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肺癌的初治患者190例,检测其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count,PLT)水平,及患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APTT、PT、FIB的均值分别为(34.12±3.98)s、(14.56±2.24)s、(5.39±0.76)g/L,较女性患者APTT、PT延长,FIB水平升高(P<0.05);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D-D水平的均值分别为(0.74±0.20)mg/L和(0.59±0.15)mg/L(P<0.05),提示年龄愈大,D-D水平越高;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1±0.65)g/L、(0.83±0.24)mg/L,较阴性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APTT均值为(32.06±2.94)s,较阴性患者相比缩短(P<0.05);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不仅FIB、D-D水平较无远处转移患者明显升高,其PLT水平(269.85±49.60)×109/L也明显升高(P<0.05);腺癌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7±0.55)g/L、(0.75±0.22)mg/L,较鳞癌患者相比升高(P<0.05);肿瘤分期为III、IV期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8±0.58)g/L、(0.81±0.20)mg/L,较I、II期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提示肿瘤分期越晚,D-D及FIB水平越高。不同肿瘤直径之间凝血指标水平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迁徙具有一定相关性,测定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球蛋白(globulin,GL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136例,分为肿瘤组76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 lymphoma,NHL)19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30例、肺癌(lung cancer,LC)27例。均为初治病例,于化疗后1月纳入统计。非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组(non-tumor deep vein thrombosis,NT-DVT)60例,均为确诊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后2周纳入统计。对照组90例,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经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D、RBC、HGB、HCT、PLT、MPV及GLO、TG、HDL水平变化。结果:肿瘤组患者化疗前D-D表达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下降(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HDL表达水平下降(P<0.05),化疗后升高(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FIB、PLT、GLO表达水平升高(P<0.05)。NT-DVT组治疗前APTT、FIB、D-D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APTT延长(P<0.05),FIB、D-D下降(P<0.05)。结论:D-D、FIB、PLT、GLO、HDL水平是反映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晚期肿瘤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17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观察血管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及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血管介入治疗后1周内行相关指标检测的63例患者设为A组,血管介入治疗后1个月(30±7天)行相关指标检测的111例患者设为B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血小板(PLT)值较治疗前降低(均P < 0.05);B组FIB、D-D、PLT值较治疗前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0.05);血管介入治疗前,共58例患者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其中A组28例(48.3%),B组30例(51.7%);血管介入治疗后,共71例(40.8%)患者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其中A组40例(56.3%),B组31例(43.7%)。  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在短期内可影响相关凝血指标,加剧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但随着时间延长,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逐渐降低,相关血凝指标可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建议在血管介入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丛明华  程国威  李淑娈 《中国肿瘤》2014,23(12):1028-1033
摘 要:[目的] 探讨管饲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作用。 [方法]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管饲营养支持组(TF组)20例,口服营养素补充组(ONS组)20例,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按治疗计划完成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TF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ONS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ONS组(25% vs 60%,P<0.05)。TF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ONS组4例因严重并发症中断或延迟治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3d(P<0.05),住院费用减少11100元/人次(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管饲营养支持更能够使患者达到喂养目标,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耐受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62例NHL患者与20名健康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NHL患者APTT、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与Ⅳ期患者APTT、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期患者(P<0.05、P<0.01);ⅢB、ⅣA和ⅣB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ⅢA患者(P<0.01),但ⅢB、ⅣA和ⅣB患者之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L患者尤其是ⅢB~ⅣB期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高凝状态,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姜倩  王侠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84-3288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价宫颈癌患者凝血状态,并探究其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治疗宫颈癌患者60例为宫颈癌组,同时以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TEG参数(R、K、Angel、MA、CI)、常规凝血试验(PT、APTT、Fib、D-D、FDP)以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宫颈癌组较对照组R、K显著缩短(P<0.05),Angel、MA、CI、Fib、D-D、FDP和PLT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APTT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与APTT,Angel与Fib,MA与PLT、Fib呈正相关(P<0.05),R与D-D,K与Fib呈负相关(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与D-D的Kappa值是0.70(P<0.001),二者具有中度一致性。通过ROC曲线我们发现,R为5.25 min时预测D-D升高大于0.5 μg/ml的敏感性是82.9%,特异性是89.