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生物治疗联合常规化疗组患者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仅研究组化疗后接受DC/CIK维持治疗。对两组进行生存随访并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中位PFS为5.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OS为8.5个月,与对照组(8.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获不同疗效亚组中位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乏力和关节酸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维持治疗可延长化疗后疾病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时间,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术后用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细胞免疫治疗组52例:常规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再将培养的自身CIK细胞回输,DC给予患者腹股沟、腋下浅表淋巴结内和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以及静脉回输 患者1个疗程接受CIK细胞总数在1.1~8.0×10^10之间,DC总数在3~7×10^7之间.每周回输CIK细胞2次,8~12次为1个疗程,3~6个月后行第2次治疗 每例患者每个疗程接受3~5次成熟DC注射.2)化疗组58例:全部采用CF+5-FU+ADM+DDP方案,3例治疗2个周期,6例治疗3个周期,49例治疗4个周期以上.结果:细胞免疫治疗组(Ⅰ b、Ⅱ和Ⅲa)中,3年生存率为86.8%(33/38),5年生存率为78.9%(30/38),化疗组分别为65.1%(28/43)、53.5%(23/43),细胞免疫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细胞免疫治疗后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较化疗组明显.CEA增高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高于化疗组.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组(Ⅰ b、Ⅱ和Ⅲa)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细胞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临床体征,无不良反应,对进展期胃癌术后防止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3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及CD16^+CD5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OL评分改善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01)。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4%,对照组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0%vs 83.3%,81.4%vs 6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P=0.18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接受CIK细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纯接受卡培他滨化疗),比较分析2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4%和80.6%,高于对照组的23.8%和52.4%(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4±2.2)个月、1 a生存率为77.8%,均优于对照组的14个月、(7.0±2.2)个月、54.8%(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比单纯化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化疗联合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质量、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研究组TTP为5.3个月、MST为11.9个月(95%CI6.5—15.6个月),对照组TrP为4.6个月、MST为10.4个月(95%CI4.5~12.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2,P=0.1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和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每周用药时辰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求对NSCLC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72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按性别、年龄、UICC-TNM分期和细胞病理1:1配对,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化疗。治疗组采用多西紫杉醇每周用药时辰化疗,对照组应用足叶乙甙联合卡铂(CE)方案,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测评。结果共配成36对,治疗组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58.33%,9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56%,72.22%);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每周用药时辰化疗对NSCLC患者QOL的影响优于CE方案,说明多西紫杉醇是一种适合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动态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线化疗前和2周期后的外周血NLR与临床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最佳界值,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与一线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NLR在2周期化疗后显著下降,NLR2(2周期化疗后NLR)和NLR0(治疗前NLR)分别为(2.53±1.27)和(3.25±1.72)(P=0.000);NLR2与一线化疗2周期和4周期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疾病进展患者高于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OS与NLR0、NLR2、4周期后疗效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力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EGFR基因情况、2周期化疗疗效均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P=0.000)、4周期后疗效(P=0.047)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化疗前NLR与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化疗后NLR与一线化疗疗效显著相关,NLR可能是一个预测晚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传统治疗失败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组(22例)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诱导培养成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混匀后进行腹腔灌注,隔日1次,共3次;对照组(29例)仅进行姑息性穿刺排出腹腔积液及利尿处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参照WHO癌性积液疗效评价标准和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NCI-CTCAE v4.0)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改变.结果 治疗组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较对照组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RR) 40.9%(9/22),疾病控制率(DCR) 77.3%(17/22),对照组RR为10.3%(3/29),DCR为27.6%(8/2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组QOL改善13例(59.1%),稳定5例(22.7%),降低4例(18.2%);对照组QOL改善3例(10.3%),稳定5例(17.2%),降低21例(7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DC疫苗联合CIK细胞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是安全的,即使在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失败时也可以取得一定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6例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为4~6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将疗效达稳定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CIK免疫治疗,一组给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PFS、有效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KPS评分及评估安全性.结果 CIK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95%CI 7.3~8.7)和6.0个月(95%CI 4.8~7.2)(P=0.002).CIK组疾病控制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CIK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没有变化.CIK细胞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为(71.53±7.96)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IK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皮疹,2例肌肉痛.结论 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稳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PFS及近期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自体和半相合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成组匹配原则将病例分为3组: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组(自体CIK组),半相合异体CIK细胞联合化疗组(异体CIK组),单纯化疗组。观察自体和异体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前后体内T细胞亚群变化,并对3组的临床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FCM检测结果显示,自体与异体CIK组CIK细胞输注后CD+3、CD+4/CD+8比值、NK细胞(CD-3 CD+56)和CIK细胞(CD+3 CD+56)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自体CIK组治疗前分别为(47.2±10.1)%、1.0±0.1、(15.1±2.7)%、(0.7±0.2)%。治疗后分别为(58.8±12.3)%、1.3±0.2、(24.6±7.1)%、(3.8±2.2)%;异体CIK组治疗前为(49.4±11.4)%、0.9±0.2、(14.8±3.2)%、(0.9±0.3)%,治疗后为(57.3±9.2)%、1.4±0.3、(25.4±6.7)%、(4.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0、19,均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自体及异体CIK细胞治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7 %、28.6 %和64.3 %、71.4 %)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21.4 %、57.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85、χ2=41.24,均P>0.05)。结论 自体或半相合异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安全性好、毒副作用低,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有效延缓肿瘤复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肿瘤辅助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吴尚  姬安乐 《现代肿瘤医学》2018,(16):2584-2589
