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与同种异体松质骨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的两组病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病种、病灶部位、植骨量和随访时间等方面均匹配良好。通过随访影像学和临床情况,比较两组病例植骨术后的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分析人工骨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的初步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7.5%(P=0.246);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9.1个月(3-12个月)和11.2个月(6—15个月)(P=0.718)。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0.592)、年龄(P=0.754)、病灶部位(P=0.671)、病种(P=0.250)和植骨量(P=0.798)均不是影响人工骨愈合的显著因素。人工骨组与同种异体骨组患者术后MSTS评分分别为平均28.5分(21~30分)和平均28.7分(26~30分)(P=0.869)。人工骨植入术后未见伤口感染、不愈合、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材质人工骨用于肢体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愈合效果良好,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可使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填充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方法:临床纳入行Osteo Set硫酸钙人工骨移植治疗的原发良性骨肿瘤患者47例,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对人工骨降解、吸收以及骨愈合生长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估38例含脱钙骨基质(DBM)以及9例未含DBM硫酸钙人工骨的愈合情况,研究植骨量对愈合情况的影响。另外,采用MSTS功能评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7例患者经4~56个月的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所有患者均发生人工骨颗粒与宿主骨间隙变模糊以及颗粒间变模糊,平均用时为3.2(1~6)个月;有37例患者重新塑形,平均用时为7.4(3~18)个月;人工骨愈合良好39例(82.98%),未发生不愈合病例。含DBM硫酸钙与不含DBM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患者的愈合率分别为89.47%、77.78%。植骨量≤5ml组愈合率为95.65%,平均用时为6.7(3~12)个月;植骨量>5ml组愈合率为79.17%,平均用时为5.7(4~18)个月。两组患者愈合率以及愈合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29.0分。术后有2例出现伤口不愈合情况。结论:对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硫酸钙人工骨的临床愈合效果较好,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移植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瘤段切除复合~(60)钴辐照灭活回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由我中心收治的43例确诊为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瘤段切除复合~(60)钴辐照灭活回植的方式进行保肢治疗。随访时观察并记录患肢功能,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了解截骨端是否愈合、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内固定有无失效及再手术等情况,并采用MST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3例中共有26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为60.5%,其中门诊随访22例,其它方式随访(如电话、微信等) 4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平均25.8 (9~63)岁。末次平均随访时间74.3 (7~141)个月。16例(61.5%)获得无瘤生存,8例(30.8%)死亡,2例(7.7%)带瘤生存。3例(11.5%)在灭活骨以外组织内复发,行截肢手术。平均的MSTS评分为81.9%(43.3%~93.3%)。大多数患者截骨端获得了牢固的骨愈合,有3例(11.5%)患者骨不连,2例因术后不久截肢和死亡未观察到骨愈合,1例因延迟愈合行截骨端自体髂骨植骨。12例(46.2%)患者发生感染、内植物失效、骨不连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瘤段切除复合~(60)钴辐照灭活回植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偏高,对一些特定选择的病例,目前仍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作为多种保肢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异体骨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骨干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使用大段异体骨重建骨干缺损的患者67例,其中股骨干32例,胫骨干23例,肱骨干12例。重建所用的异体骨为深低温冷藏,平均长度为16.5(8~30)cm,使用钢板螺丝钉、髓内针或髓内针加短钢板复合固定。随访12~182个月,平均50.2个月,观察异体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结束时,5例死亡,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取出异体骨7例,异体骨的5年生存率为86%。大段异体骨的骨端总愈合率为68.8%,愈合时间为6~48个月,平均16.8个月,异体骨与宿主骨接触端位于干骺端者愈合率为86.2%,接触端位于皮质者愈合率为6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愈合的患者中有9例接受再次手术,均取得愈合。随访结束时MSTS评分为17~30分,平均24.3分,其中上肢患者MSTS评分为18~28分,平均24.1分,下肢患者MSTS评分为17~30分,平均24.4分。结论使用大段异体骨对骨肿瘤切除骨干缺损进行重建并完成骨愈合后,患者可长期使用,从而获得良好的功能,接触端不愈合的患者通过再次手术干预仍能达到满意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3 年至 2018 年诊治的 5 例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 (35.40±15.96) 岁;操作流程:完整切除瘤段,部分瘤段采用恒温 65°、10% 高渗盐水灭活后 30 min,再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浸泡 5 min;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修复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其中自体灭活瘤骨-肿瘤髋假体复合物重建瘤段切除后骨缺损 3 例,自体灭活瘤骨-肿瘤膝假体复合物重建骨缺损 2 例。术后第 1、3、6、9、12 个月及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并发症及灭活瘤骨-骨端界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 (MSTS) 行功能评估。结果本组 5 例随访 16~60 个月,平均 (32.0±17.65) 个月。病理学诊断:股骨软骨肉瘤 3 例,胫骨尤文肉瘤 2 例。5 例自体灭活瘤骨-骨端界面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 6~10 个月,平均 (7.40±1.67) 个月;1 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 5 年出现肺部转移,原发灶处无复发及假体松动,其余 4 例至末次随访时,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自体灭活瘤骨-骨端愈合良好。5 例 MSTS 评分平均 91%。