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强放疗(IMRT)它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射束的权重,使各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计划靶区(PT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如果需要,在PTV边缘可以同时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这意味着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高剂量的辐射的体积将显著减少,从而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肿瘤剂量或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03年开展调强放射治疗以来,已收治了145例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和摆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二维切线野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常规二维切线野进行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50Gy,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肺受量。[结果]调强放射治疗靶区(PTV)剂量均匀,PTV的V50为95.12%,正常组织的低剂量区域体积大,正常组织的高剂量区域体积小。常规二维切线野PTV的V50为73.21%。[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范围内能给临床靶区最佳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规放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评估3DCRT和IMRT与常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中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6Gy,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和IMRT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三种计划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1)靶区适行度:处方剂量为66Gy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达此剂量的计划靶区(PTV)体积和95%PTV体积下的照射剂量均高于常规治疗,同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均高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除全肺V20的IMRT检测外,3DCRT和IMRT治疗的肺受剂量均比常规治疗高。在全肺V5和全肺V10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低,其余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高。(3)三种计划脊髓最大受照剂量均<45Gy。脊髓,食管及心脏受照剂量3DCRT均较常规放疗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DCRT和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明显提高了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的准确性,从而在相同处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治疗肿瘤的控制率。(2)3DCRT和IMRT与常规放疗比较,对肺的保护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3DCRT和IMRT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4)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和3DCRT,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四种肝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及肝组织的剂量学分布,探讨最佳的布野模式.方法:共研究15例行调强放疗的肝脏肿瘤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两种共面野计划和两种非共面野计划.评估的剂量学参数包括:PTV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正常肝脏接受≥40、30、20、10体积的百分数(V40、V30 、V20、V10),正常肝脏的平均剂量(MDTNL)以及脊髓和肾脏的剂量分布.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组织的平均剂量,对肝脏的V10、V20、V30具有明显优势,而对肝脏V40,脊髓和肾脏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在肝脏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计划可能在减少肝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肝病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3D-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  相似文献   

6.
胃癌术后IMRT与常规对穿及适形照射剂量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及调强(IMRT)治疗技术在同一处方剂量(45 Gy)时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例胃癌术后患者,在CT图像序列上勾画出临床靶区(CTV),CTV外放1 cm定义为计划靶区PTV,对PTV分别用常规两野对穿、适形5野及5野调强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所有方案处方剂量均为45 Gy,要求95%体积PTV接受45 Gy剂量,IMRT与适形计划采用优化以保证≥95%的PTV接受45 Gy的处方剂量,99%的PTV接受42.75 Gy。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PTV受量和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并计算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IMRT能够产生优于常规及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及适形度明显优于常规对穿照射。IMRT的左肾受23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23)明显低于常规及适形技术,从脊髓剂量来看,IMRT的脊髓最大剂量为(39.3+2.3),小于40 Gy,明显优于常规前后对穿及适形照射技术,并相应减少脊髓的NTCP值。结论IMRT相对于常规对穿照射及适形照射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体积百分比及NTCP值。  相似文献   

