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131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131I组、阿帕替尼组及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联合组),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治疗24 h、48 h后的增殖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和血管生成蛋白VEGF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联合组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作用于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下调VEGF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增强131I抑制难治性甲状腺癌的增殖作用,从而为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辅助131I对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疗前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的46例患者为实验组,131I疗前停用甲状腺素药物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后第1天、第3天和第6天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第三天的浓度最高。131I疗前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t=2.362,P=0.023)。对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rhTSH注射第3天浓度(1.5±1.2 vs. 0.7±1.4,P=0.034)。131I清甲3~8个月后全身显像结果显示,实验组34例(84%)患者无放射性物,对照组例40例(87%)患者无放射性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0.277,P=0.599)。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131I再次清甲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875)。结论 在短期内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和停用促甲状腺激素对于131I清甲治疗在甲状腺清除、生化缓解、短期复发等结局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介导131I清甲治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和131I治疗的42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 选取75%的患者作为训练集(n=319),25%的患者作为验证集(n=103),训练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RAFV600E突变阳性、sTg/TSH≥0.05 ng/μIU、sTg/TgAb≥0.60 ng/IU、病灶最大径≥1.05 cm、淋巴结分期N1b、淋巴结转移率≥34.58%(P<0.05)。构建诺莫图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 CI:0.87~0.94,P<0.001)和0.86(95% CI:0.78~0.94,P<0.001)。结论 本研究基于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危险因素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联合拉帕替尼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拉帕替尼靶向治疗的同时接受全脑放疗或SRT的情况,其中42例患者接受SRT的同时进行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SRT组),另外49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时进行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全脑放疗组)。评价其疗效和毒性,定期随访,并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结束后1月SRT组脑部病灶客观缓解率为92.86%(39/42),全脑放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7.55%(38/49),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χ2=4.070,P=0.044)。SRT组和全脑组12个月受照射肿瘤病灶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20%及83.10%, 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χ2=10.851,P=0.001)。 SRT组无颅内转移生存率与全脑放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RT组和全脑放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69.40%,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55.10%,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56个月和25.00个月,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颅外转移(HR=0.527,95% CI:0.290~0.957,P=0.035),颅内病灶≤3个(HR=2.457,95% CI:1.223~4.933,P=0.012),放疗方式SRT(HR=1.746,95% CI:1.055~2.888,P=0.030)是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放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SRT联合拉帕替尼在局部控制率以及生存率上优于全脑放疗联合拉帕替尼。颅内病灶个数少、无颅外转移灶和放疗方式是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耐药的高危型GTN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足叶乙甙+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足叶乙甙,顺铂(etoposide,methotrexate,and actinomycin-D/etoposide and cisplatin,EMA/EP)方案化疗,研究组使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预后、外周血林白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研究组的耐药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CG水平均降低(P<0.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研究组的血清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的CD3+、CD4+和CD4+/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恶心呕吐、脱发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一线耐药的高危GTN患者,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内皮抑素基因和32P-磷酸铬胶体内照射治疗大鼠乳腺癌种植瘤,并利用乏氧显像剂99mTc-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mTc-HL91)评估治疗后肿瘤乏氧状况的变化。方法 80只雄性Wistar大鼠皮下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通过瘤内注射的方式给药,建立种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32P组(32P-磷酸铬胶体)、endo组(含endostatin基因的质粒)和32P+endo组(32P-磷酸铬胶体和含endostatin基因的质粒的混合物),治疗起始和治疗后7天,进行99mTc-HL91乏氧显像,计算各组大鼠肿瘤部位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每4天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20天后取肿瘤组织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A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率。结果 32P组和endo组肿瘤生长率低于对照组,32P+endo组最低(P<0.001)。32P组MVD、VEGF高于对照组(P<0.05),endo组和32P+endo组低于对照组(P<0.05)。32P组和endo组AI高于对照组,32P+endo组最高(P<0.001)。endo组和32P+endo组T/NT比值高于对照组和32P组(P<0.05)。结论 肿瘤经不同治疗方法后乏氧的改变各不相同,99mTc-HL91能在体内监测肿瘤的乏氧状况,从而早期评估肿瘤血管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敲减骨桥蛋白的PC9R细胞系为实验组,未作处理的PC9R细胞系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和凋亡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应用线粒体膜电位实验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EdU)实验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 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与PC9细胞相比,骨桥蛋白在吉非替尼耐药的PC9R细胞中高表达(1.00±0.05 vs. 5.12±0.12,P<0.01)。敲减骨桥蛋白后引起PC9R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并诱发细胞凋亡(8.34±0.96 vs. 48.56±3.34,P<0.05),进一步证明敲减骨桥蛋白抑制PC9R细胞的生长、增加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结论 敲减骨桥蛋白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吉非替尼耐药细胞凋亡。敲减骨桥蛋白增加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对肺癌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行肺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式(n=50),观察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方式(n=50)。