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CPTC)与滤泡型(FVPTC)基因表达谱差异,并探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得含两种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正常组织的表达谱数据,应用R语言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及差异显著DEGs热图绘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信号通路和核心基因筛选,利用UALCAN在线网站分析核心基因对PTC组织病理、转移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得到81个DEGs在两种亚型中共同表达,各有261个和78个DEGs仅存在于CPTC和FVPTC中。CPTC主要涉及酪氨酸代谢和p53信号通路,FVPTC主要富集于酪氨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ECM)相关核心基因与PT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结论:FVPTC和CPTC涉及的DEGs及通路既有相同点也存在一定差异,ECM基因可能是鉴别PTC亚型、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FOXO3a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以及在原发PT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甲状腺细胞系HTORi3及PTC细胞系中FOXO3a 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亚细胞定位。通过TCGA数据库中PTC临床及芯片数据分析FOXO3a在PTC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OXO3a mRNA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其它遗传学异常及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PTC细胞系中FOXO3a发生不同程度胞浆滞留。相较于正常甲状腺细胞系HTORi3,PTC细胞系中FOXO3a mRNA表达显著下调,其水平与肿瘤起源(单发或多发)、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BRAFV600E突变、RAS突变、RET重排无关,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无关。结论:相较于正常甲状腺细胞系HTORi3,FOXO3a mRNA 表达在PTC细胞系中显著下调。FOXO3a mRNA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I3K mRNA、Akt mRNA、PI3K和Akt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组织中PI3KmRNA和Akt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PTC中PI3KmRNA表达量(90.3±5.06)和Akt mRNA的表达量(78.13±5.5)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NAT)表达量37.74±10.63和14.82±5.6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I3K蛋白表达阳性率73.33%、Akt蛋白表达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NAT组织蛋白表达阳性率33.33%和16.67%,P<0.05。PTC中PI3K和Akt蛋白表达与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TC中存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水平与PTC浸润和局部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芯片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相互作用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再次分析,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在GEO 数据库获得GSE2109、GSE39099 芯片数据,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富集, 获得8 条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type I interferon、interferon-gamma-mediated、PI3K-Akt、Rap1、TGF-beta、cGMP-PKG、Wnt、Ras)及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14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 个基因与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形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I3K-Akt 信号通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基因VEGFC、IRS1 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对芯片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8条信号通路及11个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核心基因.方法:对TCGA数据库中PTC的数据样本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PTC发生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患者在高碘及正常碘水平下的血清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为不同碘水平下PTC LNM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高碘及正常碘PTC LNM+组与PTC LNM-组各5例样本,提取血清外泌体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不同碘水平下PTC LNM+组共有的差异表达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高碘和正常碘PTC LNM+组共有的差异表达外泌体miRNA有5个,其中hsa-miR-7113-5p、hsa-miR-873-3p、hsa-miR-548q在不同碘水平下表达情况相反,hsa-miR-616-3p、hsa-miR-5189-5p均表达上调。差异外泌体miRNA调控HIF-1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和GnRH信号通路。结论:血清外泌体hsa-mi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对甲状腺癌细胞系MDA-T32和B-CPA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NRG1过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甲状腺癌细胞系MDA-T32和B-CPAP,qRT-PCR检查转染组与对照组NRG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RG1蛋白表达。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PI双染各组MDA-T3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pCDNA3.1-NRG1成功转染MDA-T32和B-CPAP细胞,转染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RG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高表达NRG1能抑制MDA-T32和B-CPAP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NRG1诱导MDA-T32和B-CPAP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RG1高表达可以促进MDA-T32和B-CPAP细胞Caspase-3、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结论: NRG1能够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通过调节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拟比较初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N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两组组织的总mRNA,与含有14112个基因位点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扫描、分析,筛选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有1212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出现差异表达,占总基因点位数的8.71%。其中22个位点呈显著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8倍以上)。在显著下调的6个位点中,有2个位点代表同一个基因序列(NM-001920)——decorin蛋白的mRNA序列。结论:基因芯片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有效方法之一。PTC的发生发展(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涉及众多的基因参与。