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月至 2011 年 12 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25 例 26 髋,男 12 例,女 13 例,其中1例女性为双侧,平均年龄 72 岁 (55~84 岁),骨折至手术时间平均 5.6 个月 (3~25 个月)。术前分析延迟治疗的原因,术前拍摄X线片,仔细进行模板测量,确定髋关节旋转中心、偏距、髋臼和股骨假体大小、颈长和截骨位置;术后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均复查并拍X线片了解假体的状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36 个月 (12~60 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2例,发生深静脉栓塞1例,出现坐骨神经麻痹1例。无术后关节感染及脱位,无术后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 Harris 评分 83.68 分 (59~90 分),与术前相比 (Harris 评分 28.70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8 例患髋无疼痛,5例偶尔存在疼痛,2例存在中度不适,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9例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经20~53个月(平均33个月)的随访,髋关节功能以Harris法评分,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2分。无结核复发,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一种可供选择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自制压模成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二期手术中应用效果和作用的分析及文献学习,了解相关疾病的处理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1月至 2012 年6月,经治的8例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患者,初次手术据诊断平均间隔4年,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7例,股骨头坏死术后感染1例,均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平均间隔时间 13 个月,一期使用术中自制含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占位器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长柄骨水泥假体植入术。观察患者关节功能及满意度情况、感染的控制情况、占位器翻修及并发症等使用情况。结果 8例均随访,Harris 评分由一期手术前的 39 分提高至术后的 63 分,二期翻修术后 Harris 评分 86 分,患者满意度 100%,术后感染控制率均为 100%,无感染复发,无早期假体松动情况,患者可使用占位器部分负重活动,未出现占位器脱位,出现1例占位器断裂。结论 术中制作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二期手术可以较好的治疗髋关节术后感染,维持翻修期间关节功能,采用一些改良的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中空多孔髋关节假体联合植入式输液港系统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意义。方法 (1) 日本大耳兔 10 只,处死后取右股骨,据此设计出1组为股骨头及柄中空且带孔的假体,1组为股骨头及柄实体的假体。(2) 新西兰白兔 100 只 (10 只为备用),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 1×108 CFU 耐甲氧西林金表皮葡萄球菌的菌液注入右侧髋关节内,术后4周时,兔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感染模型建立。(3) 模型建立后清创,实验组 45 只兔植入中空多孔髋关节假体联合植入式输液港系统,分别于术后第1、3周初在输液港中注入万古霉素,其中 22 只于第4周末处死,另外 23 只于第5、7周初再次于输液港中注入万古霉素后,于第8周末处死。对照组 45 只兔植入用 1∶20 的 VCM-PMMA 固定的临时人工股骨头假体系统,其中 22 只于第4周末处死,另外 23 只于第8周末处死。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及假体位置。结果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接种后4周所有动物的右侧髋关节均感染。实验组在植入中空假体后第4、8周末的感染数是4只和1只;对照组在植入 VCM-PMMA 临时假体后第4、8周末的感染数是7只和6只。中空多孔髋关节假体联合植入式输液港系统较 VCM-PMMA 临时假体系统在感染控制率方面具有优越性 (χ2=4.44,P<0.05)。结论 中空多孔髋关节假体联合植入式输液港系统即可以提高感染控制率,也可以缩短间歇期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臼杯在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经治的24例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46(34~77)岁。髋臼侧行翻修的原因:无菌性松动21例,髋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低毒性感染1例。所有手术均为初次单侧翻修,初次关节置换髋臼侧:11例为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10例为非骨水泥型髋假体,3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髋臼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法:Ⅱ A型7髋,Ⅱ B型6髋,Ⅱ C型5髋,Ⅲ A型6髋。采用大臼杯或联合植骨对髋臼假体进行翻修,对于Paprosky Ⅱ 型骨缺损在不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挫磨扩大髋臼,植入颗粒骨或直接置入大臼杯髋臼假体。Paprosky Ⅲ A 型骨缺损,采用适量植入打压颗粒植骨,或结构性植骨、臼底骨块封堵技术以提高骨量,或直接采用高位球中心植入技术,配合大臼杯植入,而双下肢平衡及偏心距均通过假体柄及颈的长度来调节。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及VA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状态,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4例平均随访23.84(12~8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4.92±10.53)分,术后12个月(84.75±4.61)分( P<0.01),术后3年(88.88±5.70)分( P<0.01)。VAS评分:术前(4.58±1.69)分,术后12个月(0.71±0.91)分( P<0.01),术后3年(0.50±0.66)分( P<0.01)。未出现假体修复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X 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患者下地行走步态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及髋关节异常疼痛影响行走,术后1年患髋屈曲均能至少达90°,术后3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并能慢跑、下蹲持物。结论在Pa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骨折成为老年人残疾的常见原因,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经成为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下肢功能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临床多年,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治疗失败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本文回顾性分析近些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25年后的翻修病例,总结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因远期松动而再次行假体翻修手术的结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例因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25年后松动,在本院行假体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膝关节周围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像学表现(X线示假体松动移位及翻修后假体位置)、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功能恢复等,3例翻修术后随访至少5年。