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片类药物对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碎石术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经尿道激光碎石手术患者134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46例、瑞芬太尼+芬太尼组(RF组)44例、芬太尼组(F组)44例.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RF组,丙泊酚TCI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瑞芬太尼TCI麻醉维持;F组,丙泊酚TCI麻醉诱导,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TCI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送入PACU,记录患者被转入PACU时(T1)、拔除喉罩前2 min (T2)、拔除喉罩即刻(T3)和拔除喉罩后5 min(Td)4个时间点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后VAS评分和苏醒期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 结果 麻醉苏醒期间R组在T1~T3时点MAP[(110±18)、(122±13)、(121±14) mmHg(1 mmHg=0A33 kPa)]和HR[(79±15)、(97±17)、(99±18)次/min]高于RF组(P<0.05);R组VAS[(1.8±1.4)分]高于RF组[(0.9±0.9)分]和F组[(0.9±0.9)分](P<0.05);R组需芬太尼镇痛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F组的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以及PACU驻留时间比RF组和R组长(P<0.05). 结论 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碎石术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丙泊酚单纯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在脑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脑外科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监测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l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T0~T4时间点的血浆内分泌激素变化[血清去甲肾上腺(norepinephrine,NE)、血浆血管紧张素Ⅱ(plasma angiotensinⅡ,AngⅡ)、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activity,PRA)、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以及麻醉恢复情况、副作用. 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间点SBP、DBP、HR、SpO2等指标均下降(P<0.01);舒芬太尼组患者在T1~T4各时间点SBP、DBP、HR、SpO2等指标均高于瑞芬太尼组(P<0.01).与T0比较,瑞芬太尼组患者在T1~T4各时间点NE、AngⅡ、PRA、AL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T0比较,舒芬太尼组患者T2~T4各时间点NE、ALD水平升高(P<0.05),而AngⅡ及PRA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T4各时间点N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1~T4各时间点AngⅡ及PR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3~T4各时间点AL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2±1.6)min]、睁眼时间[(7.1±1.8)min]、意识清醒时间[(13.7±2.4) min]以及拔管时间[(6.3±0.8) min]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并发症. 结论 与瑞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可减轻脑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瑞芬太尼组,但瑞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苏醒快、自主呼吸早、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寻求较佳的EBUS-TBNA手术麻醉方法.方法 60例择期EBUS-TBNA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20例.麻醉方式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全麻复合TCI舒芬太尼和或瑞芬太尼辅助2%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术中维持双频谱指数( BIS)50 ~60.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5min(T0)、手术开始后30min( T1)和术毕定向力恢复时(T2)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手术开始后30min动脉血气、术中呛咳次数、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用量、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R组T1时呼吸频率下降明显(P<0.05),S组和R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SR组(P<0.05).(2)R组和SR组术中呛咳次数、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减少(与S组比,P<0.05).(3)三组患者丙泊酚、利多卡因用量、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同时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并辅助局部麻醉可以满足EBUS-TBNA的手术要求,安全、有效,可作为EBUS-TBNA的常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愿接受实施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组)和丙泊酚(P组)。P组:丙泊酚1.5~2.5 mg/kg静注。R组: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2.0 mg/kg,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叫不应时开始检查。观察2组患者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SPO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镜检中各时点HR、MAP高于镜检前(T0)(P<0.05)。R组T1时HR、MAP低于T0(P<0.05)。T2~T4时R组HR慢于P组,P<0.05。P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丙泊酚的用量P组大于R组(P<0.01)。体动反应P组高于R组。结论与单纯应用丙泊酚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术中体动少,丙泊酚用量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瑞芬太尼诱发兔心血管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雌雄不拘,2~6月龄,随机分为5组(n=8),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N+R组静脉注射纳洛酮40μg/,2 min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V+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S+R组行硬膜外穿刺,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V+S+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进行交感神经阻滞,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于注射瑞芬太尼前1 min(T0)、注射后30 s(T1)、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20 min(T9)时记录HR和MAP.