结论 65 ℃、1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是有效的自体瘤骨灭活技术,灭活瘤骨回植与骨端能够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大段缺损是一种可选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良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植骨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武威民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根据植骨重建术使用的植骨材料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植骨后愈合速度、愈合率、经济成本。随访2~5年,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术后12个月愈合率分别为97.5%、92.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P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硫酸钙组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85.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异体骨组术后6个月、12个月KPS评分均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8个月3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治疗费用0.95~1.53(1.21±0.5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治疗费用0.93~1.36(1.18±0.34)万元,硫酸钙组治疗费用0.84~1.17 (1.03±0.34)万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和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骨愈合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易复发性骨肿瘤的疗效,包括肢体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及同种异体骨最终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6~57岁,平均31.6岁。其中单纯骨囊肿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6例,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7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骨膜韧带状血管瘤1例。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术式,视情况辅以加压锁定钢板。其中松质骨植入48例,大段腓骨植入3例。结果随访完整资料51例,随访时间11~87个月,平均43.4个月。异体骨愈合49例,不愈合2例。主要并发症:肿物复发2例;免疫排斥反应3例(后治愈);骨折3例。结论同种异体骨促进成骨、修复骨缺损效果显著,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最终转归情况良好。在彻底刮除骨肿瘤的前提下,并综合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肿瘤边界后,填充同种异体骨修复易复发良性骨肿瘤造成的骨缺损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病理诊断为软骨母细胞瘤的57例临床资料。男41例、女16例,发病年龄8~37岁、平均19.2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穿刺组织活检57例(其中43例为软骨母细胞瘤、14例排除恶性肿瘤)。根据MRI测量病灶有9例病变累及骺板。所有患者行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部分患者给予内植物固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按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最常见病变部位是股骨近端31.6%,其次为股骨远端15.8%和胫骨近端14.0%。影像学特征病灶硬化缘占93.0%,其次为钙化占59.6%。组织病理学特征病理切片显示粉红的软骨样基质为91.2%,特征性的窗格样钙化占31.6%。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感染、植骨排异反应等并发症。57例随访18~78个月,平均42个月。复发3例(5.26%),3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扩大刮除灭活骨水泥填塞后至末次随往未复发。9例病变累及骺板者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病变位于胫骨近端,患肢较对侧短缩12~20 mm (平均16 mm),其余患者术后双下肢大致等长。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恶变和远处转移。术后1个月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P0.05)。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P0.05)。结论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可减轻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有效兼顾患肢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胫骨远端骨肿瘤保肢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科共收治了15例进行大段异体骨移植的胫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造釉细胞瘤2例。其中15例患者均进行了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并进行了髓内钉内固定和踝关节融合。术后每月复查平片。患肢功能应用MSTS评分系统评价。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至最近1次随访,所有患者异体骨与自体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主要并发症:骨不连及排异反应,各1例。骨不连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排异反应患者经切口换药2个月后切口愈合。1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无1例出现病理性骨折及感染,肿瘤复发等情况。平均MSTS评分为85%。结论我们认为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胫骨远端肿瘤术后骨缺损是~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及硫酸钙在良性骨肿瘤重建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友谊医院收治的10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均接受植骨重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每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植骨材料降解率、肢体功能评分(MSTS)和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12周,三组患者植骨材料的降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KPS评分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MSTS评分为(28.95±1.45)分,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28.13±1.63)分,硫酸钙组患者为(28.48±1.7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体骨组患者手术费用为(1.25±0.3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1.22±0.41)万元,硫酸钙组患者为(1.18±0.40)万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肿瘤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愈合情况、降解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均可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异体骨植入初步愈合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方法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0例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位于四肢长骨的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男5例,女15例;年龄23—66岁,平均45.2岁。