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状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发现其病因与放射性损伤,缺碘与高碘,遗传因素有关.动物实验观察鼠血中促甲状腺素升高时,甲状腺肿瘤发生率也增高,而加用甲状腺激素,能使发病率降低.近年来研究提示,女性激素有可能为致癌因素之一,某些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可合并甲状腺癌.目前国内外多将原发性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状癌、髓样癌4类.  相似文献   

2.
于宏 《保健医苑》2012,(3):34-35
<正>甲状腺癌发病情况及诱因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主要是指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4大类。从以往总体发病情况来看,甲状腺癌在所有肿瘤癌谱中发病率不太高,应该说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种类。但是,甲状腺癌现在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010年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甲状腺癌已经排到第5位。  相似文献   

3.
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成人每人每天需碘100~150μg。人体缺碘会发生一系列碘缺乏病(IDD),胎儿生长期缺碘造成大脑发育障碍,可导致呆小症,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1]。摄入适量的碘对维持人体健康极其重要,因此,研究水碘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碘含量地区间差异很大,每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1流行现况2008年全球甲状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男性为1.5/10万,女性为4.7/10万,平均为3.1/10万,性别比0.3∶1;中国大陆属于低发区,男性发病率为0.8/10万,女性为2.1/10万,平均为1.4/10万[1]。甲状腺癌的死亡率较低,在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20位之后。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的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振军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51-1653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女性与男性比约3:2。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在40~50岁,临床上约10%-25%的单发结节被证明为甲状腺癌。在有足够碘或碘过剩饮食的地区,乳头状癌为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其次为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甲状腺髓样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各类型的甲状腺癌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生长缓慢很似腺瘤,有的呈临床隐匿性,首发症状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的短期内生长很快,且浸润周围组织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居民1997-2008年甲状腺癌患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甲状腺癌流行现状,为制定甲状腺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为调查地区,通过收集温州市主要医院的甲状腺癌发病资料,分析甲状腺癌发病特征。结果1997-2008年,浙江省温州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为2.78/10万。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55岁达到高峰。放射性污染、碘摄入、感染等因素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温洲地区甲状腺恶性肿瘤发展较快,应加强对居民甲状腺癌知识的普及工作,控制影响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保健》2020,(2):8-9
随着甲状腺癌患病人数的增加,大众对甲状腺癌的态度也从"谈癌色变"到"坦然面对"。甲状腺癌中大多数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96.9%,其中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7.5%,滤泡状癌占9.3%。虽然甲状腺癌患病率和发病率在逐年攀升,但多数DTC的生存预后良好,死亡率很低。我们今天说的甲状腺癌主要是指DTC。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是人体最大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甲状腺素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引起广泛关注。其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髓样癌、滤泡癌和未分化癌四大类,其中PTC约占94.8%以上~[1],整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大于95%,10年生存率大于85%~[2],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3]。甲状腺癌是妊娠期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美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90%[1]。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两种,分化型甲状腺癌总体上恶性程度较低,由于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有时又难以区分良恶性结节,故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上经常出现漏诊、误诊[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1997-2009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状况以及蓄水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在三峡库区选择9个县(区)的17个乡镇(街道)设立疾病和生物媒介监测点,1997-2009年连续系统收集人口出生死亡、传染病、生物媒介等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和空间分析以及蓄水前后比较,分析疾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库区人群健康状况.结果 三峡库区监测点2003年蓄水后7年室内平均鼠密度(2.22%)比蓄水前6年平均鼠密度(4.38%)下降49.32%;蓄水后室外平均鼠密度(2.76%)比蓄水前平均鼠密度(4.43%)下降37.70%.蓄水后人房年均蚊密度[35.09只/(间·人工小时)]较蓄水前[54.24只/(间·人工小时)]下降35.31%.蓄水后畜圈年均蚊密度[125.75只/(间·人工小时)]比蓄水前[179.46只/(间·人工小时)]下降29.93%.2003年蓄水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率分别较蓄水前下降22.88%、84.85%、95.03%和81.82%.在蓄水后,钩体病、疟疾和出血热各年发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0.4/10万),乙脑历年发病率<2/10万,下降幅度略低于重庆市和宜昌市.各年粗死亡率低于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为3.77% ~ 5.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婴儿死亡率为11.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未诱发疟疾、乙脑、钩体病、出血热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的明显升高,尚未发现水库蓄水对人群死亡率造成影响,库区人群总体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