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法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3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分为高危脑损伤组(A组),共157例;"正常"早产儿组(B组),共77例。在生后3、7、14、28d进行NBNA评分。【结果】A组在生后4个时间点的NBNA评分低于B组,在28d时(校正胎龄达足月)的评分均小于36分;B组大于36分,其34、35、36周胎龄组大于37分。随评分日龄增长,两组NBNA评分均逐渐增加。其中A组35、36周胎龄组在生后14与28d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胎龄组内任意两个时间点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胎龄组内任意两个时间点间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增幅为33周34周35周36周,呈减速增长。【结论】NBNA评分可以反映33周以上早产儿脑发育的状况和发展规律,及其脑损伤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预后的改善。方法:选择2015-01~2016-06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脑损伤早产儿(28wk≤胎龄37wk)共68例,分为GM-1治疗组(n=45),对照组(1,6-二磷酸果糖治疗,n=2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 20mg/d,连用14d,据病情使用l~3疗程。所有患儿在纠正胎龄40wk、41wk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生后3、6mo时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GM-1治疗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平均数在纠正胎龄40wk(35.37±1.98,34.00±2.33)、41wk(35.53±1.84,34.17±2.23)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胎龄40wk、41wk在NBNA评分≥35分、35分例数上比较,治疗组NBNA评分≥35分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后3、6个mo头颅B超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评价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并经NBNA评分的早产儿397例,分为高危异常表现组(HRAN组)206例、高危正常表现组(HRN组)108例、“正常”组(N组)83例,比较三组NBNA评分及NBNA评分与发育商(DQ)的关系。结果 三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随评分日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增幅随胎龄增加呈递减趋势,各组NBNA评分增加幅度依次为HRN组、N组、HRAN组(P<0.05)。校正胎龄<37周时,HRAN组、HRN组、N组NBNA评分均<36分;校正胎龄≥37周时,HRAN组评分<36分,HRN组评分>36分,N组评分>37分。校正胎龄37周NBNA评分≤35分早产儿的智力发育落后比例高于NBNA评分>35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BNA评分可用于反映早产儿脑发育状况及发展规律,并与神经发育预后有关,连续性评分对评价早产儿脑损伤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Tau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其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BIPI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0年1—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2例早产儿,按照矫正胎龄40周时的头颅B超及MRI诊断结果分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组(n=2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n=10)及无脑损伤组(n=58)。比较三组的血清Tau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au蛋白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评估价值。结果 出生后1、3、7天,三组间血清Tau蛋白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27、20.273、18.569、16.375、17.283、18.144,P<0.001),且PIVH组与PVL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PIVH组与PV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52、14.903、16.284,P<0.001),且PIV组与PVL组均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PIVH组与PV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au蛋白水平与血清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2,P<0.05),与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695、-0.647、-0.682,P<0.05)。血清Tau蛋白评估BIPI的最佳阈值为183.39 pg/ml,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20、76.3%、85.2%,与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au蛋白水平能够反映BIPI及其近期预后,当超过183.39 pg/ml时应当警惕BIP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差异,为开展早产儿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东丽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高危儿门诊管理并随访的119例早产儿,按照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2周)43例和中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2周)76例。首次管理后,定期随访监测,在矫正6月龄和12月龄分别测量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矫正6月龄和12月龄时,早期早产儿身长低于中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体重、头围与早期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MDI和PDI均高于早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均落后中晚期早产儿,尤其是存在宫内发育迟缓的小于胎龄儿(SGA)更是早产儿保健中的关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2例),对比两组间头颅MRI、脑电图(EEG)、NBNA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头颅MRI及EEG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以改善早产儿脑损伤头颅MRI、EEG结果,提高NBNA评分,降低NSE浓度,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应用于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Nesfatin-1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和短期神经发育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合并脑损伤组(n=50)和未合并脑损伤组(n=39);合并脑损伤组按照胎龄分成胎龄<32周组(n=24)、胎龄32~33周组(n=14)和胎龄34~37周组(n=12)。所有入选早产儿均在生后24h内进行血清Nesfatin-1水平检测,72h内进行aEEG检测,住院期间完善头颅核磁(MRI)检查,并在纠正胎龄达40周时行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纠正胎龄3个月时行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对血清Nesfatin-1、aEEG评分与NBNA评分、Gesell各能区发育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esfatin-1联合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合并脑损伤组患儿的血清Nesfatin-1水平高于未合并脑损伤组,aEEG各指标评分及Gesell各能区发育商均低于未合并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矫正24月龄内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早产儿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胎龄为23~36+6周的4 077例早产儿的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其中男2 283例,女1 794例;根据胎龄分为超早产儿(<28周)、早期早产儿(28~31+6周)、中期早产儿(32~33+6周)和晚期早产儿(34~36+6周)。