相关,提示EGFL7在胶质瘤的生长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D,25(OH)D]、血钙(Serum calcium,Ca2+)以及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偶氮胂Ⅲ法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25(OH)D和Ca2+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中CaS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25(OH)D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组[(34.13±14.14)nmol/Lvs(50.29±25.65)nmol/L,t=2.870,P=0.001],血清25(OH)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30.8±9.71)nmol/LVS(43.7±23.59)nmol/L,t=2.467,P=0.021],乳腺癌组(88.9%)CaS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60.0%,χ2=6.717,P〈0.01)和瘤旁正常乳腺组织(60.0%,χ2=5.628,P〈0.05)。结论血清25(OH)D浓度和组织中CaSR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指标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患者(56例良性,50例恶性)进行术前彩超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高频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病灶内血流Adler分级、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PSV)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超声指标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在形状、边界、纵横径比、内部回声、沙砾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显示乳腺癌内的血流较良性肿块明显丰富(P0.05),乳腺癌的血管分布异常、频谱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动脉血流PSV、RI显著高于良性肿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Adler分级(AUC=0.935)、边界(AUC=0.905)对于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844、0.81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I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x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钼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增强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钢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和三者联合检测方法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评价.根据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灶、动态增强曲线等特征,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精度,分别作出4种影像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ROC分析评价。结果ROC评价硅示联合应用的ROC曲线比其他曲线更偏左上角,曲线下面积为三者联合(0.986)〉磁共振增强(0.921)〉超声(0.836)〉钼靶(0.821);联合运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较三者单独运用准确(P〈0.05),磁共振增强与钼靶、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钼靶与超声检查间差异无屐著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价值优于超声和铜靶摄影术,三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基因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良性肿瘤(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0例)及卵巢癌(50例)中Skp2、p27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Sk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48.0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0.00%)和交界性肿瘤(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蛋白与PFEN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分别为90.00%、93.33%)和交界性肿瘤中(70.00%、70.00%)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癌(22.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p2、p27和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卵巢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7,P〈0.01);Skp2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26,P〈0.01);p27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19,P〈0.01)。结论Skp2高表达、p27和PTEN蛋白低表达可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上述3种基因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