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氟醚对兔心室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异氟醚对心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以探讨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0只,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采用自制心室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s)电极,记录左心室外膜层、中层、内膜层心肌MAPs,并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记录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及左心室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复极90%的时限(M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a)及早期后除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心电图RR间期和QT间期延长,左心室3层心肌MAPD90均延长,以中层心肌MAPD90延长最明显,TDR增加(P〈0.05)。异氟醚组有2只家兔中层心肌动作电位发生复极交替,1只家兔中层心肌出现早期后除极。结论异氟醚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兔心室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增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低流量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1~5岁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0MAC(T0)、0.5MAC(T1)、1.0MAC(T2)和1.5MAC(T3)稳定5 min后的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HR及MAP.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和SVR均有降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T2时,SVR和MAP进一步降低,HR略增快和SI略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Cl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T3时,S组的HR显著快于Ⅰ组,而SI下降与T0近似;SVR和MAP两组无进一步降低.结论 低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心肌无明显抑制,仅降低MAP和SVR,七氟醚增快HR作用大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成年家兔,体重1.5~2.0 kg,雌雄不拘,成功制备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48个心脏,随机分为6组(n=8),用K-H液平衡灌注后,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 K-H液30 min;低浓度七氟醚组(S1组)、高浓度七氟醚组(S2组)分别灌注2.4%及4.8%七氟醚饱和的37℃ K-H液30 min;低温组(H组)灌注30℃ K-H液30 min;低温联合低浓度七氟醚组(HS1组)和低温联合高浓度七氟醚组(HS2组)分别灌注2.4%及4.8%七氟醚饱和的30℃K-H液30 min.灌注期间记录左心室前壁外膜层、中层和内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H组三层心肌MAPD90均明显延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间T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1组和HS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H组(P<0.05).七氟醚与低温无交互作用(P>0.05),仅表现为低温可延长MAPD90(P<0.05).结论 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无明显影响,七氟醚可抑制低温诱发心肌复极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低温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4.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8例1-5岁小儿,ASAI-Ⅱ级,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D)帮异氟醚(I)两组,每组14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0、0.5、1.0和1.5MAC稳定5分钟后的SI、CI、SVR、HR及MAP。结果:与0MAC比较,0.5MAC时两组MAP和SVR均略有降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1.0MAC时,SVR和MAP进一步降低,其幅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HR和SI均略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CI值D组显著高于I组。达1.5MAC时,D组的HR显著高于I组,而SI下降与0MAC近似;SVR和MAP两组无进一步降低。结论: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地氟醚使小儿HR增快的作用大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5.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连续温度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并与七氟醚和异氟醚比较。方法 犬 18只 ,1.5 %硫喷妥钠 2 0 mg/ kg、阿曲库胺 0 .8mg/ kg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左股静脉穿刺置入 7.5 F的六芯肺动脉漂浮导管 ,接 CCO/ SvO2 监测仪 ,连续测定并计算血液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各项指标。操作完成后平稳 1小时 ,取基础指标。然后随机依次吸入 0 .7、1.2和 1.7MAC的地氟醚、七氟醚或异氟醚 ,呼气末浓度达预定值后稳定 2 0分钟 ,记录各指标 ,再增加吸入浓度达下一个预定浓度。结果  MAP、SVR和 CO在三组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地氟醚和异氟醚组 HR明显增快 ,七氟醚组 HR则明显减慢 ,异氟醚组 1.7MAC时 VO2 增加 ,DO2 和Sv O2 下降。结论 地氟醚对循环功能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与七氟醚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混合一氧化氮(NO)在幼猪机械通气中的安全性。方法36头幼猪随机分为6组:Ⅰ组(对照组):单纯机械通气;Ⅱ组(NO组):吸入20ppmNO;Ⅲ组(异氟醚组):吸入1.3MAC异氟醚;Ⅳ组(异氟醚 NO组):吸入1.3MAC异氟醚及20ppmNO;Ⅴ组(七氟醚组)吸入1.3MAC七氟醚;Ⅵ组(七氟醚 NO组)吸入1.3MAC七氟醚及20ppmNO。