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SERa)对卵母细胞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250周期ICSI治疗患者,根据卵母细胞有无SERa分为两组:SERa+组(至少有1个卵母细胞SERa阳性,A组)50周期;SERa-组(所有卵母细胞均无SERa,B组)200周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包括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而异常受精率显著增加(P0.05);A组中的SERa-卵母细胞与B组卵母细胞相比,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异常受精率也显著增加(P0.05);A组中SERa+卵母细胞与SERa-卵母细胞相比,异常受精率显著增加(P0.05),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胞浆内滑面内质网聚集增加异常受精率,降低卵母细胞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 611个周期,其中长方案IVF 1 264个周期,拮抗剂方案IVF 347个周期;两种方案的患者均根据HCG日孕酮(P)水平分为三组:A组P≤0.62nmol/L;B组0.62nmol/LP≤4.68nmol/L;C组P4.68nmol/L。比较各组间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结果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水平及HCG日孕酮4.68nmol/L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是长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A组的14mm卵泡数、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01),而成熟卵率、受精率及优胚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升高的发生率相似;HCG日P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HCG注射前雌二醇(E2)水平下降对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COH过程中出现HCG注射前E2下降的95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匹配,COH过程中HCG注射前E2持续上升或HCG日与HCG注射前一日E2水平一致的95例PCOS患者为对照。又将E2下降组分为2个亚组:Gn减量组及自发性下降组。比较各组的基础资料、IVF/ICSI助孕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 (1)Gn减量组的BMI及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前一天E2水平在E2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其中,Gn减量组(16 663.90±5 163.20)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 537.20±4 002.60)pmol/L(P0.05)。而HCG日E2水平,在自发性下降组(9 191.40±4 494.10)pmol/L显著低于Gn减量组[(13 726.10±4 570.60)pmol/L]及对照组[(13 499.90±5 096.20)pmol/L](P0.05)。自发性下降组COH过程中E2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Gn减量组(P0.05)。Gn减量组的E2下降程度与自发性下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IVF/ICSI结局方面,各组的回收卵母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2下降组的卵母细胞回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64%vs.93.73%,P=0.00),其中Gn减量组卵母细胞回收率最低(73.56%),自发性下降组居中(84.76%),对照组最高(93.73%);各组的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因OHSS取消移植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在COH过程中出现HCG注射前E2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卵母细胞回收率下降,但无论自发性下降或是Gn减量所致的下降,并不影响IVF/ICSI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延长降调长方案的IVF或ICSI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2)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采用延长降调节长方案的1 995个IVF或ICSI助孕周期,以HCG注射前E2下降或升高比例分组:A组,E2降幅≥30%;B组,E2降幅20%~29%;C组,E2降幅0~19%;D组,E2升幅0~19%;E组,E2升幅20%~29%;F组,E2升幅≥30%。为排除Gn减量对结果的影响,将E2下降周期分为Gn减量组和Gn未减量组。结果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n减量组HCG日卵泡数(18.32±6.44)和获卵数(16.14±6.28)均显著高于Gn未减量组的卵泡数(15.99±7.04)和获卵数(13.50±5.95)(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G扳机前E2下降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后12 h的血清HCG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我中心行长方案IVF-ET助孕的854例患者。根据血清HCG水平分为5组:A组:HCG≤58.78 U/L(n=42);B组:58.78 U/L222.32 U/L(n=42)。比较各组的一般基础资料及IVF促排结局。结果从A组到E组,各组患者体重指数(BMI)逐渐下降,HCG日后孕酮(P)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A组的HCG日后P水平显著低于C、D、E组,B组的HCG日后P水平显著低于D、E组(P<0.005)。获卵率从A组到D组逐渐升高,A组的获卵率显著低于C组和D组,B组的获卵率显著低于D组(P<0.005)。而成熟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随着BMI及直径≥14 mm卵泡数的增加,HCG日后血HCG水平降低(P<0.05)。获卵率与HCG日后血HCG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BMI是影响HCG扳机后血HCG水平的重要因素。