结果3例翻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周围疼痛缓解,术后X线示关节位置可,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3例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0%、80%及73.3%,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同时也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型假体长期使用,可出现松动、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肿瘤假体远期松动行翻修时,取出松动的假体及骨水泥较容易;初次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甚至生物假膜,生物假膜切除应尽量彻底;翻修时患者多有软组织缺损,应准备肌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治愈后继发重度骨关节炎伴强直畸形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 2011 年至 2019 年,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评价指标、影像学评价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 26.7 个月。截止随访终点,患者的 Harris 评分由术前平均(41.15±10.7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1.45±3.41)分;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屈髋平均(93.53±17.57)°,外展平均(26.76±10.15)°,伸髋平均(2.06±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及移位。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感染治愈,无假体周围感染发生。假体生存率为 100%。1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经过 3 个月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行 THA,围术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复发和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的初次 THA 患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髋臼内打压植骨在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7年采用自体骨移植重建髋臼内壁治疗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23髋,其中男11例,6例为双髋;女6例,均为单髋。年龄24~46岁,平均35.6岁。术前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32.3分。将切除股骨头或自体髂骨按缺损情况制成小块,对髋臼深部的溶骨内陷区进行打压植骨,恢复髋臼臼壁的厚度、包容性和臼底的耐压能力,然后进行髋臼安装。结果17例23髋均获随访2~6年(平均4.7年)。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1.8cm。植骨愈合良好,随访中未见植骨区骨质吸收及假体松动。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1.8和87.3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0.8%和89.2%。结论采用自体骨重建因基础疾病所致的溶骨破坏吸收可增加髋臼的厚度、增强对臼杯的把持能力,对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恢复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1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中选取伴有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2例(Evans分型Ⅲ型9例、Ⅳ型13N)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以及患侧髋关节功能5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3年,平均2.2年,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在特定适应证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中心5例(6髋)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骨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2.8(18~57)岁。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例行股骨头置换,采用HH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0年(2000~2012)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6.8(8~45)个月,术后无病例死亡,6个髋关节均无感染及松动发生。HHS评分由术前平均24.6(4~6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4.8f80~90)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共有10篇文献描述了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假体类型、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及并发症等。结论本中心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适当的假体、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肾病专家协助.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观察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70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3例,记录并比较围手术期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采用MS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计量资料以Y±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常规或校正卡方检验,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3例中置换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79.2±7.6)岁,平均手术时间(75.4±18.5)rain;平均出血量(320±75.6)ml,平均住院天数(8.9±2.1)天,卧床时间(7.8±2.7)天。内固定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78.6±7.3)岁,平均手术时间(71.5±25.6)rain;平均出血量(290±65.4)ml,平均住院天数(9.2±2.3)天,卧床时间(9.2±2.3)天。两组比较,尽管置换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略高于内固定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置换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早期下地,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但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关节置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作好置换前的综合评估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75岁以上患者170例(179髋)。男61例,女109例,年龄75~93岁,平均7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股骨头置换术33例,翻修术39例。记录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输血量等。其中术前合并合并症的患者127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1例,心律失常18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46例,糖尿病37例,肺部感染12例,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8例,肝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3例,早期老年痴呆症7例,脑梗塞后偏瘫1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对这些合并症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方法。结果170例患者平均住院15(7~62)天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术中失血量300(200~800) ml,平均引流量250(50~350) ml,平均输血量400(0~2400) ml,输血103例(58%)。