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疗效。方法 对 1991年 3月~ 1996年 9月间 ,接受术后放疗的48例甲状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照射范围 :对分化型者 (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 )包括瘤床及双颈 ;对未分化型者 (未分化癌 )包括瘤床、双颈及上纵隔 ;采用60 Coγ线加深部 180kvX线或电子流照射 ,照射剂量DT45~ 6 5Gy/ 5 - 7周 ,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为 81.3% ,其中分化型为 90 .5 % ,未分化型为 16 .7%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死亡 9例 ,1例缘于局部复发 ,8例因为远处转移。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 ,术后T4 N1者需补充放疗 ,未分化型者需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疗效。方法:对1991年3月-1996年9月间,接受术后放疗的48例甲状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照射范围:对分化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包括瘤床及双颈;对未分化型(未分化癌)包括瘤床,双颈及上纵隔,采用60Coγ线加深部180kvX线或电子流照射,照射剂量DT45-65Gy/5-7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81.3%,其中分化型为90.5%,未分化型为16.7%,两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死亡9例,1例缘于局部复发,8例因为远处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首先手术治疗,术后T4N1需补充放疗,未分化型需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螺旋断层放疗是一种新兴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放疗过程中,机架和治疗床连续运动,与螺旋CT扫描过程相似.固定在滑环机架上的直线加速器射出6 MV-X线束,并经气动二维动态多叶光栅调制后形成许多扇形射野进行螺旋照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近距离瘤床放疗取代常规术后全乳放疗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共入组30例患者,其中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术后常规行全乳放疗;另选择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配对,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全乳和瘤床加量放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住院天数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均能保持满意的乳房外形.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孙荣刚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257-2260
目的:分析各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模式,探讨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的靶区勾画技巧,缩小照射野,降低放疗毒副作用.方法:收集58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157例,淋巴结复发83.4%(131例),瘤床复发9.6%(15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6例),吻合口复发5.7%(9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4例,合并残胃复发1例),残胃复发1.3%(2例).结果:各段食管癌术后的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食管癌淋巴结复发仍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纵隔1R区淋巴结复发明显高于其他分区,并且没有纵隔5区淋巴结复发.贲门癌以腹腔淋巴结复发为主;T4、T3、T2期患者手术后瘤床复发的风险分别为19.1%、1.4%、1.5%,瘤床复发主要为T4期患者.结论:临床上做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时,CTV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食管癌的复发模式及淋巴结转移规律进一步缩小照射野.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应设计为:上段食管癌应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瘤床,吻合口;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吻合口.T4期患者包括瘤床即可,瘤床下界置于原发灶下界即可.T3以上患者由于瘤床复发几率很低,可甩掉瘤床的照射.对于术后清扫贲门或胃左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照射腹腔淋巴结引流区,包括腹腔3、7、8、9、16a组淋巴引流区;贲门癌包括瘤床,腹腔33、8、9、10、11、16a组淋巴引流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和瘤床间质放疗的治疗原则及近期疗效。 方法 59例各期乳腺癌患者施保乳手术(单纯肿瘤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或术后瘤床插植HDR192Ir针管放疗±化疗。靶区一次性放疗8Gy。手术后2~4周再接受全乳腺外照射,乳腺用切线野在5周被照射50Gy。随访时间平均为37个月。 结果 59例患者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无明显放射反应。双乳对称,外形美观。 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志震  李瑞英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0):1188-1191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1990年4月至1995年12月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49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瘤床放疗39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MV X线,中平面剂量45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GY.结果:本组10年复发3例,占6.12%(3/49),均为非浸润性癌.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高(2.56%与20.00%).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组(2.5%与22.22%).局部复发病例l00%为原位复发.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足够剂量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王湘连  张立波  姚晔 《中国肿瘤》2014,23(5):426-429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在降低乳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乳腺癌28例采用调强放疗,肿瘤剂量为50Gy,保乳患者瘤床加量10Gy。采用影像引导放疗,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校正后记录摆位误差,治疗床纠正后再行CBCT扫描,记录摆位误差,比较两次摆位误差。[结果]患者治疗前左右方向(x轴)、头脚方向(Y轴)和腹背方向(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0.21cm,0.44±0.32cm,0.20±0.2lcm,治疗床纠正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0.08cm,0.08±0.08cm,0.06±0.09cm,两组误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6—12个月,2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放射性心肺损伤。急性皮肤反应1级10例,无2级及2级以上反应。[结论]CBCT引导乳腺癌调强放疗降低了摆位误差,提高了放疗精度.正常组织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图像引导放疗(IGRT)技术对椎骨转移瘤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以提高放疗精度.方法 用医科达SynergyTM的锥形束CT(CBCT)对15例椎骨转移患者进行扫描,通过IGRT技术对15例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采用x轴3 mm、y轴3mm、z轴4 mm外放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缩野照射时脊髓安全边界外放3mm.结果 4例颈椎骨转移患者首次CB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1.8、0、3.6 mm;调整治疗床后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0.4、0.3 mm;11例胸、腰椎骨转移患者首次CB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9、0.1、-2.1mm;调整治疗床后3个方向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9、0.5、-0.3mm.结论 IGRT技术是治疗椎骨转移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椎骨转移瘤的放疗精度控制在2 mm以内,为提高瘤床照射剂量、保护脊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一系列调强放疗验证方法的研究,探讨其调强放疗的质量保证验证方法是否可行.方法 采用断层放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为实现其剂量验证,笔者采用圆柱形固体水模体、0.056cm3 AISL电离室及EDR2胶片来实现对计划进行绝对剂量及相对剂量验证.将剂最胶片和电离室分别置于模体中,调用患者治疗计划束流数据对模体进行模拟照射;由此得出轴向截面上的等剂量分布和点绝对剂量,与计划模体的等剂量曲线及计算剂量结果进行比对.束流照射前,利用调强放疗兆伏特CT对摆位模体实行图像引导,与计划系统中模体千伏特CT图像进行配准比较,实现验证模体摆位准确性.结果 轴向测得注量分布与断层放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一致,测量点绝对剂量测量的结果与计划系统的计算误差均在±3%以内.测量模体的摆位误差基本可保持在1mm以内,但由于床从摆位虚拟中心到束流中心之间存在垂直下降2mm的系统误差,需要在模体或患者摆位中予以考虑.结论 3个月临床实践证明断层放疗的调强放疗所采用上述质量保证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建立了其质最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