目的:观察改良野小靶区术前放疗对直肠癌近期疗效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进展期低中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取术前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单药卡培他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照射野,观察组采用改良野小靶区。比较两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清除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R[75.00% vs 68.18%]与DCR[95.45% vs 90.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R率、清除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总发生率[36.36%、45.45%、27.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91%、72.73%、54.55%](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次数[(2.65±0.53)次、(3.01±0.74)次、(2.36±0.60)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8±0.49)次、(3.43±0.79)次、(2.84±0.53)次](P<0.05)。结论:改良野小靶区术前放疗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满意近期疗效,同时在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联合化疗有效的58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组和卡培他滨常规剂量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节拍化疗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卡培他滨化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每个月评价不良反应,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5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节拍化疗组患者中CR 0例,PR 5例,SD 22例,PD 2例,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7.2%和93.1%;常规剂量组患者中CR 0例,PR 6例,SD 20例,PD 3例,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0.7%和89.7%。两组患者的ORR和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患者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1个月,与常规剂量组患者(6.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拍化疗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2.4%、58.6%,与常规剂量组患者(69.0%、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节拍化疗组患者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患者(P<0.05);节拍化疗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均以Ⅰ-Ⅱ度为主,均可耐受,常规剂量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节拍化疗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作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其近远期疗效与常规剂量维持化疗相当,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各44例,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8例(18%)和4例(9%),DCR分别为31例(70%)和20例(45%),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mPFS(5.5个月vs 3.5个月,P=0.007)和mOS(11.25个月vs 7.75个月,P<0.001)。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部位数量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中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对比紫杉醇(PTX)作为二线化疗方案对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6年03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行二线单药化疗的肺鳞癌患者(方案为:Nab-PTX或PTX)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Nab-PTX组和PTX组。分析符合入组条件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共有5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b-PTX组RR为38.5%,PTX组为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b-PTX组DCR为73.1%,PTX组为5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b-PTX组患者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OS为11个月;PTX组患者中位PFS为4.5个月、中位OS为8个月。两组的PFS及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毒性主要是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Nab-PTX组与PTX组在Ⅲ-Ⅳ级白细胞减少(23.1% vs 46.2%)和贫血(11.5% vs 26.9%)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分别为:疲劳(7.7% vs 11.5%)、周围神经病变(3.8% vs 15.4%)、肌痛/关节痛(7.7% vs 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b-PTX较PTX更是一种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 CT 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72例被证实为无法手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P 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2周期静脉化疗后,用三维实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 CT 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系统(TPS)将放射活度为0.65~0.8 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处方剂量为90~120 Gy。对照组采用TP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1、3、6、9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55.3%、50.0%、42.1%,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1%、35.3%、23.5%、17.6%;研究组与对照组1、3个月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9个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P方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选择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的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采集细胞前1天内及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的3天内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测.比较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差异.结果: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FDP均较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T_IN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3天内D-二聚体及FD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疗效预测指标。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5月住院的一线治疗失败的67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化疗方案采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单药,观察组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观察肿瘤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并探索性观察CEA、VEGF及CT碘基值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38.2%和27.2%(P=0.339),DCR分别为82.4%和57.6%(P=0.027)。两组mPFS分别为6.4个月和4.5个月(P=0.029),mOS分别为11.2个月和9.2个月(P=0.056)。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厌食、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多属1-2级,3级发生率低,未出现药物相关死亡。在CEA、VEGF、CT碘基值方面,观察组治疗前与2周期治疗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为CR/PR患者中下降最为显著(P<0.00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生存优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单药,且不良反应可控;CEA、VEGF、CT碘基值有预测疗效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