卵巢正常反应患者,HCG日后血HCG水平在达到峰值之前,获卵率随着其水平升高逐渐升高;而当其值达到峰值之后,获卵率不随其水平升高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注射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及P与获卵数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COS患者IVF-ET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49例)和未妊娠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CG日血清P、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等;按照HCG日血清P水平的不同分为1.90nmol/L、1.90~3.80nmol/L及3.80nmol/L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妊娠结局;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对HCG日P水平及P/获卵数比值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预测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影响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临床妊娠组相比,未妊娠组不孕年限更长、体重指数(BMI)更高、HCG日P与获卵数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G日P水平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有预测价值,敏感度0.865、特异度0.653;HCG日P水平在1.90~3.80nmol/L时临床妊娠率、优质胚胎率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孕年限(OR=0.791,P=0.046)、BMI(OR=0.841,P=0.011)、基础P水平(OR=1.146,P=0.039)和注射HCG日P水平(OR=0.187,P=0.023)与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相关。结论 PCOS患者不孕年限、BMI及注射HCG日P水平的增高对IVF-ET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HCG日P水平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的长效GnRH-a降调节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探讨针对不同人群的最佳降调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3 6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GnRH-a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0.50~0.70mg)41个周期,B组(0.75~0.80mg)589个周期,C组(0.90~1.10mg)64个周期,D组(1.25~1.40mg)2 873个周期,E组(1.80~2.50mg)41个周期,F组(3.75mg)31个周期。比较各组间促排情况、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HCG日LH水平A组及B组显著高于D组及E组,HCG日E2水平D组显著高于A组、B组及C组,HCG日P水平D组显著高于B组(P0.05)。Gn总用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及C组获卵数显著少于其余3组(P0.05);ICSI的MⅡ卵母细胞率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2PN率E组显著低于B组、C组及D组(P0.05);可利用胚胎率F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ICSI-2PN率、卵裂率及优胚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首次移植临床妊娠率B组显著低于D组(P0.005);着床率D组及F组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全胚冷冻率D组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05);活产率B组显著低于C组及D组,E组显著低于C组(P0.05);平均移植胚胎数及流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剂量的长方案降调节既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又能达到理想的降调水平,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生长激素预处理对低质量胚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中心行两次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周期采用常规促排卵方案(拮抗剂或黄体期长方案),因无可移植胚胎或优质胚胎比例较低而助孕失败;第二周期使用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后,再次采用相同促排卵方案,比较两个周期的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后,第二周期HCG日E2水平比第一周期有所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周期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显著多于第一周期(P<0.05);第二周期的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有可移植胚胎周期率、有优质胚胎周期率、累积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显著高于第一周期(P<0.05);两个周期的Gn用量和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HCG日的孕酮(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可以提高获卵数及胚胎质量,改善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VF周期长效GnRH-a降调促排卵方案中HCG次日孕酮(P)水平对临床妊娠结果及促排卵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2015年行长效GnRH-a降调促排卵方案并行HCG日P及次日P检测的9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以HCG次日P分布的不同百分位截断值,分为3组:Ⅰ组(P≤14.17nmol/L),Ⅱ组(14.17nmol/LP46.16nmol/L),Ⅲ组(P≥46.16nmol/L),比较3组的促排卵结局。再进一步将鲜胚移植的634个周期按照上述P截断值分为3组,A组(79个周期),B组(532个周期),C组(23个周期),比较3组的临床结局。结果Ⅰ、Ⅱ、Ⅲ3组患者的Gn用量、HCG日E2、HCG日P、获成熟卵数、可用胚胎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IVF正常受精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 3组的Gn用量、Gn天数、HCG日E2、HCG日P、成熟卵数、可用胚胎数与Ⅰ~Ⅲ组的结果相似,C组的Gn用量最少,HCG日E2、P最高,成熟卵数、可用胚胎数最多(P0.05)。3组间IVF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C组较A组、B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HCG次日P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IVF临床妊娠率,但是HCG次日高P可能会使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有下降趋势,因此,HCG次日P明显升高时也需要慎重选择是否行鲜胚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据诱导排卵日雌二醇(E2)水平减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剂量对卵泡液双调蛋白(Areg)及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8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185名患者卵泡液及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卵泡液Areg,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液HCG。根据HCG日E2水平阶梯式减少HCG诱导排卵剂量分为4组,分别为3 000U组(A组)、4 000U组(B组)、5 000U组(C组)和7 000U组(D组)。比较各组实验室结局、卵泡液Areg和HCG水平。