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法(MMSE)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睁眼时间为(34.8±10.5)min,拔管时间为(34.1±6.5)min,应答时间为(38.9±9.6)min,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2±10.3)min、(30.3±7.4)min和(33.6±9.6)min,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更小,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潜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在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检索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分析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合ImmucellAI及TIMER2.0工具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丰度的关系。联合STRING数据库分析LAYN表达相关的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进一步验证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TPC-1及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LAYN的表达水平。结果 Oncomine、GEPIA和STRING数据库结果表明,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LAYN基因低表达。LAYN基因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差,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好(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较低,且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与LAYN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LAYN相互作用的蛋白为PNRC1,MAGEH1,HAPLN1,SMOC1,PRSS12,HMMR,NF2,TLN2,TLN1,TLE2。RT-qPCR验证结果表明,LAYN在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及TPC-1中低表达(P<0.05)。结论 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其潜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浸润性免疫细胞丰度发挥作用。为研究甲状腺癌致病机制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99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35)、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组(n=34)和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组(n=30)。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48.6%、55.9%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11.4%、8.8%和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三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4个月、4.3个月和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三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乏力等,大多为1~2级。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在考虑分组因素情况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脑转移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三组对比分析显示二线应用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中可疑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增高但无明确结构性病灶者预后差异大,临床治疗决策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拟探究131I治疗及不同治疗剂量对于这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并分析2007—2021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138例DTC全切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的患者,依据首次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为1.11 GBq)、中(1.11 GBq<剂量≤3.70 GBq)、高(3.70 GBq<剂量≤7.40 GBq)3组,观察不同剂量131I治疗后6个月的短期及后续未再行其他干预患者的长期疗效,并进一步观察经初始治疗评估为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和远处转移的刺激性Tg(stimulated Tg,sTg)的最佳界值点。结果: 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分别有6.7%、13.5%、7.0%的患者短期疗效达到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3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2,P=0.60)。常规随访下3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4,P=0.23)。经初始治疗评估为BIR的患者经常规随访和再次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4.5,P=0.15)。预测SIR和远处转移的sTg最佳界值点分别为27.5和61.7 ng/mL。结论: 可疑Tg水平增高的DTC患者复发率较高,以27.5 ng/mL为sTg界值点有助于尽早识别这部分患者。131I治疗有助于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患者快速达到ER,但高剂量131I治疗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增益效应;再次131I治疗对于BIR患者未显示出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特征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panel(ThyroLead®)对2020年12月—2021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儿童及青少年侵袭性DTC的原发灶进行测序,并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治疗相关资料,分析其基因特征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队列纳入3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儿,可及数据中所有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转移,侧方区受累率达91.4%(32/35),远处转移率达61.5%(24/39)。61.5%(24/39)的患儿检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变异,其中以RET融合(38.5%,15/39)和BRAF V600E点突变(12.8%,5/39)最为常见。突变组与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中,91.7%(22/24)的患儿在131I治疗后仍呈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状态,其中9例患儿呈放射性碘难治(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RAIR)状态。RAIR状态患儿中88.9%(8/9)检出相关基因变异,其中NCOA4/RET融合占62.5%(5/8)。进一步将RET变异组患儿细化分组显示,与其他形式的RET融合相比,NCOA4/RET融合阳性者远处转移率更高(33.3% vs 88.9%,P=0.089),提示其具有更高的远处侵犯倾向。结论: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突变以融合突变尤其是RET融合为主,其中NCOA4/RET融合阳性者似乎显示出更强的侵袭性,更易呈RAIR状态。  相似文献   

13.
梅晓然  冯方  王辉  韦智晓 《中国癌症杂志》2022,32(11):1091-109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最常见的转移,而131I对LNM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131I对摄碘良好的LN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90例DTC患者,共计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按照正态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多个定量指标与结局为131I治疗无效的关系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61个摄碘阳性的转移淋巴结中,有效组为71个(44.10%),无效组为90个(55.90%)。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原发病灶数量、原发病灶位置、有无远处转移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OR = 11.827,95% CI:1.128 ~ 123.978,P = 0.039)、有无远处转移(OR = 0.220,95% CI:0.093 ~ 0.522,P = 0.001)和原发病灶数量(OR = 0.421,95% CI:0.212 ~ 0.837,P = 0.014)与治疗后的转归密切相关。结论:原发病灶多灶、病理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远处转移、血清Tg高于43.51 ng/mL及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径大于16.8 mm是摄碘阳性淋巴结131I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加大治疗剂量或尽早选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既往研究已发现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与成人DTC在临床病理学特征、远期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对其内部不同年龄段之间,特别是青春期前、围青春期和青春期之间的特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首次131I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春期前(0岁<年龄≤10岁)、围青春期(10岁<年龄≤14岁)及青春期(14岁<年龄≤18岁)3组,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始复发危险度分层、首次131I治疗后动态风险评估及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水平在首次131I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及切除淋巴结阳性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2%、42.1%和20.2%(χ2=16.839,P=0.000),高危患者分别占88.9%、60.5%和46.4%(χ2=12.447,P=0.009)。