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HR均减慢(P<0.05);N+R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T1-7时MAP均降低(P<0.05);与R组比较,N+R组T1-7时MAP均升高(P<0.05),其余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减慢兔HR的机制与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无关;而其降低血压的机制与激活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后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围拔管期患者心血管反应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乳腺腺瘤切除术或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术毕分别将瑞芬太尼泵速减至0.01、0.03、0.05 μg·kg-1 ·min-1 (R1、R2、R3组),C组停止泵注瑞芬太尼.记录瑞芬太尼减量前(T1)、患者清醒吸痰时(T2)和拔管时(T3)的SBP、DBP、HR.观察患者对导管留置的耐受程度以及疼痛VAS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T2、T3时四组患者SBP、DBP明显升高,HR显著增快(P<0.05).T2、T3时R1、R2、R3组SBP、DBP明显低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和拔管时间R1、R2、R3组显著长于C组(P<0.05),R3组显著长于R1、R2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以0.01~0.03 μg· kg-1·min-1速率持续静脉输注可减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对呼吸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MAP和鼻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45例,ASA1或Ⅱ级,随机分为R1、R1和R3组,每组15例,三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6、8 ng/ml,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动态监测记录鼻黏膜微循环血流(NBF)变化,同步监测MAP并评定术野质量.结果 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min三组患者的NBF均减少(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的NBF均明显减少(P<0.01),R2组和R3组的N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各时点三组MAP均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NBF减少与MAP降低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R1组比较,R2组R3组的术野质量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靶控浓度6 ng/ml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能明显减少NBF,提供理想的术野且不会显著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量切除手术患者42例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的临床资料.结果:HR:与TO相比,瑞芬太尼组降低,(P<0.05).MAP:与TO相比,两组Tl和T3,均昱著下降(P<0.05).与T1比较,瑞芬太尼组T2升高(P<0.05).CI:与To相比,舒芬太尼组T1和T3均下降(P<0.05),瑞芬太尼组T1、T2和T3下降(P<0.05).SVRI:与T1比较,瑞芬太尼组T2和T3升高(P<0.05).结论:全身麻醉应用舒芬太尼在心血管稳定性方面效果比瑞芬太尼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泵注15 min,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泵注3 min;P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静脉推注3 min和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泵注3 min后纤支镜下经鼻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结束时(T3)、插管前(T4)、插管时(T5)、插管完成时(T6)、插管完成后1 min(T7)、5 min(T8)的HR、MAP、SpO2和RR;并记录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 与T0、T1时比较,T2~T8时两组HR、P组RR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MAP、SpO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2~T4、T8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2~T7时MAP明显升高(P<0.05);T2、T3和Ts~T7时SpO2明显升高(P<0.05);T2~T8时RR明显增快(P<0.01).D组呛咳、恶心、躁动、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都是安全有效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实施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丙泊酚1~2 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至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注药。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入镜即刻(T2)、入镜5 min(T3)及退镜后(T4)各点的HR、SBP、Sp O2、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SBP值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的Sp O2和T1、T4时点HR、SB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的比例和PPF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清醒快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改良普通喉罩比较,评价声门上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0例,年龄22~6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声门上喷射通气组(J组)和改良普通喉罩通气组(L组).记录两组患者一次放置成功率、成功放置时间、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检查暴露情况以及麻醉前(T0)、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T1)、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后3 min(T3)及检查结束时(T4)的MAP、HR、SpO2和PETO2,并记录其并发症.