7.
头颈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 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9.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俐  孙世良 《中国肿瘤》2004,13(3):194-196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某种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IMRT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使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增加肿瘤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全文介绍。IMRT的特点,调强方式的实现,调强治疗实施过程以及调强靶区位置和治疗剂量学的验证、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强放射治疗(IMRT)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先进放射治疗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于临床,其优势在于肿瘤靶区三维剂量分布的适形程度及其均匀性较标准的适形放疗更好,从而在减少或不增加正常组受高剂量照射的前提下增加肿瘤组织的受照剂量,这样就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调强放疗的计划过程、剂量计算及优化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蒋俊  权循凤 《癌症进展》2013,11(1):44-47
正0引言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据统计,约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来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被誉为放射肿瘤学史上一次变革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IMRT较普通放疗有明显剂量学的优势,不仅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利用食管癌患者首周放射治疗时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建立个体化计划靶区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根治三维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例,获取每位患者治疗首周前5次及后续每周治疗前CBCT验证图像,将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中,与治疗前的定位CT图像配准融合。然后在每个CBCT图像上按患者治疗前靶区勾画原则,再次勾画临床靶区(clinic tumor volume,CTV),并根据首周治疗的摆位误差平均值外扩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 tumor volume,PTV)。将首周5个CBCT上勾画的PTV轮廓映射到定位CT上合并生成PTV1,以此法生成后续2~6周的PTV2。按照初始计划(Plan A)的参数设置,保持靶区处方剂量及各危及器官的限量要求不变,以PTV1为靶区,制定一个新的放射治疗计划,即患者个体化的自适应放射治疗计划(Plan B)。用新计划(Plan B)的95%等剂量线评估PTV2覆盖度,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Plan A与Plan B中肺、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PTV1体积比PTV体积小(P<0.05);Plan B中处方剂量95%等剂量线的覆盖率分别为:PTV1=(98.9±2.0)%和PTV2=(99.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 B的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均小于Plan A:肺V20(25.1%vs26.9%)、平均剂量(14.0Gy vs15.1Gy),心脏的平均剂量(16.7Gy vs19.7Gy)和脊髓最大剂量(42Gy vs43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患者治疗首周CBCT图像资料反馈的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修改后的计划可在后续治疗中开展,并能进一步减少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潜在提高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1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物理学与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尽量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之间差别一般不是很大,而正常组织特别是所谓“并行”组织的耐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受照组织的范围,范围越大,组织耐受射线的能力越小,在某些深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位于或接近于病变(靶区)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因此,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以一定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尽量少受到照射,要使治疗区的剂量分布与靶区的形状相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能够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进一步改善生存率,但是严重的正常组织损伤限制了放射剂量的进一步提高。调强适形放疗具有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三维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能够按照处方要求分布的优点,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已经在头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评价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中肿瘤体积、位置与靶区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接受调强放疗的中央型NSCLC患者60例,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60~66Gy,30次,2.0~2.2Gy/次。分析PTV体积与全肺组织的体积百分比(VPTV/VLung)、PTV的D95、PTV离脊髓的最小距离,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肿瘤体积与位置对靶区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VPTV/VLung小于10%,PTV离脊髓的最小距离大于5mm时,PTV的D95大于60Gy。PTV离脊髓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时,PTV的D95大于66Gy;VPTV/VLung大于30%,PTV离脊髓的最小距离小于10mm时,PTV的D95小于55Gy。[结论] 中央型NSCLC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VPTV/VLung、PTV的D95、PTV离脊髓的最小距离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肿瘤体积与位置是靶区能否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安全外扩边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为PTV外扩边界提供依据,使得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方法:随机选取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采用“盲拍”模式获取患者治疗前及每周的摆位误差结果,根据公式MPTV =2.5∑ +0.7σ计算CTV到PTV外扩边界.结果:在左右、上下和前后各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046±0.0875) cm,(0.048 3±0.065 1)cm和(0.027 2±0.137 3)cm;得到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外扩的边界分别为0.1 cm、0.4 cm、和0.4 cm.结论:通过图像引导方式监测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可以评估靶区安全的外扩边界.为保证肿瘤区域得到准确的剂量和减少正常组织受量,PTV外扩边界理论上应不小于0.4 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是否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正常组织积分剂量.方法:选择1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其全盆腔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PTV平均剂量是52.6和52.6Gy(P=0.72),平均均匀性指数是1.08和1.10(P=0.01),平均适形指数是0.61和0.87(P=0.00).与适形计划相比,调强计划的小肠+结肠、直肠、膀胱、盆腔骨平均积分剂量分别下降了1.8Gy-L(P=0.00)、0.5Gy-L(P=0.00)、4.7Gy-L(P=0.00)和4.1Gy-L(P=0.00).正常组织平均积分剂量也下降了19.2Gy-L(P=0.00),但正常组织V5、V10分别增加了9.0%(P=0.00)和4.0%(P=0.00).结论:与适形放疗相比,子宫内膜癌的术后全盆腔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更加适形,降低了小肠和结肠、直肠、膀胱、盆腔骨积分剂量.调强放疗增加了正常组织接受低剂量照射的体积,但没有增加正常组织的积分剂量.  相似文献   

18.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葛红旗  孙小兵 《抗癌》2005,(2):35-36
调强放疗(Intenslty modulatl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照射的高剂量在人体内的三维空间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使靶区内及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从而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期。现将应用IM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