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供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后白细胞(WBC)的变化和反应.方法 15名健康供者应用rhG-CsF 5~10μg·kg-1·d-1动员,观察健康供者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常规、CD34细胞比例,并随访所有供者.结果 53.3%(8/15)供者无任何不适,3名出现低热,2名头痛,2名腰痛,无需终止动员,动员后WBC较动员前显著升高,停止动员后3d恢复动员前水平.Hb、Plt、CD34细胞比值与动员前、动员72、96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供者可耐受300~600μg/d剂量的rhG-CSF动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单采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 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用rhG-CSF 7.25~10 μg·kg-1·d-1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PBSC收集物中的MNC和不成熟粒细胞及CD+34 细胞进行检测,并计算出输给患者的MNC、不成熟粒细胞及CD+34 细胞数。结果 动员后白细胞计数及不成熟粒细胞比值逐渐升高,至第5天达高峰;外周血MNC中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 细胞同步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采集后的PBSC移植物输给患者后,均全部植活并恢复造血功能,为染色体核型或血型及HLA转为供者型所证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h1染色体转阴。结论 rhG-CSF 7.25~10 μg·kg-1·d-1分两次皮下注射能有效动员PBSC;allo-PBSCT供者经rhG-CSF动员后,外周血MNC中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细胞数同步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不成熟粒细胞的数量可间接反映干/祖细胞的数量,故MNC与不成熟粒细胞数结合可作为allo-PBSCT的剂量阈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198名健康供者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开始采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流式细胞术(FCM)行CD+34 细胞计数。分析供者性别、身高、年龄、采集当天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对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 所有供者均成功动员采集,采集当天的MNC计数平均为(4.19±1.96)×108/kg,CD+34 细胞计数平均为(2.98±1.40)×106/kg;MNC和CD+34细胞计数与供者性别、身高、年龄无关;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与MNC、CD+34 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201,P=0.0035;r=0.8420,P=0.0149);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20.0×109/L的供者比<20.0×109/L的供者采集效果更显著(F=4.688,P=0.0013;F=4.622,P=0.0006)。结论 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是一项预测CD+34细胞采集数量的简单、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采用化疗加G-CSF方案动员,WBC降至最低点又回升至2×109/L以上时,开始皮下注射G-CSF 5 μg·kg-1·d-1到采集结束前1天,采集日予地塞米松(DEX)10 mg/d。当WBC上升到>10×109/L时,用CS 3000 plus或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连续采集2 d。6名供者予G-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共6 d,动员第5,6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清晨给予DEX 10 mg静脉滴注。结果 自体和供者均连续采集2次,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分别为(3.72±2.17)×108/kg 和(6.07±1.64)×108/kg ,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6.22±2.38)×106/kg和(13.33±1.72)×106/kg。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化疗联合G-CSF方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单用G-CSF进行供者干细胞动员是一种简便、经济、高效、低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5 μg·kg-1·d-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供者CD+34细胞动员的效果及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间。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108例健康供者给予G-CSF 5 μg·kg-1·d-1,在动员后的第4天至第6天收集标本,检测相应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采集物单个核细胞(MNC)计数、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比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 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71±0.08)%、(1.09±0.09)%、(0.57±0.08)%,第4天至第6天CFU-GM产率分别为:(93.33±44.51)/105 MNC、(124.61±57.85)/105 MNC和(80.25±49.24)/105 MNC。CD+34细胞比例和CFU-GM产率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量分别为(3.33±1.36)×106/kg、(4.14±1.67)×106/kg、(2.79±1.47)×106/kg,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108例供者采集2次(第4天、第5天)均可满足移植标准。所有供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单一低剂量G-CSF能够有效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后于第4、第5天行干细胞采集优于第5、第6天。  相似文献   

6.