病灶长度4~15cm,平均6.7cm,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骨皮质开窗、刮除病灶、石炭酸辅助、植骨术,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性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包括: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采用MSTS评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围手术期麻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d摔倒后发生肱骨病理性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8个月后骨折愈合。18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所有随访患者植骨愈合、邻近关节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27.7分(25~30分)。结论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完整保留关节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评估和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骨填充材料修复114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肿瘤刮除、灭活及人工骨植入70例,28例加用内固定,16例加用异体骨板和内固定。结果除10例失随访外,10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8.2个月。伤口均I/甲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非特异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免疫、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x线和CT检查示:术后1个月,病灶区密度逐渐升高,可见植骨周闸与自体骨结合处模糊,少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病灶区从颗粒植骨周围间隙开始向中心融合成片,更多新生骨痂影融合;术后6个月,病灶区密度明显升高,病灶区大量新生骨痂形成。骨愈合时间为术后2—6个月,3个月时植骨愈合率65%,6个月为96.2%。结论n—HA/PA66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修复曩性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肿瘤合并病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病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8.5个月。结果 恶性肿瘤及复发性骨巨细胞瘤采用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假体置换,骨囊肿等行刮除植骨术,多病灶型骨纤维结构不良行外翻截骨及内锁髓内钉固定术,术后总评优良率76.9%。肿瘤复发、植骨吸收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等是手术选择的依据。良性病变瘤壁上残存肿瘤组织的灭活方法仍需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16例儿童干骺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8.3岁。发病部位:肱骨近端7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所有患儿均为初次治疗,均接受经皮穿刺Sur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采用NeerChigira 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记录疼痛VAS评分及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结果14例接受1次手术,另外2例进行第2次相同手术。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0~1分,平均0.2分。末次随访时的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及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3,P0.01;t=6.488,P0.01;t=17.303,P0.01)。根据NeerChigira的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所有16例均为III级,有效率100%。结论 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栗向东  王臻  郭征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6):558-562,585
目的报告23例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所致病理性骨折的特征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我科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7例14岁以下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中23例伴有病理性骨折,占总例数的13.7%。23例中孤立性骨囊肿15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5例,骨巨细胞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其中2例为陈旧性骨折。23例均经病灶内切除和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8.2个月。手术采用病灶刮除、50%氯化锌烧灼骨壁、异体骨粒或磷酸三钙人工骨粒充填骨腔,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治疗,病灶范围较大、骨壁破碎严重的III型骨折使用髓内固定,其他采用钢板固定。结果1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患儿手术后5年复发,其余均达到满意的临床骨愈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所致病理性骨折因骨质薄弱往往破碎严重,所在部位邻近髋关节,使外科治疗面临许多困难。尽管骨折破坏明显,但骨膜等成骨结构一般保存完好,为肿瘤的病灶内切除后的骨重建提供了先决条件。手术设计时对病灶性质、范同、骨骺生长发育等问题应全面考虑,合理使用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志明  邢丹谋  任东  陈焱  冯伟  王欢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27-1030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了病灶刮除术,另16例采用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月,3例接受病灶刮除术患者1例局部复发,其余患者无局部复发, 无感染或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例患者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后骨愈合。