3组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动态风险评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44,P=0.001),其中3组患者的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比例分别为10.5%、25.0%和38.1%;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比例分别为68.4%、52.8%和25.8%;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比例分别为21.1%、13.9%和14.4%。63例患者接受了第2次131I治疗且TgAb低于40 U/mL,首次131I治疗后3组的中位sTg降幅分别为41.31%、38.02%和60.38%(H=4.642,P=0.098)。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中0~10岁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高危复发风险最高,首次131I治疗后ER的结局最少,青春期前儿童DTC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异体淋巴细胞(Heterogeneic lymphocyte, HL)和自体淋巴细胞(Autogeneic lymphocyte, AL)序贯注射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CC3HF1小鼠作供鼠, 制备异体淋巴细胞(HL);用CB6F1小鼠作受鼠, 在受鼠腹股沟皮下组织内接种Hepa1-6细胞。用冻融法从小鼠血浆提取冷沉淀, 制成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 FG);用FG与HL或AL组合为FG-HL或FG-AL。实验治疗分两个阶段。前阶段(共15 d):用FG-HL注射到受鼠荷瘤组织表面(实验组);用FG-磷酸盐缓冲液(FG-PBS)同法注射受鼠作对照组。而后检测两组受鼠的脾淋巴细胞杀瘤细胞率和脾淋巴细胞、CD8+T、NK细胞数量等免疫学指标。后阶段(共10 d):从实验组、对照组中随机选出部分受鼠, 取淋巴细胞(AL)组成FG-AL分别注射到本组其余受鼠的荷瘤组织表面;治疗后剥出受鼠体内肿瘤, 比较两组的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 前阶段治疗后, 实验组受鼠AL的杀瘤细胞率(26.70±7.22)%明显高于对照组AL的相应值(5.70±2.68)(P<0.01);实验组受鼠脾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两阶段治疗结束后, 实验组受鼠的瘤平均体积(1.20±0.33)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瘤平均体积(2.05±0.37)cm3(P<0.01);实验组的抑瘤率为41.5%。结论 肿瘤局部注射FG-HL, 再注射FG-AL可明显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 有望成为一种抗肿瘤生物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iR-320a和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D)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4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胃粘膜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20a和CYLD mRNA表达水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YLD蛋白表达, 分析miR-320a和CYLD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7±0.09)、(0.91±0.23), 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15), (1.56±0.42),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非肿瘤组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78, 29.113, P<0.001);CYLD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3.48%与癌旁非肿瘤组织73.91%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4, P=0.003);miR-320a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5.859, 13.742, P<0.05);YLD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37.725, 59.323, P<0.05)。miR-320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36±0.56)(95% CI:19.252~21.462)与miR-320a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8.29个月95% CI:27.158~29.412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967, P<0.001);CYLD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70个月95% CI:16.599~18.796个月)与CYLD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6.74个月95% CI:25.474~27.997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7, P<0.001);miR-320a和CYLD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9.01个月95% CI:26.831~28.946个月)与非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13个月95% CI:17.214~19.568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0, P<0.001)。肿瘤组织miR-320a与CYLD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7, P<0.001);miR-320a低表达、CYLD阴性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9、2.180、1.561、1.719、1.608, 95% CI:1.141~3.295, 1.252~3.796, 1.014~2.403, 1.115~2.650, 1.097~2.357, P<0.05)。结论 miR-320a和CYLD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 与疾病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是潜在的胃癌诊断及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患者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肝癌防治水平的进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辽宁省三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337例肝癌患者主动随访并收集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R)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T50),应用Ederer 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 T50、10年OSR和RSR分别为7.33个月、4.15%和5.17%。女性肝癌患者T50高于男性(P<0.05),但10年OSR和RSR无统计学差异。<65岁组10年OSR和RSR分别为5.73%和6.35%,略高于65~74岁组(2.15%和3.27%)和≥75岁组(1.92%和4.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的T50(7.68个月)显著高于65~74岁组(6.89个月)和≥75岁组(6.93个月)(W=5.837,P=0.016;W=8.000,P=0.005)。<65岁年龄组的10年RSR趋势与65~74岁和≥75岁年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36,P<0.05;χ2=5.992,P<0.05),Ⅰ~Ⅱ期与Ⅲ期及Ⅳ期10年生存曲线趋势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391,P<0.05;χ2=25.475,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0年RSR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7,P<0.05),手术组的T50显著高于非手术组(W=14.74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临床分期对肝癌10年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诊断率和规范性诊疗率低可能是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10年RSR低于亚洲和欧洲发达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肝癌早诊率、加强规范诊疗、预防肝炎和肝硬化是我省肝癌防治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 RNA)在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化疗敏感患者123例,化疗抵抗患者64例。检测所有初次化疗前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评估血清miRNA与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1.6 vs. 1.4±0.5)(P<0.001),化疗抵抗患者的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患者(4.5±1.3 vs. 3.8±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27对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02,P<0.001),最佳阈值为4.2,灵敏度82.3%,特异度76.3%。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抵抗组患者的T3-4期、N3期和TNM Ⅲ~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且miR-127≥4.2的比例也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1.655,95% CI:1.142~2.584,P=0.016)和血清miR-127≥4.2(OR=2.231,95% CI:1.762~4.503,P=0.001)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2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