体格发育采用Z值法,神经心理发育采用贝利Ⅱ量表评估。统计分析各组年龄别体重Z值(WAZ)、年龄别身长Z值(LAZ)、年龄别头围Z值(HCZ)、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绘制各矫正月龄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1)各胎龄组各矫正月龄相应体格发育指标(包括WAZ、LAZ、HC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产儿组在各矫正月龄的各体格发育指标均小于其余胎龄组(P<0.05),其他三组在矫正1、3、6及12月龄内的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矫正18及24月龄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组各矫正月龄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WAZ及LAZ在矫正40周至矫正6月呈上升趋势,但在矫正6月至矫正18月出现下降趋势(F=5.572、4.867,P<0.001)。而各胎龄组HCZ在矫正40周至矫正24月总体呈现下降趋势(F=3.095, P=0.006)。2)超早产儿组在各矫正月龄的MDI及PDI均小于其余胎龄组(F=22.134、31.729, P<0.05)。早、中、晚期早产儿三组的MDI及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产儿组MDI在矫正6月至矫正24月龄呈下降趋势(F=8.972,P<0.001)。结论 早、中、晚期早产儿在矫正24月龄内基本达到适宜的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而超早产儿在矫正24月龄内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于小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07-5008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产儿分为奶粉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同时对早产儿出生时、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2月时的体质量、身长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大于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年龄2月时,奶粉喂养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大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通过母乳喂养可以促使患儿的生长和发育,之后可通过奶粉喂养促使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出生的141例早产儿,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47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治疗,小剂量组加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大剂量组患儿加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前、胎龄40周后患儿进行神经行为(NBNA)评分,随访1年对婴幼儿半年、1年智能发育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年期间,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儿智能发育优于常规组,且大剂量组患儿智能发育较小剂量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患儿NBNA评分、S100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同时大剂量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儿S100β、IL-6水平恢复优于常规组,同时大剂量组患儿S100β、IL-6水平恢复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对早产儿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有效防治脑损伤,同时大剂量此药保护神经效果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及神经发育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期间在生后24 h内入住义乌市中心医院的9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按照有无异常将其分为脑损伤组(n=32)和非脑损伤组(n=65)。于出生后72 h内行aEEG监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并对aEEG评分、血清NSE与NBN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法判断aEEG评分与血清NSE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是否合并孕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损伤组aEEG监测指标中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宽带及总分均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损伤组的血清NSE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NBNA评分均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评分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258,P=0.011),血清NSE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3.000,P=0.003)。aEEG评分诊断效能AUC值为0.891,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98.5%;血清NSE水平诊断效能AUC值为0.984,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8.5%;两者联合诊断效能AUC值为0.996,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100.0%。结论 aEEG及NSE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两者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探讨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损伤早产儿(男25例,女8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EPO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EPO治疗,每次250IU/kg,每周3次,总疗程2~4周。所有患儿专科门诊随访至6~12个月,纠正胎龄40周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定期行头颅MRI、头颅B超、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①EPO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者占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龄时两组间患儿ABR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纠正胎龄6月龄时,EPO治疗组ABR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EPO治疗后期ABR异常程度减轻。结论:应用EPO可保护受损伤的神经细胞,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对新生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160例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患儿。根据新生儿的低血糖程度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42例、B组54例、C组64例(A组≤1.0 mmol/L,1.0 mmol/L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NICU收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NICU护理,观察组于NICU护理中实施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分别于收入NICU时及转出NICU时测定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体格发育指标(头围、身高、体重)以及早产儿家属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收入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收入NICU时,且观察组转出NICU时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有助于提高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早产儿家属生存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捐赠母乳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体格生长、神经发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VLBWI)172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A组55例、B组57例和C组60例.A组从母乳库中选择捐赠母乳喂养,B组为亲母母乳喂养,C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喂养1个月后比较各组喂养不耐受时间、体格生长指标、神经发育及并发症.