结果 A组和B组获卵数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可用胚胎数多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卵泡液Are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卵泡液HCG水平低于C组、D组,B组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发生2例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依据诱导排卵日E2水平,减少HCG诱导排卵剂量不影响卵泡液Areg的表达;卵泡液HCG水平与HCG诱导排卵剂量有关;对于卵巢高反应者HCG诱导排卵剂量降低至3 000U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应用于FSH升高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结局,旨在探索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诊断为DOR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4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PPOS方案的117个周期为PPOS组,采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方案的147个周期为CC组。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Gn天数、促排过程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卵数、优胚率、顶级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PPOS组患者促排过程中LH最高值[(3.92±0.23)vs.(8.56±0.45)U/L]、HCG日E2水平[(4 703.76±3 149.46)vs.(7 021.02±4 249.32)pmol/L]、HCG日LH水平[(2.52±1.74)vs.(7.49±6.41)U/L]均显著低于CC组(P0.05);PPOS组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显著高于CC组(P0.05);PPOS组的优胚率(82.63%vs.69.51%)及顶级优胚率(28.39%vs.20.98%)显著高于CC组(P0.05);两组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ET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FSH升高的DOR患者,行PPOS方案促排卵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但临床妊娠率与CC微刺激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CG注射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的比例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探讨HCG扳机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短效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治疗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 391周期。根据HCG日卵泡群直径分布的不同,以直径≥16mm的卵泡占直径≥14mm卵泡群的比例分为三组:高比例组(75%)、中比例组(50%~75%)、低比例组(≤5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双侧)在高比例组[(14.65±4.07)]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6.10±4.38)]及中比例组[(15.26±4.22)](P0.05);高比例组获卵数[(9.43±4.36)]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2.62±5.28)]和中比例组[(11.00±4.28)](P0.05),且全胚冷冻率(39.73%)也显著低于低、中比例组(分别为57.88%和43.38%)(P0.05);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在低比例组(1.61%)显著低于中、高比例组(分别为10.48%和15.17%)(P0.05)。结论 HCG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不同的比例分布并不显著影响IVF/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是否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且于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3 030个周期,根据移植周期中是否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分为A组(发育阻滞组,移植日至少有1枚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及B组(正常对照组,移植日没有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低于B组患者,窦卵泡数多于B组患者,获卵数与成熟卵数均多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1);但A组患者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同时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周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较差的胚胎质量与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CG注射后不同授精时间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最佳显微操作时机,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胚胎实验室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ICSI助孕患者的治疗周期,纳入病例均采用常规长方案促排卵,HCG诱导排卵,女方年龄≤38岁,5个≤获卵数≤20个;均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共计831个周期,根据授精时间不同分为5组。A组:注射HCG后40h授精(n=44);B组:注射HCG后40~41h授精(n=162);C组:注射HCG后41~42h授精(n=313);D组:注射HCG后42~43h授精(n=243);E组:注射HCG后≥43h授精(n=69)。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并随访至孕早期,记录各项数据指标。结果 5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MⅡ卵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CG后41~42h行ICSI授精的临床结局有优于其他组的趋势。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HCG注射后41~42h行ICSI操作。但后期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CG注射到授精时间间隔对38岁及以下患者常规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掌握最佳IVF授精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常规IVF助孕的2 878个治疗周期。根据HCG注射后授精时机的不同分为三组:HCG注射后38~39 h授精(A组,n=404);HCG注射后39~40 h授精(B组,n=1 293);HCG注射后40~41 h授精(C组,n=1 181)。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和临床指标数据。