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出生指标。评价双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1995年苏州地区围产保健监测资料,比较单、双胎孕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双胎妊娠中早产儿占35.0%;低出生体重儿占49.2%;1min和5min Apgar评分窒息者分别占13.9%和5.6%;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单胎。双胎新生儿死亡率为45.9‰;早期新生儿死亡率42.8‰;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结论】与单胎儿相比,双胎妊娠胎儿宫内发育时间、发育状况、产后适应能力等均明显偏差,新生儿死亡率显著偏高。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改善双胎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1999年12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中期因多胎或1胎畸形行减胎术的患者35例,分析中期减胎方法、减胎手术并发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并比较减胎后保留单胎或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结果:35例妊娠中期减胎患者均无术后出血、羊水溢漏、术后早期流产、凝血障碍;术后晚期流产3例(占8.57%),平均分娩孕周为(34.62±4.05)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31±0.64)kg。妊娠中期减灭1胎和减灭2胎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留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6.44±2.83)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63±0.57)kg;保留双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4.13±2.77)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96±0.53)kg,两组患者相比,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中期减胎术可作为避免多胎妊娠、异常胎儿出生的安全、简便、有效方法;保留单胎者妊娠结局优于保留双胎者。  相似文献   

3.
探讨双胎妊娠中孕期选择性减胎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12例双胎妊娠患者因在中孕期发现其中一个胎儿存在结构或染色体异常而行选择性减胎治疗。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选择性减胎手术情况、术后妊娠期并发症、产科结局及新生儿情况。12例患者均在中孕期成功减胎。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早产,1例晚期流产、胎儿存活,1例流产,3例持续妊娠中;8例已分娩患者(剖宫产3例,阴道分娩5例)平均分娩孕周为34+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 290.00±963.52)g,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44.88±6.01)cm,8例出生新生儿均未见缺陷。中孕期选择性减胎术对异常胎儿与正常胎儿并存的双胎妊娠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母胎并发症、防止先天性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双绒双羊双胎)妊娠中期减胎后发生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为临床妊娠中期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选择性减胎后发生胎膜早破的双绒双羊双胎妊娠患者6例,患者受孕方式为体外受精(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绒毛膜性在妊娠早期超声诊断为双绒双羊双胎,孕12~16周接受选择性减胎。结果:6例患者均减胎成功,减灭的胎儿除了1例为右侧胎儿,1例为左下方胎儿,其余4例均为下方胎儿。减胎后胎膜早破均发生在减胎后的24 h内,所有患者均在减胎胎膜早破后8 d之内(2~8 d)停止阴道流液。整个妊娠期1例患者妊娠晚期羊水过少,1例因胎膜早破早产,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另3例患者无异常。除了胎膜早破早产患者分娩孕周为34+6周,其余均为足月分娩,其中有4例患者剖宫产,2例经阴道顺产。新生儿体质量为2 200~3 400 g,4名男婴,2名女婴,除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外,其余新生儿均无并发症。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双胎妊娠中期选择性减胎后胎膜早破患者可以建议期待治疗,其妊娠结局可能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554例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后获妊娠的554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不孕原因、妊娠胎数、助孕方式的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与30~34岁组比较,≥38岁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多胎妊娠率及分娩率降低(P<0.05),≤29岁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5)。与盆腔卵管因素组比较,女方复合因素及PCOS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分娩率降低(P<0.05)。与IVF组比较,TET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1)。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3胎妊娠较单胎及双胎妊娠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结论:多胎妊娠、年龄≥38岁和PCOS及女方复合因素不孕是影响IVF-ET后患者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蕴颖  赵静  张平  韩晓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43-4344
目的:考察体型瘦小女性经辅助生殖获双胎妊娠后行减胎术是否改善其妊娠结局.方法:根据实施减胎术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妇女妊娠结局及娩出新生儿的体重.结果:减胎手术降低了流产率,减胎组为8.3%,未减胎组为38.5%;提高了妊娠孕周,减胎组为(38.5±1.6)周,未减胎组为(32.8±0.9)周;改善了新生儿体重,减胎组为(2.5±0.5) kg,未减胎组(1.7±0.3)μg.结论:对体型瘦小的双胎妊娠女性,实施减胎术安全可靠,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372例双胎妊娠分娩产妇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庆云 《中国医院统计》2007,14(1):51-52,55
