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胸骨切迹入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与传统开放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治疗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彻底性、安全性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胸骨切迹入路MIVAT的80例cN0期PTC患者,并根据1:2比例使用随机数法抽取160例同期行OTS的PTC患者。患者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全甲切除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Log-rank检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结果  MIVAT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TS组(P=0.003),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手术疗效方面,MIVAT组与OTS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安全性方面,两种术式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改良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288),但MIVAT组相比OTS组可以显著缩短颈部瘢痕长度(P < 0.001)。  结论  对于cN0期PTC而言,MIVAT在手术的疗效、安全性上与OTS无明显区别,尽管MIVAT的改良VSS瘢痕评分与OTS类似,但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以显著减少颈部切口长度,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同时由于切口位置更低,容易遮盖,美容效果更好。因此,经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探讨7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其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 Ⅵ区肿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在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嵩  林晖  黄小靖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258-2260
目的:比较多灶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与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43例MPTC和78例SP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分段、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微小癌比例、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MPTC组年龄、腺外浸润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低钙发生率均高于SP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TC年龄多较大,更易发生腺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跳跃转移(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1例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PTC跳跃转移率为8.3%(43/521),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OR=3.401,95%CI:1.770~6.536;P=0.001),年龄>45岁(OR=2.856,95%CI:1.488~5.482;P=0.002),单侧癌(OR=3.424,95%CI:1.182~9.920;P=0.023)是PTC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cN1b的PTC患者和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cN0 PTC患者跳跃转移情况,发现肿瘤位于上极cN0的PTC患者出现潜在跳跃转移的可能性高于cN1b患者(P=0.022)。  结论  PTC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并不少见,术前、术中针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很重要,尤其是肿瘤位于上极,年龄>45岁的单侧PTC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CLND)的临床意义,对96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83例患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术(CLND),13例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CLND,37例(38.54%)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12/96),短暂喉返神经麻痹7例,低钙表现5例,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54个月,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同期行CLND是必要而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的原因,总结减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2例,根据其初次手术前的临床评估情况,将患者分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0)、cN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1)、分化型甲状腺癌未评估(DTC unknown)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随访统计其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初次手术方式及再次手术区域,分析总结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222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219例,滤泡状癌(FTC)3例;首次手术术前或术中评估为DTC cN0 63例(284%),DTC cN148例(216%),DTC unknown27例(122%),甲状腺良性肿瘤组84例(378%)。首次手术为良性肿瘤组再次手术均在1年内,DTC cN0组为13个月(15天~132个月),DTC cN1为12个月(4~18个月)。在DTC cN0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甲状腺全切有40例(占635%);在DTC cN1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清扫有39例(813%)。侧区淋巴结出现转移是DTC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DTC cN0组同侧Ⅲ区出现复发的频率最高为597%;DTC cN1组同侧Ⅱ区复发为500%。结论 首次手术术前及术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精确的评估能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而对于首次手术术前评估为DTC的患者首次手术前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能够减少DTC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影响。方法:分析882例经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C合并HT和非合并H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甲状腺功能,分析HT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C合并HT组239例(27.10%),非合并HT组643例(72.90%),两组间比较,合并HT组女性、癌灶多发、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高于非合并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原发灶直径、远处转移、复发危险度分层及TNM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非合并HT组相比,PTC合并HT组TPOAb、TGAb、TSH水平升高,FT4、FT3水平降低(均P<0.05)。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与女性、癌灶多发、淋巴结转移呈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690、1.491、1.514,均P<0.05);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与PTC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150、2.751、1.465,均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女性、多灶及淋巴结转移多见,但不影响预后;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P<0.05);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切除范围越大,其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对局限于一侧腺叶的病变选择甲状腺全切除还是采用单叶切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0年在我院首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3NO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3例,探讨其原发灶的多中心性、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21例有多中心癌灶,其中12例为单叶多中心癌灶,9例为双侧腺叶多中心癌灶.92例患者行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术,44例行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9例有双侧叶多发癌灶的患者中7例行一侧腺叶 峡部 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8例原发灶位于峡部的患者行峡部 双侧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其中6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出现远处转移5例.本组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96.1%和86.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P<0.05);年龄<45岁、肿瘤大小≤4 cm、病理为乳头状癌或混合型癌和无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好.Cox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对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或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影响其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Xu W  Tang P  Li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85-187
