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普外科意外拔管次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6年所有意外拔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普外科意外拔管的原因,制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并于2017年起实施,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普外科意外拔管次数的2016年现况值是16,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6-(16×75%×80%)=6,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2017年1月至12月意外拔管次数为5次,超过预期目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普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的次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四步法,实施股静脉置管堵塞的防治措施,比较CQI前(68例)、后(72例)行股静脉置管的血液净化患者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CQI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堵塞率降低50.6%(15.6例次/1000导管日VS7.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CQI的方法可以降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的堵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CQI前(2007年6月~12月)51例肿瘤患者,分析PICC置管后CRBSI的发生情况,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应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CRBSI的防护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2008年6月-12月)99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CRBSI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QI后,PICC置管CRBSI发生率由2.57例次/1000导管留置日明显降至0.68例次/1000导管留置日,较CQI前降低了73%(P〈0.05)。结论CQI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CRBS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年轻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培训满意度.方法 设立持续质量改进(CQI)活动小组,围绕年轻护士培训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活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收集资料,评估当前培训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培训改进方案,对实施培训改进措施前后的年轻护士培训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CQI 后的护士培训满意度比改进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年轻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年轻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持续质量改进(coI)在产休病区晨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每月基础护理检查结果及住院病人对住院满意度进行统计,与2007年同期未开展CQI管理前检查结果相比。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施CQI后基础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明确提高产休病区晨间护理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病区被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CQI管理活动小组,主题围绕提高病区被服的规范化管理进行讨论,整个活动遵循PDCA循环,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CQI后,被服管理规范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质检人员、住院患者对被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QI活动可显著提高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率,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质检人员、住院患者对被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潜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组织成立(CQI)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主题围绕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活动遵循PDCA循环,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收集资料评估目前质量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质量改进方案、对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洗手执行率及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CQI后的洗手执行率(61.12%)及合格率(66.07%)比改进前(40.53%、47.5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清洁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组织成立(CQI)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主题围绕清洁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活动遵循PDCA循环,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收集资料评估目前质量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质量改方案、对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QI后(实验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39.07%,术前0.5~2小时给药百分率97.7%,术后24小时停药百分率68.86%,符合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百分率77.27%,符合推荐药物百分率87.5%,比改进前(对照组)(98%,80%,42.02%,50.41%,61.48%)有显著差异(P值<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清洁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梁青  杨柠 《现代保健》2014,(13):95-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及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的品管手法及各种品管工具,对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头脑风暴,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13%降至2.4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可留置时间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意外管率,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输血病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成立CQI小组,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后,各环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输血病历管理实施CQI,能起到规范书写、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的作用,对保障医疗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晓红 《现代保健》2013,(20):141-142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柏拉图分析对UEX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主要因素,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前后效果对比。结果: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死亡情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柏拉图分析方法能针对性地找出存在的不足,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手术标记正确执行率,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方法通过组建质量改进项目小组,对手术标记正确执行进行持续监测及现场对手术团队成员进行访谈,了解影响手术标记正确执行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手术标记正确执行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标记正确执行率从85.3%上升至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972,p=0.002),且有线性趋势(2线性趋势=12.850,p=0.000)。结论组建质量改进项目小组,对手术标记的执行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使手术标记的正确执行率获得满意效果,从而达到防止错误手术、保证病人手术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状态、肾功能进展及低蛋白饮食(LPD)依从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CKD门诊规律随诊的患者115例,采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加强对其饮食管理12个月.分析比较CQI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饮食依从性方面的变化.结果 经过以低蛋白饮食为主导的CQI营养管理,CKD患者营养状况保持良好,握力、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均>0.05).患者主观感受改善,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评分由干预前的7.0(7.0,8.0)分降至7.0 (7.0,7.0)分(P=0.000).干预后反映肾功能进展的指标,改良MDRD公式计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所下降,由(40.74±14.49)降至(37.94±16.86) ml/(min·1.73 m2) (P=0.000),年平均下降速率为(2.81±7.42) ml/(min·1.73 m2);干预后的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910).患者对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得到改善,蛋白质摄入量(DPI)及氮表现率蛋白相当量(PNA)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DPI/kg由(0.79 ±0.27)降至(0.64±0.15)g/(24 h· kg),PNA/kg由(1.02±0.32)降至(0.82±0.24)g/(24h·kg)(P均=0.000);低蛋白饮食认知程度及依从性调查显示CQI营养管理12个月后,患者在知、信、行3个方面的评分以及整体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均=0.000).结论 CQI应用于CKD患者饮食营养管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对低蛋白饮食的重视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PDCA方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状态,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135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求每月随访时提供透析日志,在CQI实施前后监测心脏超声指标LVEF及LVEDD,运用PDCA循环法,设计并实施纠正患者容量超负荷的流程。结果高血压发生率由69.63%降至27.40%,高血压伴水肿的发生率由23.70%降至10.37%,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由4.50%降至0.74%,1年内新增患者76例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状态进行管理,减少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与根原因分析法(RCA)在放射科DR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利用FMEA及RCA对放射科数字化X线摄影(DR)辐射存在的风险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对实施整改方案前后的DR辐射风险优先顺序值(RPN)以及废弃影像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FMEA与RCA之前,DR废弃影像发生率为0.91%,实施后DR废弃影像发生率为0.28%,整改后DR废弃影像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后DR风险优先值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FMEA与RCA对放射科DR辐射风险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DR风险优先值以及废弃影像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受试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CQI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全院各护理单元开展的CQI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全院65个CQI项目,由科室正护士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护士长组织开展,其中任职1~3年的护士长存在问题较多,护士长群体对质量管理工具选择单一、使用不熟练,团队协作意识不够。结论对护士长进行QCI专业培训,加强新上岗护士长质控能力的培训,建立团队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能提高护士长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