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胆道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锋  冯敢生 《腹部外科》2005,18(5):264-266
胆道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的肿瘤,胆囊良性肿瘤有腺瘤、纤维瘤和脂肪瘤、临床发生率不高;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肿瘤的2/3.胆管肿瘤多为恶性,约占胆道肿瘤的1/3,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即通常所指的胆管癌,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一般又分为上、中、下段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肝门部的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  相似文献   

2.
<正>胆道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病人在确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系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汁排出受阻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包括胰头癌、胆总管末端癌及壶腹癌等,部分起源于壶腹附近的十二指肠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致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  相似文献   

4.
正肝脏及胆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胆囊癌。PLC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学类型;肝外胆管癌以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点为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肝脏及胆道恶性肿瘤往往恶性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又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肝门胆管癌男女发病相近,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占所有肝内外胆道肿瘤的60%。大多数病例肝门胆管癌早期临床表现隐匿,肿瘤多呈浸润性、跳跃性生长,常会累及神经束膜、侵犯血管及肝脏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或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胆管癌是除部分地区以外,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胆管系统的肿瘤,综合统计约占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15%。1911年,胆管细胞癌根据其发生位置可分为肝内、肝门及肝外胆管癌。国际上通常将肝内胆管细胞癌称为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将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称为胆管癌(bile-duct carcinoma)。文献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胆管癌的手段及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关。在这里,我们将有关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胆囊癌和胆管癌,其中胆管癌多指位于肝门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癌肿,一般不包括壶腹部癌.由于胆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得到诊断时往往为晚期,肿瘤浸润扩散或远处转移,手术通常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理论和技术的逐步完善,使人类有可能从分子水平弄清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到新的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本文从肿瘤基因、肿瘤的基因治疗两个方面探讨目前胆道肿瘤基因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诊断胆道肿瘤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肿瘤又称胆系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肝内、肝门周围和远端肝外胆管)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以恶性居多,在恶性肿瘤中尤以癌占多数。在美国,每年约新增7500例胆道肿瘤病例,其中胆囊癌占5000例,胆管癌占2500例。我国尚缺乏全面调查,但胆道癌肿的确诊人数逐渐增多,198  相似文献   

9.
胆道恶性肿瘤是指原发于肝外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美国2007年新发胆道恶性肿瘤近9,250例,2008年近9,520例。我国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同时是我国十大致死恶性肿瘤之一。胆道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经诊断,多属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DPC4蛋白在不同部位胆道恶性肿瘤中的缺失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PC4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胆道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 方法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71例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中DPC4蛋白的表达,其中包括38例胆总管癌,18例胆囊癌,15例肝门部胆管癌.另外,胆总管癌按是否伴远处转移分为转移组(27例)和非转移组(11例). 结果 DPC4蛋白的缺失表达率在胆总管癌中为47.3%,在胆囊癌中为11%,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为13%.胆总管癌中的DPC4蛋白的缺失表达率与胆囊癌中的和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胆总管癌转移组中DPC4蛋白的缺失表达率为48.1%,在非转移组为45.4%(P>0.05). 结论 DPC4基因的失活与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其在不同部位的胆道恶性肿瘤中失活率差异较大,但与胆总管癌的远处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攻关的重要课题。本文现将近年来有关肝门部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是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肿癌DNA倍体和相关性抗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Klatskin于1965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恶性肿瘤的50%,根治性切除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肝门部胆管癌与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密切的毗邻关系以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生长方式决定其很少呈结节样、界线清楚或有包膜的方式发展,而常常是沿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及通过淋巴管和神经周围间隙转移,这些因素为根治性切除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Klatskin于1965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恶性肿瘤的50%,根治性切除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肝门部胆管癌与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密切的毗邻关系以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生长方式决定其很少呈结节样、界线清楚或有包膜的方式发展,而常常是沿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及通过淋巴管和神经周围间隙转移,这些因素为根治性切除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由Klatskin在1965年首次描述,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其男女发病率相近,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占所有肝内外胆道肿瘤的60%。中位生存期12~24个月,5年的生存率为10.0%-45.0%。肝门部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易侵袭、浸润,外科手术治疗颇为棘手。然而,目前根治性切除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唯一可能获得治愈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指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发生于胆道系统的不同部位,因此临床将其分别命名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J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大类型.其中,ECC以胆囊管与肝总管的交汇点为界限,分别命名为起源于此交汇点上的近端胆管癌和起源于此交汇点之下的远端胆管癌.近端胆管癌后改称为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而远端胆管癌常指胆总管癌.HCC解剖学定位包括起源于肝门部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以及三者汇合部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的进展,可以在单侧或双侧累及Ⅰ级或Ⅱ级肝内胆管.HCC的主要病理类型是腺癌,常可产黏液,少见类型包括腺鳞癌、未分化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于胆道恶性肿瘤如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等多采取包括扩大肝切除在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肝功能衰竭是此类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关于影响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衰的因素如术前肝功能、残肝体积、术中失血量等多有报道,但多数研究的对象为肝脏肿瘤或肝转移瘤。而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梗阻性黄疸,关于此类病例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胆道恶性肿瘤扩大肝切除术后肝衰的相关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问题、争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约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在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但以肝门胆管汇合部最常见,约占其中的40%~60%.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早期常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往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对治疗方案合理选择常有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发展,如B-fill、CT、MRI、ERCP、PTC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术前即有可能对肝门  相似文献   

19.
���Թ����Ի�������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汁排出受阻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包括胰头癌、胆总管末端癌及壶腹癌等 ,部分起源于壶腹附近的十二指肠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致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部分胆囊癌可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 ,也可致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胆道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恶性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是肝胆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肿瘤标记物、细胞学、放射学等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等进行综述,旨在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