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TEG与特定的常规凝血参数之间显著相关;R和D-D具有检测的一致性。R值对宫颈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外周血内凝血指标与神经胶质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神经胶质瘤患者11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神经胶质瘤的分级标准,分为Ⅰ级25例、Ⅱ级25例、Ⅲ级30例和Ⅳ级30例,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浆内凝血指标与WHO分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HOⅠ级的FIB、D-D升高,APTT降低,WHOⅡ级、Ⅲ级及Ⅳ级的FIB、D-D升高,APTT和PT降低(P0.05);与WHOⅠ级相比,WHOⅢ级的PT降低,WHOⅣ级的FIB、D-D升高,APTT和P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IB和D-D的水平与WHO分级呈正相关(P0.05);APTT的水平与WHO分级呈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内FIB、D-D及APTT的水平是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内血浆FIB、D-D及APTT的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46例AL患者(AL组)首次化疗前后进行血浆D-D、vWF、AT-Ⅲ、FIB检测,并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比较化疗前不同病理类型AL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并比较AL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分析AL患者D-D、vWF、AT-Ⅲ、FIB与瘤负荷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D-D、vWF高于非APL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0.05),AT-Ⅲ、FIB低于非APL的AML组和ALL组(P<0.05);AL组D-D、vWF高于对照组(P<0.05),AT-Ⅲ、FIB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D-D、vWF低于未缓解(NR)患者(P<0.05),AT-Ⅲ、FIB高于NR患者(P<0.05);且CR患者D-D、vWF、AT-Ⅲ、FIB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AL组患者D-D、vWF与瘤负荷呈正相关(r=0.412、0.533,P<0.05),AT-Ⅲ、FIB与瘤负荷呈负相关(r=-0.282、-0.311,P<0.05)。结论:血浆D-D、vWF、AT-Ⅲ、FIB水平可反应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疗对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凝血指标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将化疗前PLT、D-D和FIB中任意一项值大于正常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或PT、APTT和TT三项中任意一项值低于正常下限定义为高凝组,其余为正常组。结果 高凝组和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凝组经化疗干预后凝血指标PLT、FIB和D-D均有下降,且FIB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化疗前后凝血、纤溶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临床分期、PT和FIB是影响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且PLT、FIB和D-D异常升高的患者,生存期均低于正常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化疗可以改善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但对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凝血指标异常升高的患者较凝血指标正常的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Ⅰ) [rhIL-11(Ⅰ)]对恶性实体瘤患者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成都军区总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放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 50×10^9/L的恶性实体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rhIL-11(Ⅰ)25 g·kg^-1·d^-1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当血小板升至正常(PLT≥100×10^9/L)或血小板升高绝对值>50×10^9/L时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周期中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平均为(27.4±7.6)×10^9/L,与对照组平均值(28.1±7.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升高最高值平均为(116.3±22.8)×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21.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92,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平均值为(4.3±1.7)d,血小板从最低值升至绝对值大于5万的平均时间为(6.8±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47,P<0.05; t=15.196,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出现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Ⅰ)对于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化疗前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提高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血栓的认识。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名健康对照及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浆D-二聚体(D-DI)的含量。结果 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APTT(30.44±1.43)s、FIB(3.28±0.20)g/L、D-DI(297.05±56.59)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3.72±0.76)s、(2.57±0.22)g/L、(94.50±26.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淋巴瘤患者各项凝血纤溶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APTT延长,FIB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Ⅰ、Ⅱ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静脉血栓患者7例,该组与Ⅰ、Ⅱ期患者相比FIB及D-DI均高,与Ⅲ、Ⅳ期患者相比D-DI明显升高。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指标的异常,需定期动态检测,化疗后易发生静脉血栓,需及早预防,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花生衣提前干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引起血小板降低的疗效及费用。方法:选取我院180例行GP 方案化疗第一疗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第二疗程开始时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给予 GP 方案(吉西他滨 1 g/m2,d1、8;顺铂 30 mg/m2,d1~ 3;21 天为 1 周期);观察组患者进行肿瘤化疗前1~2天开始给予加味花生衣;对照组无任何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4~14 d血小板的变化情况、血小板计数<75×109/L的时间、患者住院天数、干预血小板减少的费用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KPS评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第4 d[(113.48±41.99)×109/L和(96.70±32.63)×109/L,P≤0.05];第14 d[(88.48±40.88)×109/L和(70.97±26.72)×109/L,P≤0.05];血小板<75×109/L的持续时间为[(4.97±5.36) d和(8.07±6.90) d,P<0.05]。