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337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院前膀胱管理方式:膀胱造瘘47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51例,叩击排尿29例,腹压排尿31例,应用外部集尿器35例,间歇导尿144例。对所有患者行泌尿系B超检查,同时行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共有128例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其中膀胱造瘘32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34例,叩击排尿19例,腹压排尿11例,应用外部集尿器20例,间歇导尿12例。间歇导尿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最低,与其他方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120例同时存在泌尿系感染,影像尿动力学均存在异常。结论: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间歇导尿可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男性患儿,3岁.出生时即发现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行Ⅰ期尿道下弯矫正+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并留置膀胱造瘘管,术后2周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除膀胱造瘘管,拔除尿道支架管1周后患儿逐渐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排尿时哭闹不止,排尿滴沥,尿线逐渐变细.体查尿道开口正常无狭窄,排尿时无尿瘘.尿常规示白细胞正常.经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排尿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临床诊断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行膀胱镜检查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3月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术后行膀胱镜检查的56例患者资料,男50例,女6例。年龄51~76岁,平均63岁。其中带膀胱造瘘管者30例,不带膀胱造瘘管者26例。采用Wolf硬性膀胱镜,直视下进镜,必要时进入输尿管支架管引导通过新膀胱尿道吻合口。进镜后带膀胱造瘘管者经造瘘管进入F12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吸净新膀胱内肠道分泌物后观察操作;不带膀胱造瘘管者经膀胱镜镜桥器械孔进入F6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吸净新膀胱内肠道分泌物后观察操作。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进镜,观察、操作过程顺利。检查结束后排尿通畅,无穿孔及严重血尿、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行膀胱镜检查操作时,采用直视下进镜,必要时配合输尿管支架管引导能够提高进镜成功率,减少尿道及新膀胱的损伤;进镜后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吸净新膀胱内肠道分泌物然后观察操作能够保证观察视野清晰,提高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损伤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损伤早期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男性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尿道黏膜裂伤或尿道部分断裂患者行留置导尿,另28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均在伤后24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行尿道会师加牵引,其余10例单纯膀胱造瘘。结果:随访6个月~5年,8例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通畅6例,尿线变细2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排尿正常。18例尿道会师加牵引患者,拔管后适时扩张尿道,排尿通畅15例,尿线较细3例,经定期尿道扩张后,1例排尿通畅,2例失败。10例单纯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均不能排尿,分别于伤后6~12个月行开放手术及尿道内切开治疗。结论:尿道会师加牵引术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具有特殊性,护理问题及护理风险错综复杂,时有发生。其中管道护理在神经外科非常重要,如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等,都需要护士精心护理,稍有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患者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会使排尿反射的神经传导和排尿意识控制发生障碍,而不能正常排尿,因此会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减轻痛苦。之后要定时夹闭和引流尿液,锻炼膀胱壁肌肉张力,重建膀胱储存尿液的功能[1]。如果夹闭尿管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截瘫病人大部分对排尿无感觉 ,进行膀胱训练后能自主排尿。方法 :通过对 6 0例截瘫病人心理护理、置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等环节的观察 ,并与既往 32例病人比较 ,对比两组病人膀胱训练的情况。结果 :训练自主膀胱的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尿路感染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结论 :病人在尿常规检验正常时进行膀胱自主排尿训练 ,可减少尿路感染及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尿路造口术     
肾是维持生命的器官,只有在整个管道系统通畅时,肾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管道不通畅,尿液不能顺利通过,终必损害肾脏,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尿路造口的总目的是在尿液不能通过正常径路排出体外时,通过“造口”排出体外,以维护肾的功能. 尿路造口的部位决定于梗阻的所在,分为肾造口、肾盂造口、输尿管造口、膀胱造口和尿道造口。肾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资料。年龄(74.0±7.9)岁, 前列腺体积(77.8±44.5) cm3, 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8.9±8.7)ng/ml, 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9.1±4.3)分, 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5(5, 5)分。本组患者均一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术后根据情况决定膀胱造瘘管拔除时间。膀胱造瘘管拔除标准为残余尿量<50 ml, 且上尿路无积水或肾积水较术前无加重。拔除造瘘管后, 记录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QOL及并发症。治疗成功定义为拔除膀胱造瘘管后恢复自行排尿, 且无肾积水或肾积水较术前无加重。结果本组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0例术后拔出造瘘管恢复自行排尿, 治疗成功率为85.7%(30/35), 中位恢复自行排尿时间为4.0(3.3, 4.5)周。自行排尿后最大尿流率为(12.6±2.3)ml/s, ...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因膀胱肿瘤、结核性膀胱挛缩、神经原性膀胱、严重的间质性膀胱炎等 ,需行膀胱全切或部分切除 ,应用胃肠道代膀胱。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归结为三种 :①需佩戴集尿袋的通道式尿流改道 ,如Bricker[1] 术式 ;②经腹壁造口的需自行插管的异位可控尿流改道 ,如Kock[2 ]膀胱、Indiana膀胱、Mainz膀胱、及Alcini膀胱等 ,共同特点是各种肠去管后形成储尿囊 ,患者自腹壁造瘘口自行导尿 ;③与尿道吻合的经尿道排尿的原位新膀胱术。术后患者利用尿道外括约肌控制 ,从原尿道可控排尿 ,接近生理状态 ,提高了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俊 《护理学杂志》2011,26(8):49-5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前采用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6例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采用拔尿管前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后,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硫酸庆大霉素进行膀胱灌注,并掌握好拔管时机,注重感染的预防,并注意给予心理护理、膀胱灌注不同时段的护理、排尿护理及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326例患者拔尿管后无一例菌尿者,均能在2 h内自行排尿。结论膀胱灌注在预防拔尿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科学护理能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1例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失败患者,进行拔管困难因素评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膀胱功能训练、改进尿管拔除方法及辅助排尿等措施。