Decorin蛋白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3组新鲜的PTC癌组织及癌旁甲状腺组织,采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Qiagen)进行脂质代谢基因的筛选,探讨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采用RT-PCR法在46对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及验证发现,SLC27A6(FATP6)、FABP3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结论:PTC癌组织中FATP6及FABP3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上述分子及其参与的脂肪酸代谢可能成为PT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和AK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PTC淋巴结转移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PTC组织中VEGF、caspase、AKT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caspase、AKT的表达与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KT与PTC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caspase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PTC、VEGF、caspase和AKT蛋白表达与其淋巴转移和MVD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PTC的转移潜能及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清甲结束后患者 218例,根据全身131I扫描结果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一枚淋巴结转移组、两枚淋巴结转移组及多枚淋巴结转移组。分析各组患者组间Tg值的差异与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计算达到最佳诊断效能时的Tg值。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数目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Tg值与淋巴结转移灶数目无相关性(P>0.05)。当Tg值为1.5 ng/mL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68%,特异度80%,准确性72%,ROC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值0.77。结论:尚不能依据Tg值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范围,但可以评估清甲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本研究建议的Tg截断值为1.5 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影响。方法:分析882例经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C合并HT和非合并H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甲状腺功能,分析HT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C合并HT组239例(27.10%),非合并HT组643例(72.90%),两组间比较,合并HT组女性、癌灶多发、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高于非合并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原发灶直径、远处转移、复发危险度分层及TNM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非合并HT组相比,PTC合并HT组TPOAb、TGAb、TSH水平升高,FT4、FT3水平降低(均P<0.05)。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与女性、癌灶多发、淋巴结转移呈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690、1.491、1.514,均P<0.05);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与PTC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150、2.751、1.465,均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女性、多灶及淋巴结转移多见,但不影响预后;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lncRNA PVT1)和miR-19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及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20例PTC患者进行研究(PTC组),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癌旁>4 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PVT1和miR-195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及对PTC诊断价值。结果:PTC组患者癌组织中PVT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癌组织中miR-195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1、miR-195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组织中PVT1和miR-195表达呈负相关性(r=-0.840,P=0.000)。ROC曲线显示,PVT1的AUC为0.769,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90.00%,miR-195的AUC为0.892,敏感性为81.67%,特异性为83.33%。结论:PTC患者组织中PVT1高表达,miR-195低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能参与PT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R-1301-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表达的变化,分析miR-1301-3p与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08月在我院诊断为“甲状腺肿瘤”的患者60例,其中PTC 30例。qRT-PCR检测miR-1301-3p在良、恶性肿瘤组织,及PTC术前、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分析miR-1301-3p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OC曲线分析miR-1301-3p对甲状腺肿瘤、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miR-1301-3p在PTC组织中表达降低(P<0.000 1),在PTC患者术后血清中表达上升(P=0.045 5)。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效能为0.726(CI:0.627~0.810,P<0.001);miR-1301-3p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效能为0.788(CI:0.695~0.864,P<0.001);miR-1301-3p联合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效能为0.827(CI:0.738~0.895,P<0.001)。miR-1301-3p在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中表达降低。超声对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能为0.571(CI:0.410~0.723,P=0.033 9);miR-1301-3p对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能为0.813(CI:0.662~0.916,P<0.001);miR-1301-3p联合超声对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能为0.872(CI:0.733~0.955),P<0.001)。结论:miR-1301-3p在PTC组织中表达降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miR-1301-3p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肿瘤、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能,可能为PTC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 4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桥本患者498例,未合并桥本患者2 913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并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仅与病灶大小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数目、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年龄<55岁患者的0.957倍(OR=0.957,P<0.001)。肿瘤病灶>1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病灶≤1 cm患者的2.697倍(OR=2.697,P<0.001)。肿瘤病灶多灶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单灶患者的2.186倍(OR=2.186,P<0.001)。结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更小的肿瘤病灶和更高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患者年龄≥55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病灶>1 cm和病灶多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