术后并发症:心衰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0例,脱位5例,术后谵妄16例,深静脉血栓8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症多,术前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术后积极防范及处理并发症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把握好手术时机及合并症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45—79岁,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5—20年;无菌性骨水泥假体松动;单侧翻修;初次手术用国产假体及骨水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术前5天开始,每日1次(2000次脉冲),每次30min,共5次f10000次脉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由同一人按完整拔除标准(一次性完全拔除)、开骨取出标准(无法拔除或仅部分拔除)、耗时计算标准(自开始取时始至全部取出时止)、出血量计算标准(自切皮始至缝皮止)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并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行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假体完整拔出者(16例中8例,50.00%)较对照组(16例中2例,12.50%)多(P〈0.05),非完整拔除者干预组开骨者(8例中2例,25.00%)较对照组(14例中10例,71.43%)少(P〈0.05);干预组取出植入物耗时(310.1±129.5)S较对照组(978.9±110.2)s短(P〈0.01);干预组术中出血量(610.9±126.5)ml较对照组(1110.1±140.4)ml少(P〈0.01)。Harris评分术前1周干预组(69.1±4.5)与对照组(7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94.1±3.5)较对照组(90.9±4.2)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应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DDH患者9例,女6例,男3例;年龄16~38岁,平均23.5岁.术前髋部疼痛3-21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有髋部手术史.术前LCE角为-12°~15°,平均2.5°,外展位头臼关系基本正常.术前水平投照位摄片测量α角55°~71°,平均61.3°,撞击试验阳性5例.Tonnis分期0期2髋,I期6髋,II期1髋.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联合应用Bernese截骨和股骨头颈部骨软骨成形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8-45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髋部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截骨处骨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3分提高至术后91.8分.术后LCE角为21°~41°,平均28.2°.α角32°~41°,平均37.6°,撞击试验阳性1例.关节活动度和Tonnis分期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髋臼后柱断裂1例,无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年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头颈部畸形的患者,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该术式可联合矫正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畸形,未增加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囊修复与否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是否修复前方关节囊分为A、B两组。关节囊修复组(n=61)术中修复前方关节囊;关节囊切除组(n=67)术中切除前方关节囊,比较并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Harris 评分、术后髋关节早期、后期内外旋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病程、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假体选择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78,0.19,1.73;P>0.05)。术后6周及6、12个月,各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关节囊修复组:t=43.08,48.71,50.20;关节囊切除组:t=41.50,44.30,53.28;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6周及6个月,关节囊修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关节囊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8.45,228.70;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22,P>0.05)。A、B 两组患髋内、外旋范围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1,1.47,0.14;F=0.57,0.58,0.24;P>0.05),各组术后6、12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0,20.62;t=19.45,19.82;t=27.22,20.72;t=17.71,15.43;P<0.05)。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THA可以提高患髋Harris评分,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术中常规保留并修复关节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联合髋关节复合重建术的疗效,为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24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完全切除肿瘤后采用人工全髋关节加重建钢板、螺钉、钢丝和骨水泥复合重建髋关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24例患者中有1例术中突发双侧肺动脉栓塞死亡,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23例患者术后4~6个月均能基本正常行走,其中11例髋关节功能正常,10例髋关节屈曲功能获部分恢复。5例伤口愈合延迟,均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1例术后半年恢复;1例在随访时仍未恢复,采用支具保护。随访12~84个月,中位随访40.0个月,随访率为100.0%;死亡2例,复发4例(2例已死亡),21例生存(13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23.8±9.2)分,优良率达87.0%(20/23)。结论 髋关节复合重建术治疗的患者短期随访可获较好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髋关节复合重建术操作较为简单且费用低,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米膦酸二钠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米膦酸二钠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9.58±5.2)大于治疗前Harris评分(43.67±31.8);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9.17±8.4)大于治疗前Harris评分(69.7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除5例在首次静滴帕米膦酸二钠后次日发热外,24例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疗效确切,能减少溶骨性破坏、预防骨折风险、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对无症状的PFD、MAS无须手术治疗,可直接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对病变范围局限、溶骨性破坏者须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对于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可单纯内固定,二者术后均须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以防止植骨吸收及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9.
老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1997年5月以来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的治疗经验。指标:我国手术病人全身情况分级标准,ASA病情估计分级,Singh骨质疏松分级,Harris髋关节评分法。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90岁患者术后2月死于急性心梗,1例脑萎缩患者疗效“差”,余32例患者疗效均在“中”以上,有效率96.9%,优良率78.7%,平均寿命提高了2年。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能改善高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