结果拔除尿管经过3 d辅助排尿后患者实现完全自主排尿。提出全面评估及根据排尿困难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可解决疑难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两种放尿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剖宫产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定期开放)92例;对照组(长期开放)92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放尿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1),实验组自行排尿顺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后留置导尿采用定期开放法(术后用止水夹夹紧尿管,当产妇有尿意时放尿一次)较常规的长期开放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且减少再次下尿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腹壁膀胱造瘘术后物理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自主排尿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6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行经腹壁膀胱造瘘术,根据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功能训练;实验组应用膀胱功能训练+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留置瘘管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排尿次数、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膀胱功能积分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结果实验组的自主排尿时间、留置瘘管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量大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膀胱功能积分小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膀胱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壁膀胱造瘘术后物理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自主排尿,缩短留置瘘管时间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且能改善排尿情况,增强膀胱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比较,探讨应用前者的必要性。方法:对23例平均年龄为69.3(57~77)岁的患者同时以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对相应参数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①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相比,最大尿流率(Qmax)提高约1.19 ml/s(P<0.05);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减少约10.57 cmH2O(P<0.05);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减少约11.39 cmH2O(P<0.01);AG(Pdet,Qmax-2Qmax)数减小约12.94(P<0.01);最大膀胱容量增加约66.61 ml(P<0.01)。②分别以schafer图所示、AG数>40为判定梗阻的标准,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的梗阻数均为16(69.6%),而以尿道置测压管均为20(87.0%),前者例数比后者减少。结论: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时,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BPH患者,主张选择前者。对于其它疾病患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断裂的临床治疗,并着重分析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结果单纯膀胱造瘘术3例,拔管后均不能排尿;尿道会师加牵引术24例,术后4~6周拔尿管后均能自主排尿,半年内均定期尿道扩张,随访6个月~8年,除2例外,均排尿正常。尿道内切开(或)加电切术6例,均排尿通畅,随访6~38个月,无排尿困难发生。后尿道吻合2例,排尿通畅。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患者,尿道会师加牵引术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断裂早期的主要治疗方法,尿道内切开(或)加电切术是治疗后期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均行包括膀胱收缩练习在内的系统康复治疗,记录膀胱管理方式(包括留置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清洁间歇性导尿及自主排尿),评估膀胱排尿功能。观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排尿感觉、膀胱内压等指标,对影响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单纯留置导尿率由45.0%下降至13.9%,自主排尿率由45.0%上升至53.1%;ASIA分级B、C、D级患者的自主排尿率分别为5.6%、25.7%和77.8%,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减轻,自主排尿率逐渐增高(P 0.05)。94例入院时采用留置导尿的患者中,17例出院时恢复自主排尿,77例仍需导尿,前者排尿感觉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 0.05);91例愿意接受膀胱内压检测,其中出院时自主排尿患者其膀胱内压异常比率低于导尿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A分级和排尿感觉与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ASIA分级D级或有明确排尿感觉的患者无需进行尿道干预,可自主排尿;膀胱内压检查对于评估排尿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膀胱管理方式的选择并无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逆行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 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膀胱镜下逆行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共115例,操作过程中无法做到一次性无阻力成功置入考虑为困难置管,共3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包括定期换管者4例、首次置管者34例。结果 38例患者中经虎尾管配合超滑导丝后成功置入者16例、经更换为F6、F5支架管后成功置入者7例、经调节膀胱镜角度或改变入水量后成功置入者3例、经硬质推杆配合超滑导丝后成功置入者2例,成功率达73.7%。其余10例患者置管失败,7例改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论膀胱镜下逆行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常发生操作困难,可采用虎尾管、超滑导丝、硬质推杆、更换细型号支架管、调节膀胱镜角度及改变入水量等方法实现成功置入。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探讨针灸对子宫颈癌术后神经损伤性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选用健康雌性家兔36只,随机分成造模组(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模型)、针灸组(术后电针加艾灸治疗)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残余尿量、盆神经放电频率测定。结果:3组家兔随着膀胱内注入量的增加膀胱内压力随之增加,造模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针灸组(P〈0.01,P〈0.05);膀胱排尿阈植造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针灸组(P〈0.01,P〈0.  相似文献   

19.
梨状腹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1:男,3月,以“排尿困难3月、膀胱造瘘2月”主诉来院。小儿系1胎1产,足月顺产,双亲体健孕期无特殊。出生后小儿排尿时啼哭,尿流不成线,呈点滴状流出,膀胱胀大。生后1月当地医院急诊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全切术后一种新的尿流改道术式(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资料。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方法为:双侧输尿管与回肠膀胱吻合好后,于右下腹麦氏点打孔引出输尿管引流管,并经此孔放入F18双腔硅胶气囊尿管,行回肠膀胱造瘘,气囊注水30mL,轻牵尿管使回肠膀胱贴附腹壁内面腹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回肠膀胱浆肌层于腹壁内面腹膜。结果 2例手术均成功,回肠膀胱建立、输尿管膀胱吻合及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手术时间36~41min,术后住院日17~23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偶有膀胱造瘘口处尿外渗。结论从初步结果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成本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