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查方法的不断推出 ,使血小板计数更加精确 ,为评估胃癌患者血小板功能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1] 。我们采用美国迈瑞公司MET HC2 0 2 2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 34例胃癌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压积 (PC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继发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对血小板增多的胃癌患者与胃良性病变患者,以及血小板正常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400×109/L的胃癌患者86例,占6.92%(86/1243)。胃癌组和胃良性病变组中继发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差异明显(P=0.021);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与胃癌患者肿瘤直径(P=0.007,OR=2.755,95%CI:1.657-3.424)、TNM分期(P〈0.001,OR=1.899,95%CI:1.582-2.655)、浸润深度(P=0.011,OR=2.654,95%CI:1.943-3.673)有关;对患者血液凝固状态的影响上,血小板增多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凝血酶原时间下降(χ2=4.092,P=0.043)、纤维蛋白原增高(χ2=5.358,P=0.021)和D-二聚体增高(χ2=7.019,P=0.008)的可能。胃癌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明显短于胃癌血小板正常患者(26个月),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前高血小板(RR=1.545,95%CI:1.064-2.242,P=0.022)是一个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期有关。胃癌术前继发血小板增多可以作为一个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君  刘宇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43-214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8例胃癌患者治疗(手术、化疗)前、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分析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28例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82例和46例,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102例和2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中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4.6%、40.2%、32.9%、12.2%和4.3%、19.6%、50%、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引起血小板的继发性增多;胃癌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即TNM分期越高,血小板增多(≥300×109/L)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4.
李君  刘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0):2143-214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8例胃癌患者治疗(手术、化疗)前、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分析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28例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82例和46例,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102例和2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中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4.6%、40.2%、32.9%、12.2%和4.3%、19.6%、50%、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引起血小板的继发性增多;胃癌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即TNM分期越高,血小板增多(≥300×109/L)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记录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P<0.01)。TP/PD-ECGF表达、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7%、17.92%和82.73%、3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P/PD-ECGF及血小板增多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表达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二者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记录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P〈0.01)。TP/PD-ECGF表达、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7%、17.92%和82.73%、3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P/PD-ECGF及血小板增多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表达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二者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血小板质与量的变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正日益被重视。为了探讨消化道癌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变化,作者对164例消化道癌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小板数的调查,并对15例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64例消化道癌均为本院病人,其中男性112例,女性52例,年龄29-78岁,平均52岁;15例血小板功能测定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5-71,平均62岁。2.病例分组:食管、贲门癌39例,胃癌88例,结肠癌37例;另15例患者中,食管、贲门癌1例,胃癌13例,结肠癌1例。病期:1、H期63例,Ill、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多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统计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比较血小板增多组和血小板不增多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156例胃癌患者初诊时血小板增多32例(20.5%),Ⅰ、Ⅱ、Ⅲ、Ⅳ期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依次为4.8%、21.7%、24.4%、30.4%,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8,P=0.003).血小板增多组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和34.4%,明显低于血小板未增多组的81.5%(χ^2=6.984,P=0.008)和63.7%(χ^2 =8.968,P=0.003).结论 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血小板增多的比率越大.血小板增多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口服替吉奥联合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PR19例、SD13例、PD8例,总有效率为47.50%,临床受益率为80.00%。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范东  葛萍萍  吴琼  孙进 《肿瘤学杂志》2022,28(4):291-297
摘 要:胃癌发病率较高,许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差。早期诊断、加强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针对晚期患者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等措施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血炎性指标可间接反映机体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因其易获取、重复性好、廉价等优势,近年来外周血炎性指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得到广泛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NLR和PLR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已在各个阶段展开,全文就其在胃癌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临床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胃癌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厂家胃癌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含量的变化和分布位置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奠定基础,为围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9例胃癌患者围术期CD41、CD62P表达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5例作对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胃癌患者CD41、CD62P表达增多,手术使血小板活化更为加剧,同时观察到CD41、CD62P明显的形态、结构的改变。结论:胃癌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其手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 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初治患者782 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比较血小板增高情况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 检验,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胃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11.4%(89/782),血小板增高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无血小板升高与血小板升高的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5.0%vs 52.8%(P<0.01)、40.1% vs 16.9%(P<0.01)、28.9% vs 13.5%(P=0.002)。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组织分化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升高的患者相对危险度(RR=1.454,95%CI:1.135~1.861,P=0.005)表明血小板升高患者死亡危险为血小板无升高者的1.454 倍。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影响胃癌初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是一类较新的生长因子,对恶性肿瘤的增殖、分化、转移及凋亡起重要调节作用。综述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调节机制及在胃癌化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期胃癌静脉合并腹腔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并评价静脉合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ELF方案(CF、5-Fu、VP16)静脉滴注加DDP腹腔化疗61例晚期胃癌病人,观察并记录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4%,其中CR率为9.8%,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95.1%,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27.8%。结论:静脉加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分期腹腔镜等诊断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由于各种诊断手段均存在优点与局限性,准确术前分期通常需要多种诊断模式的组合。本文就上述胃癌术前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胃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月收治的1例ET合并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骨髓相关检查考虑ET;因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溃疡性肿物处取材送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胃癌,诊断为ET合并胃癌。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出院,随后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ET合并胃癌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和漏诊,应明确肿瘤转移和复发与多重癌的区别,类似情况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7.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金水  徐文玉 《肿瘤》1998,18(3):171-172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朱金水1陈尼维1蒋西华1陈维雄1徐文玉2马宝骊2王易2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尤以晚期胃癌威胁极大,而手术是胃癌首选方法,术后胃癌转移及复发则是影响其预后重要因素,机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1、CD 62 p表达的变化 ,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 10例作对照。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胃癌患者CD41、CD62 p表达增多 ,晚期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手术的进行 ,CD 41、CD62 p含量逐渐升高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3 0min达高峰 (P <0 .0 1) ,至术后第 7天 ,CD 41、CD62 p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结论 胃癌患者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和释放增加 ,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 ,术后随时间延长 ,血小板活化程度逐渐恢复。因此在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内应注意防凝抗凝  相似文献   

19.
张瑞  雷林  彭绩 《中国肿瘤》2020,29(6):411-418
摘 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排第2位,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30%。早期胃癌患者经过治疗可使5年生存率达90%以上,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改善胃癌预后的重要途径。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血清学及内镜检查等,本文对胃癌筛查方法和筛查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新生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组织间隙压以及细胞调亡机制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通过靶向抑制PDGF及其受体能够有效治疗胃癌,可用于抑制胃癌新血管生成、增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疗效以及靶向干预治疗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现对PDGF在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