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检测抗MCV抗体及RANKL、OPG和TRACP-5b等骨代谢标志物,分析抗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是否有关联。结果 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与RANKL、TRACP-5b水平及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OPG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低(r=0.183,P0.05)。(2)抗MCV抗体与DAS28(r=0.376,P0.01)、ESR(r=0.440,P0.01)、RF-IgM(r=0.376,P0.01)呈正相关。结论抗MCV抗体与血清中骨代谢相关标志物TRACP-5b、RANKL、OPG、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抗MCV抗体可能不直接通过影响骨代谢参与RA骨侵蚀进展。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它对RA病情评估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内破骨细胞功能及对局部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eptide,PTHrP)诱导的小鼠头盖骨骨吸收的动物模型体系,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辛伐他汀(0、5、10、20 mg.kg-1.d-1)的方法,检测头盖骨X线片的骨吸收面积,组织学用抗酒石炭酸染色(TRAP),检测单位面积破骨细胞的数量。[结果]辛伐他汀在皮下注射(10、20 mg.kg-1.d-1)均可抑制头盖骨的骨吸收和破骨细胞的形成,皮下注射(0、5 mg.kg-1.d-1)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辛伐他汀对小鼠局部骨吸收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局部骨吸收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合并腰椎骨折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和速率法对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和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折患者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等一般指标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eocalcin,N-MID)、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BAP)、钙离子(calcium ionic,Ca~(2+))、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等生化指标之间无关联,而与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25-(OH)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0.007、0.001),其中与PINP、TRAP-5b呈正相关,与25-(OH)D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PINP、TRAP-5b和25-(OH)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较骨密度更早反映出骨量变化,联合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评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状态、骨代谢疾病的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疗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骨代谢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BALP、P1NP、TRAP、CTX作为相对研究较广泛的骨转化标志物已被应用于临床,一些较新的骨转换标志物(如OPG、LP、Cat K等)是否能作为预测骨折风险、监测治疗疗效的指标仍需临床医师进一步研究,以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本文对骨形成生化标志物、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骨水泥颗粒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照组加入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M-CSF),实验组并分别加入含有或不含有硫酸钙的骨水泥(PMMA±BaSO4)颗粒。对培养终末细胞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并以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为指标检测破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并比较各实验组中TRAP阳性多核细胞(multinucleatedcells,MNCs)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形成时间的早晚。结果:各组TRAP阳性MNCs的数量无明显差异;PMMA±BaSO4组象牙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PMMA±BaSO4组TRAP阳性的MNCs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均较对照组早。结论:PMMA±BaSO4颗粒能够促进TNFα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提早发生并促进其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用10-7、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刺激破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HE染色、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并进行骨吸收陷窝计数和面积测量,吖啶橙染色观察凋亡破骨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组破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骨吸收陷窝数目、面积明显减少,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吸收,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K2具有抗骨质疏松的骨骼健康效应。在维生素K2系列中MK-7的活性最强。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培养的体外机制分析及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去神经骨质疏松模型、悬吊骨质疏松模型、肥胖骨质疏松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MK-7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①通过维生素K2依赖性蛋白的γ-羧基化途径,将骨钙素分子中的谷氨酸残基羧化;②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调控骨细胞外基质矿化、上调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形成和降低骨吸收。  相似文献   

8.
骨转换标志物为骨重塑期间骨组织的自身代谢产物,可分为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密度相比,骨转换标志物能更敏感地反映体内骨代谢情况,其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骨质流失患者。在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监测上,骨转换标志物也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骨转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对其认识进一步加强。该文从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骨质疏松分型诊断、骨折风险预测、抗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偶联,骨重建失衡,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该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