使用白介素的数量观察组比对照组少,使用白介素的费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天数为(15±5) d,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味花生衣提前干预,可以降低抗肿瘤药物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的程度、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有限的医疗保险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康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AngⅡ)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ngⅡ显著降低[(69.49±15.92) vs (82.91±17.53) pg/ml,P=0.000];CRP也显著降低[(12.92±3.65) vs (14.62±3.84) mg/L,P=0.0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64.55±9.65) vs (70.71±9.93) h,P=0.003];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0.81±1.78) vs (11.95±1.79) d,P=0.003];引流时间显著缩短[(63.87±12.92) vs (70.12±13.85) h,P=0.02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83.57±26.95) vs (171.87±28.14) min,P=0.04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虽轻度延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5在胃癌EB病毒(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培养中较IL-2的优势。方法: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 h,贴壁细胞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DC负载EBV抗原肽与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EBV-CTLs,比较在细胞因子IL-2或IL-7/15培养条件下诱导的EBV-CTLs的扩增能力、表型、免疫应答及体外杀伤能力的差别。结果:与细胞因子IL-2相比较,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 T细胞[(91.2±1.5)% vs (80.8±1.6)%,P=0.008 4]以及较高比例的CD3+CD8+ T细胞[(66.8±2.3)% vs (30.17±6.9)%,P=0.007 6];在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扩增方面,IL-7联合IL-15扩增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8+CD62L+ T细胞[(26.4±2.3)% vs (9.6±1.4)%,P=0.003 6]及CD8+CD27+ T细胞[(38.5±3.7)% vs (16.7±2.9)%,P=0.01];在免疫应答能力方面,接触DC负载抗原肽24 h后,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能分泌更多的γ干扰素(IFN-γ),且CD137上调明显高于IL-2组;在体外杀伤实验中,IL-7联合IL-15诱导的EBV-CTLs对表达EBV抗原的靶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IL-7联合IL-15在扩增胃癌抗原特异性EBV-CTLs方面具有优势,扩增的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 T细胞,且能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的扩增,表现出有更强的免疫应答和体外抗肿瘤效果,为其进一步临床个体化治疗 EBV阳性胃癌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服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以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是否能增加栓塞事件风险。方法:选取2008年至 201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92例,将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进行化疗分为化疗组(145例)与非化疗组(147例),均给予沙利度胺10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和连续服用沙利度胺3个月、6个月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4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自动分析凝血仪检测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比较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变化。结果:收治的292例患者,去除退组的55例,服用沙利度胺前后APTT、PT值、血小板活化程度均无显著变化。化疗组服沙利度胺前FIB为(3.4±0.92)g/L,DD值为(242.7±249.7)μg/L;服沙利度胺6个月后FIB为(3.9±2.4)g/L(t=-2.48,P=0.021),DD值为(354.2±236.1)μg/L(t=-2.1,P=0.047)。FIB、DD值较前升高,有显著意义。非化疗组FIB值较前升高,但无显著意义(t=-1.83,P=0.078),服药前DD值为(225.6±156.8)μg/L,之后为(267.3±206.7)μg/L,升高有显著意义(t=-2.69,P=0.012)。结论:小剂量口服沙利度胺不能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亦不能影响内外源凝血因子,但有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乳腺癌术后锁骨上区放疗前后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甲状腺超声和钙磷离子的变化,探讨放疗对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分期为Ⅱ、Ⅲ期,且具有术后放疗适应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检查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甲状腺超声和钙磷离子水平。结果: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和6个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2.01±0.33) nmol/L、(2.05±0.39) nmol/L、(2.05±0.27) nmol/L]与放疗前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1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13.63±1.67) pmol/L]与放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12个月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5.38±0.73) IU/L]与放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12个月后患者钙离子检测有下降趋势,磷离子和甲状旁腺激素无明显变化;甲状腺结节与结节附近丰富血流比例在放疗结束6个月后减少较明显。结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区放疗对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有影响,但影响有限,随时间延长,甲减风险增高;对甲状旁腺和磷离子无明显影响;钙离子放疗结束12个月后有降低趋势;放疗结束6个月后甲状腺结节和血流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状态的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62例初治和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进行检测。结果 PLT、PT、APTT和TT的含量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治疗状态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Ⅳ期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分期和类型患者,P值分别为0.028和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在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较其他类型患者有升高,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AR在腺癌患者血浆中水平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在Ⅲ期患者血浆中高于Ⅳ期患者,而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者,P值分别为0.03、0.045和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A在小细胞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类型,P值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患者;腺癌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表达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