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乳腺增生作为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位居各类乳腺疾病之首。年轻女性,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职业女性易患乳腺增生。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增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找准病因是关键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胀痛或刺痛,常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期过后减轻或消退。乳房肿块是乳腺增生的典型症状。肿块单个或多个,且形态多样。患者还可能  相似文献   

2.
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500例患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来我院亚健康门诊的2 500名女性就诊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资料应用EPI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症与女性年龄、月经紊乱、哺乳、孕产次、人流次数、药物避孕、焦虑、BMI(体重指数)因素有关,与文化素质、职业、乳腺胀疼性质、病程长短、乳腺肿块部位无关;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女性的身心保健.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00例患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来我院亚健原门诊的2 500名女性就诊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资料应用EPI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增生症与女性年龄、月经紊乱、哺乳、孕产次、人流次数、药物避孕、焦虑、BMI(体重指数)因素有关,与文化素质、职业、乳腺胀疼性质、病程长短、乳腺肿块部位无关;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女性的身心保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2月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的668例女性为调查对象。运用由乳腺专科医师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乳腺小叶增生症状评分表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运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调查对象进行生命质量评估。最后对影响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与未患乳腺小叶增生症人群在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2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在PF,RP,GH,SF,RE,MH维度上的得分与四川省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χ2=21.988,P=0.030)、婚姻状况(χ2=12.174,P=0.041)、孕产史(χ2=27.260,P=0.021)、人流次数(χ2=25.311,P=0.011)、哺乳方式(χ2=23.610,P=0.011)等因素与乳腺小叶增生症发病率有相关性。排除生命质量得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经多因素分析可知,影响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精神压力、人流次数、婚姻状况、哺乳方式、年龄。结论乳腺小叶增生症与女性年龄、孕产史、人流次数、哺乳方式密切相关,精神压力是影响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青岛市四方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以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乳腺检查两部分。结果:乳腺增生症患病率为43.40%,教师和机关人员患病率最高,分别为60.00%和52.46%,乳腺增生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是否哺乳、流产次数及饮食习惯有关。结论:正确认识此病,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提倡母乳喂养,减少流产次数,可预防或降低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女性乳腺增生发病情况,为保护职业女性乳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乳腺体检对3 232名职业女性及1 873名无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女性乳腺增生检出率为74.17%,高于无职业女性的45.36%(P<0.05)。乳腺增生高发的职业依次为生产、运输工作人员(82.96%)、商业工作人员(79.41%)、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78.50%)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03%)。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相对于无职业女性乳腺增生发生风险最高的5个工种依次为油漆工人(OR=6.649,95%CI=2.978~14.844),印刷工人(OR=6.142,95%CI=4.276~8.822),机械制造行业相关工人(OR=5.137,95%CI=4.031~6.546),建筑行业相关工人(OR=5.104,95%CI=3.318~7.850),管焊工人(OR=3.472,95%CI=1.932~6.240)。结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职业关系密切,主要集中在接触有毒化合物、作息制度和工作节律较快的体力劳动者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脑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治疗乳腺增生症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鹏 《职业与健康》2002,18(4):130-131
乳腺小叶增生又称乳腺增生症,是广大妇女尤其是育龄妇女易患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不规律,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成年妇女的乳腺病的发病率为40%~45%,乳腺增生症占乳腺病的65%~70%,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近2a来,我所使用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7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效果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增生作为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位居各类乳腺疾病的首位。如今乳腺增生的发病人群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年轻女性,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职业女性易患乳腺增生;另一方面,绝经后妇女,即50~70岁的女性,患乳腺增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两经以及冲任两脉与乳房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对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现代女性长期处在工作紧张、竞争剧烈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引起冲任失调、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乳腺增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乳腺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采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初产年龄大、流产次数多、非母乳喂养、饮食以荤食为主是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生乳腺增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且多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痛、溢液.其发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笔者结合临床体会,总结出乳癖(乳腺增生)病论治几种方法,疗效较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网企业职工工作需求-自主(JDC)模式、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广东某电网企业972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中文版)、ERI问卷(中文版)、焦虑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现况进行调查。结果JDC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48.5%,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52.6%。焦虑症状检出率20.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龄及高温高空作业、视屏作业、吸烟、运动、睡眠时间的职工间焦虑症状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症状者工作需求、外在付出、内在投入得分均高于无焦虑症状者(P<0.05),自主程度、社会支持、回报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症状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DC模式中年龄、文化程度、睡眠时间、视屏作业是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ERI模式中文化程度、睡眠时间、视屏作业、职业紧张是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发生率均较高;文化程度低、睡眠时间短、视屏作业和ERI模式职业紧张均可增加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钢铁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 以及她们对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以保障和促进女职工生殖健康。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选取某钢铁企业机关后勤和五个主要生产部门2 120名女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女职工进行妇科体检, 发放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对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的了解、自身岗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知晓、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需求。体检包括妇科常规检查、乳腺检查、白带检查、妇科B超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结果 本次实检1 790人, 总受检率为84.43%。妇科检查发现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61.56%)、宫颈炎(检出率36.20%)和子宫肌瘤(检出率24.69%)是女性的多发妇科疾病, 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P < 0.05), 宫颈炎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P < 0.0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部门女职工妇科体检的各项阳性率均高于机关后勤女职工, 其中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宫颈炎、阴道炎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70%。超过一半(占56.87%)的女职工知晓自身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但对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女职工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知晓率不高。女职工对本年龄段妇科常见病关注度较高, 基本在70%以上。49.16%的女职工选择手机网络获得生殖健康有关的知识。