用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4h,测定各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2、3、4h(T0、T1、T2、T3、T4)的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气道压力(Paw)、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以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测定T0、T2、T4时点动脉血高铁血红蛋白(MetHb)和亚硝酸根(NO2-/NO3-)水平;处死动物后比较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饱和磷脂/总磷脂(DSPC/TPL)及饱和磷脂,总蛋白(DSPC/TP)、肺表面张力和白细胞计数,并行肺组织损伤评分。结果Ⅲ、Ⅳ、Ⅴ、Ⅵ组BALF中DSPC/TP及肺表面张力较Ⅰ组下降(P<0.05),通气结束时Crs较通气前下降(P<0.05),而Ⅱ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通气前比较,各组通气结束时MetHb与:NO2-/NO3-水平无变化,各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肺组织损伤评分、肺泡扩张度和湿/干重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MAC异氟醚或七氟醚混合20ppmNO吸入可以安全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320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10ml/kg),60min时再灌注K-H液30min;0.5 MAC七氟醚组(Sev0.5组):K-H液为含饱和0.5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1.0 MAC七氟醚组(Sev1.0组):K-H液为含饱和1.0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2.0 MAC七氟醚组(Sev2.0组):K-H液为含饱和2.0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_0)、继续灌注15min(T_1)、再灌注15min(T_2)、再灌注30min(T_3)的HR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中层和内膜层心肌MAP,计算MAP复极50%及90%的时程(MAPD_(50)、MAPD_(90))。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T_0和T_1时比较,T_2、T_3时IR组、Sev1.0组、Sev2.0组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_2、T_3时Sev0.5组、Sev1.0组HR明显增快,Sev2.0组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_3时Sev0.5组MAPD_(50),Sev0.5组、Sev1.0组、Sev2.0组MAPD_(90)明显缩短(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Sev0.5组有1例,Sev1.0组有2例,Sev2.0组有1例发生心律失常,与IR组比较,Sev0.5组、Sev1.0组和Sev2.0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七氟醚均可缩短缺血-再灌注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D_(90),且这一作用在0.5~2.0 MAC的七氟醚浓度范围内无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氟醚与安氟醚对小儿血液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经食道多普勒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TECO1)测量地氟醚对小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安氟醚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选用麻醉药提供参考。方法 28例择期行会阴及骨科矫形手术1-5岁小儿,ASAⅠ~Ⅱ级,快速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吸入地氟醚(D组)和安氟醚(E组)两组。用TECO1分别测量呼出气体麻醉药浓度为0、0.5、1.0和1.5MAC稳定5min后的SVI、CI及HR。同时监测SP、DP及MAP。结果 与吸入麻醉药前相比,两者在0.5MAC均引起相似幅度的轻度血压下降,CI、SVI及HR无明显改变。1.0MAC时D组CI明显升高,并高于E组;D组HR及SVI增高与基础值比无统计学差别,但明显高于E组;两组血压均进一步下降,但幅度无差别。1.5MAC时,E组的CI及SVI明显降低,而D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HR增快,与 E组明显差别;两组血压进一步降低,E组MAP和S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D组,DP无差别。结论 地氟醚与安氟醚相比可以更好的维持小儿的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常温(37.5℃)及低温(30℃)麻醉下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酶、氧自由基代谢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32只,离体Langendorff灌注,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常温1.3MAC安氟醚的K-H液灌液;B组,常温1.3MAC异氟醚的K-H液灌注;C组,低温1.3MAC安氟醚的K-H液灌注;D组,低温1.3MAC异氟醚的K-H液灌注。按不同组别要求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活性,心肌组织SOD、MDA及K^ 、Na^ 、Ca^2 、Mg^2 、Zn^2 含量。结果 A、B两组灌注前后LDH、CK无显著差异(P>0.05),Zn^2 含量显著降低(P<0.01),MDA明显降低(P<0.05),Zn^2+含量显著增高(P<0.01)。四组心肌Ca^2 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临床常用麻醉强度的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细胞无直接损伤作用,但心肌Ca^2 、Zn^2 含量降低明显且安氟醚抑制心肌Ca^2 内流甚于异氟醚。低温下吸入安氟醚及异氟醚后能提高心肌抗氧化损伤能力,氧自由基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局部病理改变及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3 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ASV)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5例、室间隔缺损 (VSD) 2 6例。补片修补 3 5例 ,其中合并VSD的均以一片法修补 ,合并AI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4例。手术取材作病理检查 5例。结果 本组 3 6例中手术死亡 2例 ( 5 .6% )。存活的 3 4例病人均经门诊复查或通信随访 0 .3~ 18年 ,其中 2例死亡。病理检查见RASV合并VSD的瘤壁为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主动脉窦壁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探查其病变程度 ,酌情一期矫正 ,瓣膜损伤明显时宜行主动脉瓣置换 ,对主动脉瓣环细小的病例 ,可借修补VSD和RASV的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  相似文献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