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G-CSF 皮下注射3 ~ 5 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结果 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供者体重及3.78(1.14~12.92)×106/kg供者体重。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男性供者、年龄小于45岁者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高者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较高。结论 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患者性别、年龄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例健康供者及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健康供者用rhG-CSF动员;患者采用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动员,COBESpectro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造血干细胞程序采集单个核细胞。结果13例移植中8例一次采集成功,1例(即首例)采集4次,余者采集2次。采集后的MNC6×108/kg~12×108/kg,CD3+4细胞3×106/kg~34×106/kg。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均获重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月后DNA指纹图均提示植活。结论rhG-CSF可作为健康供者的安全有效动员剂,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是白血病、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动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最佳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对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的最佳采集时间。方法10例健康供者应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分别在用rhG-CSF第4天或第5天后2h及4h分2组采集,比较2次采集的细胞浓度(MNC及CD3+4)。结果用rhG-CSF后4h组采集的细胞浓度比2h组的高。结论5~10μg·kg-·1d-1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第4天或第5天采集以用药后4h采集干细胞有较好的动员效率和较合理的采集时间-价值-效益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乳腺癌患者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2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5例 行多西他赛(商品名多帕菲,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动员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 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 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内脏、骨转移情况及化、放疗情况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和CD34+细胞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化疗动员后中位7d白细胞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 射rhG-CSF中位3d,采集总MNC平均(5.51±1.24)×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2.90±1.38)×106/kg 。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与采集CD34+细胞均显著相关(P<0.05)。化疗的周期数≤6的患者采集平均 CD34+细胞数较周期数≥6患者显著增高(P<0.05)。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既往化疗周期数显 著影响患者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可作为采集CD34+细胞数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近期的不良事件及远期的安全性。方法185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检测供者动员时血常规及形态学分类、CD34+细胞百分比、干细胞混悬液中单个核细胞( MNC)数量及CD34+细胞计数,同时记录供者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集后第1、3、7天血常规变化及长期随访。结果血缘供者干细胞动员前白细胞计数为(6.16±1.58)x 109·L-1,采集时白细胞计数为(41.55±9.77)x109·L-1,是动员前6.75(4.18-10.87)倍。干细胞混悬液MNC为(247.61±105.99)x 108,CD34+细胞为(3.54±3.42)x 108。动员时血缘供者的常见不良事件有头痛、腰背困痛、四肢痛、全身痛,合计占94.6%;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静脉持续输注葡萄糖酸钙,供者口周和指尖麻木等低钙症状发生率为3.2%;所有供者的不良事件均可耐受,无一例供者因不良事件终止干细胞动员或采集。供者干细胞采集后1周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1 a血缘供者健康状况良好,无与动员及采集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供者动员采集无明显的近期不良事件及远期并发症,安全性非常高,为非血缘移植供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依据,减少恐惧感,降低反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制定的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方案,结合移植医院的动员要求及捐献者的体质情况制订合理的干细胞动员方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行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64名健康供者,采用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1·d-1,单次或分次皮下注射,3~4 d后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年龄、性别供者的动员、采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 d或4 d动员方案均可达到采集要求,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5.0×108/kg,CD34阳性细胞数≥2.0×106/kg.单次采集成功率(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阳性细胞数达标)为65%,采集效率为52%,可降低患者费用及供者的风险.年轻、体质好的供者采集的干细胞质量高于年龄偏大者.16名(25%)供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采集是安全的.从节省医疗资源、更多关注供者利益出发,采用3 d或4 d动员方案提高单次采集成功率是可行的.采集过程中应做好供者低血钙症状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以缓解供者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环磷酰胺(Cy)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的CML患者7例,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动员方案为Cy+人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于化疗后WBC降至1.0×109/L时开始用rhG-CSF,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80 ℃低温冰箱冻存,并作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及CD+34细胞测定。结果 Cy平均剂量为4.0(3.0 ~ 5.0)g,rhG-CSF的剂量均为300 μg/d,平均5.8(3 ~ 9)d;其中仅1例患者动员2次,余6例均动员1次;共采集2次,每次循环血量为10 ~ 13 L;采集的MNC达(2.94 ~ 5.45)×108/kg,CD+34细胞数达(2.15 ~ 6.59)×106/kg ;患者能耐受整个动员和采集过程,无一例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而中止动员;移植后全部患者均迅速恢复了造血功能。