结果 三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29,P<0.05),且A组和B组的喂养不耐受时间均短于C组,但A组与B组的喂养不耐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早产儿住院期间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增长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纠正胎龄至40周时,三组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8,P<0.05),且A组和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组,但A组与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有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降低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对于母亲无乳汁分泌的早产儿可以从母乳库中选择捐赠母乳进行喂养.  相似文献   

16.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监测55例TPN治疗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免疫功能及矫正胎龄40周时行为发育情况,并与25例未行TPN的早产儿对照分析。【结果】TPN治疗组体重增长快、体重日增长及治疗后体重高于对照组,TPN治疗后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查无明显异常,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PN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神经的发育,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反复小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早产儿神经发育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洛阳市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研究对象均予以早产儿常规治疗,且均于出生后第8天起给予元素铁及维生素E口服,而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2组研究对象均持续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于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且行脑电图(EEG)及颅脑核磁共振(MRI)检查,并于出生后12个月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新生儿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2组研究对象治疗前Hb,Hct及R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研究对象的Hb,Hc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2组研究对象的Ret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Ret高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颅脑MRI异常率及EEG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12个月时,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及语音3项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反复应用小剂量rhEPO治疗能够防治早产儿贫血,并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发育,进而改善其神经发育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早产儿的体格发育与运动发育情况,为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4年于该院高危儿随访中心随访的174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按矫正年龄随机抽取我院儿童保健科常规体检的同龄足月儿185例作为对照组。在早产儿矫正年龄6个月时,分别测量两组的体格发育指标和运动发育指标,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三方面体格发育指标均落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婴、早期早产、小于胎龄儿均分别较男婴、轻型早产以及非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落后(P0.05)。此外,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早产儿大运动发育已追赶上同龄足月儿(P0.05),而精细动作尚存在差距(P0.05)。结论早产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格和神经运动系统发育落后,而早期早产和出生时小于胎龄儿尤其明显,早期充分的营养供给和智能训练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12例新生儿和普通新生儿病区的652例新生儿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出Ⅰ、Ⅲ、V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并根据出生胎龄将上述新生儿分为3组:Ⅰ组为胎龄≤34周108例,Ⅱ组为胎龄34 ~ 37周159例,Ⅲ组为胎龄≥37周596例,比较不同胎龄组高危新生儿的ABR特点.结果:ABR筛查异常率,早产儿Ⅰ组(胎龄≤34周)为55.6%,早产儿Ⅰ组明显高于Ⅱ组(胎龄34 ~ 37周)(49.7%)或足月儿组(胎龄≥37周)(44.9%)(P<0.01).早产儿Ⅱ组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波潜伏期足月儿组分别与早产儿Ⅰ组或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V波潜伏期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V波间期早产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或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Ⅱ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4周的早产儿ABR异常率较足月儿及胎龄34~37周的晚期早产儿高;ABR Ⅰ波潜伏期足月儿明显短于早产儿,V波潜伏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明显长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听觉神经系统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早产儿由于本身发育不成熟,常合并窒息、呼吸窘迫、肺炎等疾病,易发生听力损失,因此早产儿更应加强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106例胎龄40周足月儿出生当天、130例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于校正胎龄40周行颅脑高场MRI检查,获得228例合格图像,其中足月儿组100例,早产儿组128例,计算胼胝体及其分区面积.128例早产儿于校正月龄至3个月时行儿童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分析胼胝体及其分区面积与神经运动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VLBW早产儿组整个胼胝体、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面积均小于同龄足月儿组(P<0.05),但膝部和前体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LBW早产儿神经运动异常组膝部面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两组间整个胼胝体、前体部、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胼胝体的发育受影响,尤其后部区域更容易受到影响;VLBW早产儿于校正月龄至3个月时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可能与胼胝体膝部面积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