目的 了解甲状腺癌行局部剜除术或腺叶次全切除术后的腺体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明确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1994-1999年间在外院行腺叶局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后来我院行二次手术治疗的16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总结,并对二次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总的肿瘤残存率为52.5%(84/160)。原发部位残癌率为42.5%(68/160),患侧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癌的发生率为28.1%(45/160),患侧颈部有肿大淋巴结者的转移癌发生率为35.4%(34/96)。外院术后患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2.5%(20/160),明显高于我院二次手术所致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1.9%(3/160)。结论 甲状腺癌行局部剜除或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术后残癌率较高,该类术式应废止。术中疑为甲状腺癌时,应常规行颈部Ⅵ区探查,必要时应行该区清扫术。甲状腺肿瘤手术操作中应重视喉返神经的解剖。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0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5.7%和83.3%, 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Ⅴ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以及清扫时机等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评价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侧颈区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7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Ⅵ区),其中32例阳性.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期或分期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Ⅱ-Ⅴ区),其中19例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病灶大小有关(χ2=5.96,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85.71%(χ2=4.61,P<0.05).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2枚)的患者可考虑行侧颈区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 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 Cont-CLNs) 转移相关因素,探讨 Cont-CLNs 清扫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12 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 PTC 患者 149 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 Cont-CLNs 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 与 Cont-CLNs 转移的关系。  结果  本组患者 Ipsi-CLNs 转移率和 Cont-CLNs 转移率分别为 73.2%和 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 Cont-CLNs 转移均不相关(P=0.792、 0.097、0.531、0.578、0.269、1.000) ,包膜外侵犯(P=0.017) 、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 和 Ipsi-CLNs 转移(P<0.001) 与 Cont-CLNs 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是 Cont-CLNs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 。  结论  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 Ipsi-CLNs 是 Cont-CLNs 的影响因素;当 Ipsi-CLNs 转移数目≥3 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 Cont-CLNs 清扫。    相似文献   

14.
Lee SY  Lim YC  Song MH  Lee JS  Koo BS  Choi EC 《Oral oncology》2006,42(10):1017-102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ncologic safety of preserving level IIb lymph nodes in ipsilateral and/or contralateral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END) in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Fifty-one oropharyngeal SC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as an initial treatment were reviewed. Twenty-one patients had clinically node negative necks (cN0) while 30 patients had ipsilateral clinically node positive necks (cN+). Of the cN0 patients, bilateral or ipsilateral END was performed in 15 and six patients, respectively. For the cN+ cases, ipsilateral therapeutic neck dissection with contralateral END was performed in 24 of 30 patients. In the cN0 patients, nodal metastasis to level IIb lymph nodes was not observed in any ipsilateral (21) or contralateral necks (15). Of the 24 c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ntralateral END, two cases (8.3%) showed contralateral occult level IIb lymph node metastasis. Our data suggest that in cN0 or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level IIb lymph nodes may be preserved in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neck dissection. However, caution is advised when preserving contralateral level IIb nodes in ipsilateral cN+ ca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N0期(术前影像学诊断)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CAR)等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指数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cN0期胃癌患者206例,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组(grouppN+)和无淋巴结转移组(group pN0),同时选取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炎症反应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NLR、PLR、CAR与淋巴结转移数、转移率、淋巴结状态等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pN+组胃癌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LR、NLR、CA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明显高于pN0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pN0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 0.05)。术前高NLR组、高PLR组和高CAR组患者的淋巴结分期构成及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低于术前低NLR组、低PLR组和低C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LR和CAR是术前诊断为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58、8.174、3.049和2.254。术前诊断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指数预测模型表达式为h(t)=h0exp(1.358X1+8.174X2+3.049X3+2.254X4)。  结论  术前高PLR、NLR和CAR水平与患者淋巴结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术前高NLR和CAR水平是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4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患侧腺叶切除4例。20例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8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转移至中央区,其次为颈侧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Ⅲ区和Ⅳ区转移率相当,且明显高于Ⅱ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年龄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年龄<45岁的男性患者、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表现为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疑跳跃性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