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特点与启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颜君  尤黎明  刘可 《护理学杂志》2005,20(21):63-65
对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特点进行阐述,其主要特点为成熟的医院外展服务、多部门合作构建的老年照护体系、全面的医护服务内容、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建议针对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开展社区老年照护需求的调查;建立社区与医院间的双向转介;发展多种护老方式,构建老年照护体系;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将部分医院服务内容引入社区。  相似文献   

2.
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特点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特点进行阐述,其主要特点为成熟的医院外展服务、多部门拿作构建的老年照护体系、全面的医护服务内容、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建议针对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开展社区老年照护需求的调查;建立社区与医院间的双向转介;发展多种护老方式,构建老年照护体系;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将部分医院服务内容引入社区。  相似文献   

3.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快速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已成为目前日益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是当今养老的重中之重。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内容、需求现状以及需求未满足的不良结局、照护模式进行综述,照护模式包括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及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今后有效对接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拓展适合失能老年人养老的长期照护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早日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汤维娟  徐燕 《护理学杂志》2012,27(23):12-14
目的探讨上海市开展癌症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制约因素,为完善癌症连续性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半结构式访谈13所医疗机构的17名医护人员和管理者,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制约上海市开展癌症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因素包括3个方面:服务提供方的因素有医院观念不足,人力、财力受限,信息缺乏及社区资源配备不足、能力限制、缺乏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协调;服务接受方因素为患者对社区服务不信任、对社区服务认识不足;政策因素为严格的社区药品管理规定、机构的自我保护及服务补偿不足等。结论需要从医院、社区和政策3个方面共同努力,为癌症患者提供连续性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在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00例社区高血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接触式社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观察组给予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压、血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依从性的变化。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模式及社区慢病智慧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版Beck口腔评分表和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调查量表,对127例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口腔pH值进行测量。结果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Beck口腔得分为(10.02±2.39)分,96.8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功能受损,71.65%患者口腔pH值呈酸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清洁口腔频率、口腔pH值,以及照护者与患者关系、刷牙频率、抑郁程度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照护者应重视老年患者留置胃管的口腔清洁,家属和社区工作者应提供正确的指引并关爱照护者,培养其正确的刷牙习惯。  相似文献   

7.
江波  张军  曹咪 《护理学杂志》2022,27(4):95-98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护理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居家照护作为一种新型照护模式,在当今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居家照护的理论框架、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展开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应发展多学科合作居家照护模式,推广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资质认定,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  相似文献   

8.
总结国内外老年认知症人群在居家、社区和机构长期照护模式的现状。居家照护模式包括认知症照顾者支持小组、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社区长期照护模式包括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共享住房安排;机构长期照护模式包括记忆门诊、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日间照料中心及绿色照护农场等。提出应开展认知症信息化管理,培养更多认知症专业照护人才,提升我国认知症长期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前形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最佳的照护场所。方法对5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居家、社区养老院和依托医疗机构的老年医疗护理中心三种不同照护场所的照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种照护场所中家属每周陪护所需时间、照护所需人数、费用支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等情况。结果三种照护场所中,家属陪护时间、所需照护人数差异较大(P〈0.01),其中以居家护理最多,医疗护理中心最少;费用支出方面,除雇佣专职护工或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外,相差不大;三种照护场所中老年患者疾病复发、住院次数和费用支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医疗护理中心改善最为明显,疾病发作后的救治最为及时、方便;结构性访谈中,老年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中心评价最佳。结论依托医疗机构的老年医疗护理中心是当前形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最理想的照护场所,该照护场所为此类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护,更重要的是能使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得到科学、规范、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前形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最佳的照护场所。方法对5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居家、社区养老院和依托医疗机构的老年医疗护理中心三种不同照护场所的照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种照护场所中家属每周陪护所需时间、照护所需人数、费用支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等情况。结果三种照护场所中,家属陪护时间、所需照护人数差异较大(P0.01),其中以居家护理最多,医疗护理中心最少;费用支出方面,除雇佣专职护工或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外,相差不大;三种照护场所中老年患者疾病复发、住院次数和费用支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医疗护理中心改善最为明显,疾病发作后的救治最为及时、方便;结构性访谈中,老年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中心评价最佳。结论依托医疗机构的老年医疗护理中心是当前形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最理想的照护场所,该照护场所为此类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护,更重要的是能使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得到科学、规范、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