目的 了解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1996-2005年10年中372例双胎妊娠与同期单胎妊娠2411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占1.52%,双胎妊娠产妇的早产、胎儿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并发症中新生儿死亡、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高于单胎妊娠的围产儿;第2胎围产儿病死率高;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手术率高。结论 加强双胎围产期监护,掌握好两胎儿分娩间隔时间,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母体并发症及双胎围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200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单胎组和双胎组总剖宫产率为63.7%,双胎妊娠剖宫产率高于单胎妊娠。②<33孕周的双胎妊娠,其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之间新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而≥33孕周的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新生儿死亡率高于经剖宫产分娩者。③双胎妊娠第一胎非头位者,阴道分娩新生儿死亡率高于经剖宫产分娩者。④孕周越小,新生儿死亡率越高。结论:双胎妊娠产后并发症多,孕期应积极治疗,分娩时机应结合产妇和胎儿情况综合考虑;分娩方式应以胎方位、胎儿大小、孕周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患者行减胎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对妊娠结局是否有利。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双胎妊娠患者共248例,其中经腹部减胎者(减胎组)59例,未减胎者(未减胎组)189例,统计分析2组间早产率、妊娠中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周的差异。结果:与DCDA双胎妊娠未减胎组比较,减胎组早产率降低(13.56% vs. 36.51%)[孕34~36+6周早产率(10.17% vs. 29.10%)、孕28~33+6周早产率(3.39% vs. 7.41%)],低出生体质量率降低(14.55% vs. 53.63%),平均孕周延长[(38.29±2.55)周 vs. (36.60±1.85)周],新生儿体质量增加[(2.92±0.58)kg vs.(2.40±0.42)kg]。结论:经腹双胎妊娠减胎术有助于改善IVF-ET后DCDA双胎妊娠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中期经腹氯化钾(KCl)减胎术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孕中期因多胎妊娠或双胎妊娠者有1胎异常的孕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腹KCl减胎术,分析减胎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等。结果 9例妊娠中期经腹KCl减胎术均成功。1例术后流产,1例晚期流产,术后2周流产率11.10%。保留双胎2例,平均分娩孕周33+4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94±0.18)kg;保留单胎4例,平均分娩孕周39+3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26±0.14)kg;妊娠随访中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孕中期经腹KCl减胎术可作为避免多胎妊娠及异常胎儿出生的安全、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成芳  李小毛  李田  周水生 《中国校医》2010,24(9):660-661,665
目的分析比较双胎输血综合征与发育不同一性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中山三院分娩的23例双胎输血综合征(A组)和43例发育不同一性双胎妊娠(B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在一般情况、发生孕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发生孕周为25+4周,较B组平均发生孕周31+3周要早,A组分娩孕周平均为29+5周,B组分娩孕周平均为35+3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晚期流产、羊水过多、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分别为26.1%、47.8%、21.7%和13%,B组为13.9%、20.9%、9.3%和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产儿死亡率45.7%,新生儿窒息率69.6%;B组围产儿死亡率为30.2%,新生儿窒息率40.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732±673)g,B组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321±568)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和发育不同一性双胎妊娠都是双胎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均以胎儿发育不一致为特征,然而2者在发病机制与妊娠结局上仍有不同,临床上应予重视并鉴别,及时处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DCTA)三胎选择性减胎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在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因DCTA三胎要求RFA选择性减胎病例的患者资料,对手术经过、临床结局和并发症,以及其分娩胎盘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例DCTA病例纳入本回顾性分析,RFA手术时孕周为(15.6±1.3)周,分娩孕周为(36.9±1.1)周(34+4~38+2周)。12例中8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与未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病例相比,两组从RFA手术到分娩的间隔差异以及分娩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娩新生儿23例,6例(26%)小于胎龄儿。无论是独立绒毛膜单胎还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保留胎,出生体质量的平均百分位数明显低于单胎妊娠胎儿体质量的第50百分位数(P<0.001)。1例DCTA中的MCDA保留胎RFA术后4 h死亡(8.3%),死前保留胎一度出现胎儿心动过速伴胎动消失,分娩后胎盘检查显示MCDA保留胎侧胎盘苍白而减灭胎侧胎盘瘀血。收集10例DCTA中MCDA保留胎存活的胎盘,9例可见保留胎胎盘循环通过双胎之间血管吻合支不同程度灌注了减灭胎部分胎盘小叶,1例无明显灌注减灭胎胎盘的病例MCDA保留胎体质量百分位数最低。结论RFA减胎对于DCTA三胎减胎安全有效,减胎后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不影响RFA术后继续妊娠时间,术中监测MCDA保留胎心率和胎动异常与不良结局有关,胎盘检查有助于了解不良结局原因,保留胎生长潜能或许与双胎之间的血管吻合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Z Tóth  A Bolodár  O T?r?k  K Csécsei  Z Papp 《Orvosi hetilap》1991,132(47):2617-2621