术后根据骨与软组织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判系统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平均得分为76%,肢体功能得分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和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期无关,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瘤段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桡腕关节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总结甲泼尼龙病灶内注射治疗不同部位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7月,治疗有完整资料的骨囊肿病例33例,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2.3(5~28)岁,接受加强龙囊内注射治疗。随访3~53个月,平均31.3个月。病灶位于股骨近端10例,股骨干1例,腓骨远端1例,髂骨2例,肱骨近端19例。治疗前有病理骨折11例,制动1~2个月待骨折愈合后接受治疗。治疗前4例接受病灶刮除植骨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刮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治疗前均常规进行穿刺活检,证实为骨囊肿后,进行激素治疗。治疗前采用静脉全麻,在“C”型臂下病灶两端插入骨穿针2枚,搔刮病灶骨壁,破坏囊肿纤维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灶后注入造影剂,显示病灶充盈良好后冲去造影剂,根据囊腔的大小注入100~200mg甲泼尼龙溶液。按压穿刺针孔3min,防止激素渗出,加压包扎伤口。结果30例患者接受2~4次不等激素注射,平均2.5次,间隔1~3个月不等,术后每隔1个月拍片复查,根据NeerClassification评估标准,完全愈合及部分愈合27例(81.8%),治疗无效4例,其中2例接受刮除植骨术后囊肿愈合,1例接受刮除骨水泥填充DHS内固定,1例未继续治疗。囊肿愈合后复发3例,均改行手术治疗术后囊肿愈合。4例术后复发患者中,1例经过3次激素治疗后无效再次行刮除植骨术,囊肿愈合;2例经过2~3次注射治疗,病灶达到部分愈合;1例3次激素注射后,囊肿部分愈合后再次复发,终止治疗。治疗前11例合并病理骨折患者,待骨折愈合后再进行激素治疗后,2例经过2~3次注射治疗无效改行手术治疗,其他9例分别达到完全愈合及部分愈合。结论单纯性骨囊肿行激素注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约80%左右患者可以避免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相对其它治疗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可以作为治疗单纯骨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究骨水泥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对比异体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 2021年12月30日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Ⅱ期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患者。研究纳入患者68例,股骨下端 33 例,胫骨上端 35 例。其中22例行骨水泥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手术治疗,46例行异体骨植骨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后肿瘤复发率、感染率、骨性关节炎发生率、术后末次随访时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3~2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6个月。异体骨植骨组MSTS平均评分为26.0±4.87,骨水泥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MSTS平均评分为28.5±1.75,术后功能优于异体骨植骨组(P=0.003)。异体骨植骨组术后复发7例,7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术后感染发生3例。骨水泥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复发1例,6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术后无发生感染。两组术后复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骨性关节炎及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水泥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具有更好的功能,更低的复发率,且不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GCTB)伴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及并发症。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伴发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功能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发生关节外、关节内骨折各6例。12例一期行肿瘤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其中1例在一期手术后,经地诺单抗治疗,二期行刮除植骨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119(35.0±22.5)个月,无复发病例,MSTS评分20~30(27.0±4.2)分。10例无近远期并发症,骨折愈合;2例骨折未愈合行翻修术,其中1例行扩大切除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另1例行扩大切除人工膝关节肿瘤型假体重建术。2例患者翻修术后分别随访2个月和5个月,功能评分分别为28分及26分。无局部复发。结论 四肢GCTB伴病理性骨折可行一期手术,选择肿瘤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术后功能良好。对于肿瘤巨大,骨质破坏明显的病理性骨折患者,如果能够保留关节,可选择二期手术。对于骨折不愈合或缺损较大、一期手术后畸形及功能障碍者可考虑行扩大切除假体重建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非肿瘤复发性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其中58例骨肉瘤、16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其它骨与软组织肿瘤。初次手术为保肢手术,所用假体为组配水泥型假体。对出现的感染、假体障碍及无菌性松动等非肿瘤复发因素并发症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结果 78例患者出现了6例无菌性松动、3例深部感染、3例软组织愈合不良和1例假体部件脱位。13例为男9例,女4例,出现并发症的平均年龄为25.6(16~37)岁。至随访终点,共计有10例假体失败,总体假体的5年预期生存率为81.4%。对无菌性假体松动病例分析发现,患者初次假体置换术后2个月恢复功能活动的体重指数(BMI)及患者切除肿瘤后骨缺损占比(尤其40%)是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独立因素。同时6例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岁,进行危险因子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运动能力较强的患者倾向于出现无菌性松动(P=0.197)。3例深部感染的患者出现在术后1个月之内并进行了多次手术,最终2例采取一期取出假体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法,余下1例截肢。1例假体部件脱位发生在术后第2个月,立即进行了切开复位。6例无菌性松动发生的时距初次手术时间跨度平均为45(28~75)个月,翻修前MSTS评分平均为14.3(12~17)分,翻修采用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假体柄延长长度平均为5.2(4~6)cm,翻修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34.3(18~58)个月,无一例出现再次无菌性松动及其它假体相关性并发症,翻修后6例假体到目前随访终止的MSTS评分28.5(27~30)分。结论无菌性松动是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非肿瘤性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无菌性松动的假体翻修时选择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