结论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对女职工的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该企业女职工对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企业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女职工需求, 普及生殖保健知识, 定期进行常规妇科疾病的普查, 切实保障女职工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探索职业健康素养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筛选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制定深圳市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职业健康素养评估分为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性、技能性4个维度。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家有毒有害企业1 98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987人,收回有效问卷1936份,有效回收率97.43%。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总分为(72.68±10.49),其中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性、技能性分值分别为(64.21±15.57)、(75.42±10.46)、(85.75±12.87)、(71.39±13.77);职业病危害识别及防护类、职业健康损害及处理维权类,其他类(职业安全、劳动组织、工效学、心理健康等)分值分别为(77.30±11.62)、(67.17±13.35)、(71.42±12.43)。各维度及各类别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职业健康素养、各维度(行为性除外)和各类别分值影响因素前3位均为;文化程度、总工龄、年龄,其中年龄呈负影响,但行为性分值影响因素依次为总工龄、文化程度、深圳工龄、工种、年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上岗前培训组职业健康素养、各维度和各类别分值均高于无培训组(P0.05),以知识性、职业健康损害及处理维权类分值差别尤为显著。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种员工对其岗位职业病危害基本认知分(55.04±38.05),低于其职业健康素养知识性分(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其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性别、总工龄、工种、文化程度、岗位,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上岗前培训与无培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以提高有毒有害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某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分析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以该企业全部针车工人作为观察组,选取性别构成相同、年龄相似的非针车工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各131人,分别对其进行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调查;并对针车工人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大、应付能力弱、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20.61%、18.32%和32.8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职业紧张问卷的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2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工作满意感维度得分(30.50±4.92)低于对照组(30.64±3.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普通健康问卷的积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25.06%,较对照组(10.81%)高,除“感觉愉快”条目外,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消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14.50%,较观察组(29.39%)低,除“因焦虑失眠”条目外,观察组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应付能力弱(OR=3.576,95% CI:1.405~9.101)是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与企业其他员工相比,该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企业应针对针车工人的应付能力弱、工作满意感差等问题,制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以预防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中、监狱狱警、视屏显示终端(VDT)3种不同职业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方法采用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SS)对中小学教师、狱警、VDT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进行测量。结果 851名中小学教师中,男性工作紧张反应、工作压力强度得分分别为(2.34±0.51)、(1.96±0.51)分,女性分别为(2.19±0.59)、(1.85±0.55)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组织支持缺乏得分>40岁年龄段的(1.78±0.54)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男性的(1.83±0.56)分高于女性得分(1.62±0.58)分,高级职称得分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和学历;875名监狱狱警工作紧张反应得分男性的(2.13±0.13)分高于女性的(2.10±0.15)分(P<0.05),本科以上学历的(2.14±0.11)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P<0.05);工作压力强度男性的(1.66±0.15)分高于女性的(1.63±0.18)分(P<0.05),年龄段>40岁的(1.67±0.17)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织支持缺乏得分男性高于女性,本科学历以上高于其他学历;主要影响狱警工作紧张的因素为性别和学历;842名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强度得分男性的(2.24±0.15)分高于女性的(2.10±0.13)分;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结论 3种不同职业人群劳动者工作压力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中小学教师和狱警工作紧张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和学历,而年龄是VDT作业人员的工作紧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三级医院3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1100例,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1998)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30~40岁年龄组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最差,学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生活质量较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差(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得分是下降的(P〈0.01),应对资源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得分也越高(P〈0.01)。躯体紧张反应、任务过重、业务紧张反应和任务冲突是医护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心理紧张反应、理性处事、任务过重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学历的增高生活质量具有下降趋势,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增加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佳颖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792-179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自我形象紊乱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的影响。结果70.8%(68/96)的患者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而社会支持程度高的患者不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结论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女性职工生殖道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析该行业女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某石油化工企业所有的5186名女性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和问卷调查,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女性职工的疲劳情况和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列线图预测模型揭示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30~50岁在岗女性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其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妇女保健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经过信度、效度评价后的30~50岁在岗女性生命质量调查表。对武汉市30~50岁在岗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化程度、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有显影响,以医疗卫生人员、管理人员、大学、大专、在婚等不同人群的生命质量为优;30—50岁在岗女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为48.2%,逐步回归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化程度、求医行为、夫妻关系、月经、流产次数、社会交往等;人群的就医方便程度较满意;对生命质量总分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月收入、乳房健康、月经、孕次、化程度、家庭居住类蛩、慢性病。结论 30~50岁在岗女性物质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但躯体健康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群体生命质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改善卫生保健状况,合理配置医药资源方面要有所侧重,并从社区卫生服务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红路 《中国校医》2019,33(7):559-560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乳腺增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大学生体检发现的102例乳腺增生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西医健康教育讲座及中医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观察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增生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患者SAS评分为(51.36±7.87)分,SDS评分为(63.36±9.87)分;干预后SAS评分为(40.48±7.23)分,SDS评分为(54.26±9.7)分。健康教育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评分(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