结论 Cy联合G-CSF的动员方案对CM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影响。方法 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分为2组:①al-lo-HSCT组14例,其中10例为CML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4例为CML慢性期(CP),移植之前格列卫疗程中位数为25(7~60)d,供受者HLA完全相合,亲缘相关供者9例、非亲缘供者5例,预处理方案为TBI+Cy+VP16或Bu/Cy±ATG,GVHD预防按常规方案进行;②APBSC动员4例,均为CML-CP患者,格列卫治疗的中位数疗程5.5(4~26)个月,动员前反复IFISH-bcr/abl阳性率0~2%,动员方案CAE+G-CSF,其中3例经TBI+Cy+VP16预处理后进行了APBSCT。结果 4例患者经G-CSF动员第5天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1次,得CD+34细胞的中位数6.8(3.9~9.6)×106/kg,动员产品中IFISH-bcr/ab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动员前骨髓细胞(2.8 %∶0.8 %),4例动员PBSC的患者中3例进行了APBSCT,移植后随访中位时间24(18~28)个月,2例复发,1例持续IFISH-bcr/abl阴性。14例allo-HSCT患者中位随访8(4~20)个月,造血重建需要8~21 d,发生GVHD 8例,白血病复发2例,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9例。结论 格列卫治疗后对CML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移植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外周血及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干细胞含量变化,及时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47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过程中,外周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及其亚群CD34+CD38-、CD34+ Thy1+、AC133+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体外集落培养的方法评价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和CD19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其中CD3、CD8含量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07,P=0.016),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及其亚群含量均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中位时间第16天(15~17 d)外周血中的CD34含量达到最高峰,且第1次采集物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最高。PBPC中除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外(P<0.000 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改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与PBPC中CD34+细胞、CD34+CD38-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CD34+Thy1+、AC133+细胞含量间无相关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与骨髓移植物中I型树突状细胞(DC1)、Ⅱ型树突状细胞(DC2)的数量及DC2/DC1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G-CSF 每天10 μg/kg动员5 d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及20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移植物中的DC1、DC2数量及DC2/DC1比例,并与8例正常供者动员前外周血及10例健康者动员前骨髓进行比较。结果 动员前后骨髓DC2由14.37×106/L增至29.68×106/L(t=2.433,P=0.022),而骨髓DC1分别为13.77×106/L和18.88×106/L(t=0.625,P=0.541);DC2/DC1比例在动员后为1.83±0.81,较动员前的1.12±0.32明显升高(t=2.685,P=0.013)。正常供者以G-CSF动员前、后移植物中外周血 DC2数量分别为14.92×106/L和26.76×106/L(t=2.390,P=0.029),DC2/DC1比例分别为1.00±0.37和2.02±1.43(t=2.158,P=0.044),但外周血DC1分别为14.21×106/L和18.02×106/L(t=0.625,P=0.541)。结论 移植前以 G-CSF动员正常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供者,可选择性提高外周血及骨髓移植物中DC2的数量,而DC1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1月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34 细胞数对采集结果的意义,并探索可用于临床指导外周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的参考阈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7例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患者,以环磷酰胺(CTX)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g/kg)动员,COBE分离仪(Spectra Version 6)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外周血中CD+34 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采集产品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4.6×108/kg(0.3×108/kg~10.5×108/kg),CD+34 细胞中位数2.4×106/kg(0.16×106/kg~34.9×106/kg),外周血CD+34 细胞数是产品MNC和CD+34 细胞总量唯一相关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 细胞数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外周血CD+34 计数≥15/μ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CD+34 细胞采集量达1×106/kg和2×106/kg比例为81 %和60 %,采集产品MNC和CD+34 总数明显提高。提示外周血CD+34 细胞数15/μl可作为启动采集。ROC分析发现外周血CD+34 细胞 25(26.5~28.6)/μl,单次采集足量CD+34 细胞概率最大。结论 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是外周血自体干细胞采集重要的相关指标,CD+34 细胞 15/μl可作为采集时机选择的阈值。  相似文献   

20.
杨帆  陈虎  江岷  胡亮钉  俞志勇  徐晨  李渤涛  宁红梅  李欲航  楼晓  秦茂权 《肿瘤》2007,27(9):730-732,740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163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rHu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其动员效果、受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种rHuG-CSF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 细胞均能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13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移植后均获得顺利植入。动员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与性别无关,而CD34 细胞数在41~60岁年龄组中明显减少(P<0.05);对采集时机的分析显示:第5天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最高(P<0.05),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基化的及两个非糖基化的rHuG-CSF制剂均能有效地在异基因移植中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