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共情及共情疲劳的概念、共情疲劳的测评工具及共情疲劳干预的理论基础,系统综述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方法,并分析当前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制定适合我国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述情障碍和愤怒倾向现状,探讨述情障碍对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对23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出血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40.87%,述情障碍总分为(62.51±7.31)分;愤怒倾向发生率为20.43%。愤怒倾向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为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和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述情障碍是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护士可从述情障碍入手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愤怒倾向。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医护人员共情能力的因素进行综述,将影响因素分为可调节和不可调节两类;提出共情为沟通双方双向,重视元认知在共情中的作用,构建共情过程模型;关注影响共情能力的可调节因素,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开展大样本实证性研究,建立共情能力评价标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完善共情影响因素,以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更好地发挥共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和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56名医护人员运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情能力总分,护士为114.68±13.81,医生为110.70±19.15,其中观点采择维度护士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医院等级、工作满意度是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125)。结论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层医院及对工作满意度较低的护士共情能力受影响;管理者应结合具体情况对护士进行合理干预,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降低护士职业倦怠和提高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对1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5.11±5.84、22.90±6.88,与国外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共情能力总分为105.64±12.34,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与共情能力总分、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去人格化与换位思考存在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共情能力总分、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存在正相关(P<0.05,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情感耗竭较严重,共情能力尚可,职业倦怠与护士共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现况,并对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和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对成都市15所医院263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41.77±19.4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30.57±10.30)分;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疲劳程度相对较低,共情疲劳越严重其工作投入水平越低。护理管理者应关注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采取干预策略降低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的共情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 77名实习护生进行共情能力的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总分为(2.38±0.47)分.班干部、与父母关系、学历是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采取多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为临床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汉化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并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了解护患双方共情沟通行为模式。方法收集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的录音,运用汉化的共情沟通编码系统识别和归类患儿父母主动提供的共情机会及分析护理人员对此机会的反应模式。结果共收集32名护理人员与7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91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多数患儿父母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8.5%)和"情绪"(29.7%)类型的共情机会,其次是"间接"(20.9%)和"进展"(6.6%),极少为"护士引发"(4.4%)。护理人员多采取"隐性识别"(27.5%)、"识别但未追问"(23.1%)和"拒绝"(16.5%)的共情回应策略,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结论中文版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可用于探索护患双方的共情沟通行为模式,为共情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武汉市三甲医院228名骨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以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共情能力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一般资料、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5.41±0.81)分。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成正相关,与工作压力成负相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均会影响护士的共情能力。结论 护士的共情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桂玲  杜丽  顾希茜  陈珺  张英英  汪祝莎 《骨科》2016,7(2):125-129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现状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抽取武汉市4家三甲医院228名骨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理人员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共情能力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一般资料、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骨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为(5.41±0.81)分。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均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结论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述情障碍的概况、述情障碍在癌症患者中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识别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从而制订有效的干预方案。旨在促进我国关于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研究深入开展,为施加干预、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职业认知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4名临终关怀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满意(30.41±4.82)分,职业倦怠(26.32±4.2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31.68±3.65)分,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率为78.12%;职业认知度总分(106.88±21.6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3.84±11.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知、领悟社会支持是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处于中度水平,并且受职业认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管理者须重视并开展有关职业认知及共情的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护士的共情疲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其共情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长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77±4.28)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28.03±6.58)分,去人格化(11.74±4.32)分,个人成就感(24.57±8.21)分。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观点采择与情感衰竭呈负相关,换位思考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严重,共情能力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护士的人际关系,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浙江省男护士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述情障碍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浙江省不同区域10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46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浙江省男护士述情障碍发生率为32.08%,述情障碍总分为(57.35±5.50)分。男护士述情障碍得分与社会支持水平呈负相关(r=-0.2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工作科室、用工性质及社会支持是述情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浙江省男护士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医院管理者应基于社会支持利用角度制订有效干预措施,以提升男护士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男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共情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1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12.64±12.34)分,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工作压力、职业态度、职称、学历、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是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好,其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部门应灵活多样地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共情技能,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和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及健康赋权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3所三甲医院的2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87.18±11.07)分,述情障碍得分为(57.53±10.09)分,健康赋权得分为(91.69±10.67)分;述情障碍与健康赋权、自我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健康赋权与 自我管理呈正相关(P<0.01).健康赋权在述情障碍与 自我管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5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健康赋权和自我管理关系密切,述情障碍可通过健康赋权间接影响自我管理.护理人员可通过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提升健康赋权水平,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共情状况及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共情量表和中文版情绪智力问卷(ESCQ)对35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总分为99.94±12.06,不同特征(除家庭月收入外)护生共情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0.05,P<0.01).情绪智力总分为109.26±13.60;ESCQ的情绪认知、情绪表现和情绪调节维度与共情各维度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生共情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在情绪智力上的总体表现尚好,其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护理教育者应针对两者的共同点,寻找合理恰当的教育对策,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培养,以提升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共情状况及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共情量表和中文版情绪智力问卷(ESCQ)对35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总分为99.94±12.06,不同特征(除家庭月收入外)护生共情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0.05,P<0.01)。情绪智力总分为109.26±13.60;ESCQ的情绪认知、情绪表现和情绪调节维度与共情各维度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护生共情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在情绪智力上的总体表现尚好,其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护理教育者应针对两者的共同点,寻找合理恰当的教育对策,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培养,以提升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对手术室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36名手术室实习时长为3个月的院校联合培养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通过理论培训、临床实践、案例引导、创设真实临床情境开展沉浸式体验,以进阶的方式训练护生的共情能力。培训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测量护生的共情能力。结果 培训后,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能够提升护生共情能力,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