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正常受精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授精时机的延迟而提高(分别为70.75%vs. 75.02%vs. 77.77%,P0.05);C组的多精受精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分别为6.81%vs. 7.99%vs. 7.60%,P0.05);三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以及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38~41 h),延迟HCG注射后授精时机可以提高正常受精率,但不影响IVF-ET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中HCG日E 2水平和获卵数的比值与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6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方案444例,超长方案104例,拮抗剂方案91例,比较3种不同方案患者IVF/ICSI的临床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拮抗剂方案的Gn天数、Gn用量、受精数、培养胚胎数及形成囊胚数显著低于长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P<0.05);超长方案组胚胎移植(ET)日内膜厚度和着床率显著高于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方案组HCG日E 2水平显著高于超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3组的获卵数和HCG日E 2/获卵数情况分别为:超长方案组>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长方案组>超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囊胚形成率、受精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与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组HCG日E 2水平可作为妊娠率的阳性预测因素(P<0.05),但不同促排卵方案HCG日E 2/获卵数与妊娠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的获卵数、HCG日E 2和HCG日E 2/获卵数等有所不同,但其具有相似的临床结局,且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HCG日E 2水平可作为妊娠率的阳性预测因素,而3组促排卵方案中HCG日E 2/获卵数对预测妊娠结局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右两侧卵巢获卵数差异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502个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左右两侧获卵数差异率0.4为界值分为≥0.4组和0.4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右两侧卵巢的获卵数及差异率,分析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2)、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E2值、ICSI比例、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等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率0.4组,HCG日E2水平(9 264.3±7 587.7)pmol/L,平均获卵数(12.7±5.8)个,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6%和70.6%,均显著高于差异率≥0.4组[HCG日E2水平(7 165.5±4 500.8)pmol/L,平均获卵数(7.7±4.1)个,种植率27.6%,临床妊娠率46.4%](P0.01)。结论左右两侧获卵数的差异率与IVF-ET成功率的关系独立于年龄和供移植的优质胚胎率,提示该差异率或许可以作为预测IVF周期成功率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中不同卵泡期长度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鲜胚移植且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5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卵泡期长度分成A组(卵泡期长度≤12 d,n=178)、B组(13 d≤卵泡期长度≤14 d,n=255)和C组(卵泡期长度≥15 d,n=96),比较3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G阳性率的独立因素。结果 基础资料比较,B组的不孕年限显著低于C组,基础窦卵泡数(AFC)显著高于C组(P均<0.05);A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B、C组,基础E2显著高于B、C组(P均<0.05);其余基线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Gn天数、Gn总量、HCG日E2水平、HCG日P水平、获卵数、MⅡ数在3组中最低(P均<0.05);B组的Gn天数、Gn总量显著低于C组(P<0.05),获卵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滑面内质网聚集(sERC)卵母细胞来源胚胎的发育潜能、移植后的临床和新生儿结局,进一步探讨sERC卵母细胞的可用性。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单精子卵母细胞胞浆内注射的患者根据获卵中是否出现sERC,分为sERC~+周期组(A组,n=80)和sERC-周期组(B组,n=1 492),比较两组促排卵过程中的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及两组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在A组中又根据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C,进一步分为sERC~+卵母细胞组(A1组,n=140)和sERC~-卵母细胞组(A2组,n=416),分析两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再根据所移植的胚胎是否来源于sERC卵母细胞,分为:Ⅰ组(n=4),所移植胚胎全部来源于sERC~+卵母细胞;Ⅱ组(n=10),所移植胚胎中的1枚胚胎来源于sERC~+卵母细胞,1枚来源于sERC~-卵母细胞;Ⅲ组(n=50),所移植胚胎均来源于sERC~-卵母细胞;比较3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1)sERC~+卵母细胞的周期发生率为5.1%,sERC~+卵母细胞的发生率为2.1%;(2)A、B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和Gn用量以及HCG日E_2水平和不同促排卵方案比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A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成熟卵率、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A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略低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相似(P0.05);(5)A1组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A2组(P均0.05);(6)Ⅰ、Ⅱ、Ⅲ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均无畸形儿出生。结论卵母细胞内出现sERC可能对受精有影响,对早期卵裂无明显影响,会显著降低囊胚形成率,但本研究尚未发现sERC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