Selective termination of the affected fetus in twin pregnancies was performed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seven pregnancies. The malformations included anencephaly/exencephaly (2 cases), hydrocephalus (1 case), thoracoabdominopagus of "B" and "C" cotwins (1 case), urethral obstruction sequence (1 case) and hygroma colli (2 cases). Intrauterine intervention on the affected fetus was done by transabdominal intracardial injection of 20% NaCl solution in the 15--24 weeks of gestation. All cases had dichorionic placentation. Unaffected co-twin infants were delivered at term with normal weight in 4 cases. In 2 cases the affected fetus was found in the lower gestational sac and both pregnancies, as well as the triplet pregnancy were lost 1--6 weeks and 3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other cases, neither the mother, nor the survived fetus showed any complications. We believe that using hypertonic saline is lethal for the affected fetus but carries little or no risk either the other fetus or the mother, even if small amounts of the solution might inadvertently enter their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次SLE患者妊娠的孕产史、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60例SLE患者妊娠64例次,妊娠时年龄21~39岁,平均(28.4±4.1)岁,SLE病程2~12年,平均(5.5±3.1)年。共有26例次(40.6%)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恶化主要在妊娠中、晚期。妊娠足月产15例次(23.4%),早产23例次(35.9%)。治疗性流产21例次(32.8%),自然流产3例次(4.7%),死产2例次(3.1%)。总活产率59.4%。引起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有24 h尿蛋白定量(OR=15.76,95%CI:2.07~120.31)、妊娠前泼尼松剂量(OR=1.18,95%CI:1.01~1.38)。引起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有补体C3水平(OR=0.002,95%CI:0.000~0.410)、妊娠前疾病活动(OR=8.297,95%CI:1.464~47.029)。结论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妊娠前病情,并在妊娠期间严密随访,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与自然受孕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的表达,了解IVF-ET受孕对IGF-Ⅰ、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不孕因素均为输卵管因素,辅助生育技术方法为IVF-ET的49例产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9例健康的自然受孕孕妇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IGF-I mR-NA、IGF-Ⅱ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者胎盘组织中IGF-Ⅰ、IGF-Ⅱ蛋白含量.结果 研究组胎盘中IGF-Ⅰ mRNA、IGF-Ⅱ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30±0.13、0.28 ± 0.04;对照组胎盘中IGF-Ⅰ mRNA、IGF-ⅡmRNA表达量为0.65 ± 0.10、0.91 ± 0.26,研究组IGF-Ⅰ、IGF-Ⅱ平均光密度为0.26± 0.04、0.29 ±0.05;对照组IGF-Ⅰ、IGF-Ⅱ平均光密度为0.32±0.07、0.34± 0.04.研究组胎盘中IGF-Ⅰ mRNA、IGF-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8.16%,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孕妇胎盘中IGF-Ⅰ及IGF-Ⅱ表达水平低于自然受孕孕妇,但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相近,且低出生体重儿比例相当,提示IGF-Ⅰ、Ⅱ有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的作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孕28~33+6周孕妇103例,依据分娩后胎盘的病理结果,诊断为HCA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5例无HC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新生儿结局,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A发生率为66.0%(68/103).观察组破膜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28.2±1.2)周比(32.3±1.4)周],其分娩时CRP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8.3±4.7)mg/L比(5.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入院时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颅内超声检查异常、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过少、破膜孕周<32周、分娩时CRP>8 mg/L、潜伏期48 ~ 168 h是发生HCA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结论 HCA可导致PPROM患者的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在期待治疗过程中破膜孕周、潜伏期时间48 ~ 168 h、分娩时CRP水平及入院时羊水过少均与HC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