结果 一次性放置成功率和检查优良率J组(100%,97.5%)明显高于L组(81.1%,81.1%)(P<0.05);成功放置时间和检查时间J组[(10.8±2.6)s,(13±4) min]明显短于L组[(23.2±12.7)s,(23±10) min](P<0.05);J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L组(P<0.05),但操作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痛发生率L组(81.1%)明显高于J组(12.5%)(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门上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是安全可行性的,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行宫腔镜取环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拟行宫腔镜取环术患者4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1 min(T0、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的MAP、HR、SpO2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RR);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暂停>15 s)、丙泊酚用药量、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 T1时D组MAP和SpO2[(77±4) mmHg(1 mmHg=0.133 kPa)和(96.3±1.3)%]高于S组[(72±4) mmHg和(93.6±1.5)%](P<0.05);HR和RR[(65±5)次/min和(14.6±1.3)次/min]快于S组[(61±5)次/min和(12.4±1.6)次/min] (P<0.05).T2时D组HR[(72±4)次/min]快于S组[(66±5)次/min] (P<0.05).D组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3.6±1.2)min和(5.5±1.7) min]明显短于S组[(5.5±0.9) min和(7.4±1.4) min] (P<0.05);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5%)显著低于S组(15%)(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宫腔镜取环术中,地佐辛较舒芬太尼麻醉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施行的63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33例行经腹腹腔镜手术,30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应用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血肌酐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发组相比,术中出血量[(31.82±14.71)和(27±12.52)mL,P>0.05]、术中阻断时间[(26.09 ±6.83)和(31.40±2.32)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和(16.67%),P>0.05]、术后血肌酐变化值[(14.55±4.14)和(9.06±2.86) μmol/L,P>0.05]、术后恢复饮食时间[(3.0±0.45)和(2.4±0.52)d,P>0.05]、术后住院天数[(5.27±1.42)和(4.9±1.73)d,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89.91±24.46)和(114.4 ±31.54) min,P<0.05]经腹组小于经腰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7.33±2.06)和(12.18 ±2.71)d,P<0.05]经腰组小于经腹手术组.结论 与经腰手术相比,经腹腹腔镜手术组可以获得相同的疗效,并且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影响.方法 术后行PCEA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0.1%罗哌卡因组(R组)、0.002%吗啡+0.1%罗哌卡因组(RM组)、2μg/kg Dex+0.1%罗哌卡因组(RD组),观察记录产妇术后2 h(T1)、4 h(T2)、8h(T3)、12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HR、MAP以及手术前后下肢SEP、血清MBP、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RM组在T3、T4、T5时的VAS评分为(1.8±0.8)、(1.8±0.8)分和(1.9±0.9)分,RD组为(1.7±0.6)、(1.9±0.7)分和(1.9±0.5)分,均低于R组的(2.1±0.6)、(2.3±0.6)分和(2.3±0.6)分(P<0.05),RM和R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各时点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术后恶心、头晕与皮肤瘙痒发生率(32%、15%与18%)高于R组(12%、0与0)和RD组(12%、2%与2%)(P<0.05);3组产妇术后下肢SEP和血清MB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 2 μg/kg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时对产妇下肢SEP和血清MBP无明显影响,镇痛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Ⅰ-gel喉罩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20~5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gel喉罩组(Ⅰ组)、Supreme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Q组).记录3组患者喉罩或插管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两个喉罩组侧卧位时的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记录入室后(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拔管前(T3)、拔管即刻(T4)的生命体征.记录3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比较,Ⅰ组、S组置入时间缩短[(12±3)、(16±4)s比(30±6)s](P<0.05),且Ⅰ组置入时间少于S组(P<0.05);3组患者置入成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时气道密封压Ⅰ组高于S组[(28±3) cmH2O比(24±4) cmH2O(1 cmH2O=0.098 kPa)](P<0.05).Ⅰ组、S组在T2、T4时点MAP明显低于Q组[(86±10)、(85±9)mmHg(1 mmHg=0.133 kPa)比(105±11)mmHg,(91±11)、(92±12) mmHg比(106±14) mmHg](P<0.05),HR明显慢于Q组[(75±9)、(76±11)次/min比(89±12)次/min,(83±9)、(82±11)次/min比(93±12)次/min] (P<0.05).Ⅰ组、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Q组[(2.5±1.4)、(2.8±1.2) min比(5.1±1.8) min,(3.8±1.1)、(3.7±1.0) min比(6.2±1.5) min] (P<0.05).Ⅰ组、S组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0、0比33.3%)、(6.7%、16.7%比30.0%)](P<0.05);其他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gel喉罩、Supreme喉罩和气管导管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气道管理,但Ⅰ-gel喉罩易于置入,气道密封性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年龄≥70岁,ASA分级Ⅱ、Ⅲ级,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穿刺间隙为L3~L4椎间隙,用脑脊液将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稀释成0.33%(1 ml罗哌卡因+2 ml脑脊液),A组、B组、C组分别给予2.2、2.0、1.8 ml.于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 min (T1)、10 min(T2)和1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术毕(T6)时点,记录MAP、HR和感觉阻滞平面高度,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输液量以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率和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C组,且B组优于C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A组[(15.6±1.4) min]明显短于B组[(19.5±6.3)min]、C组[(26.6±7.1) min],且B组短于C组(P<0.05).HR在A组T1~T6时[(80±12)、(80±11)、(78±10)、(77±10)、(77±10)、(77±10)次/min]和B组T1~T2时[(77±8)、(77±7)次/min]较各组To时[(71±11)、(73±9)次/min]明显增快(P<0.05);MAP在A组T1、T2时[(96±8)、(98±8) mmHg(1 mmHg=0.133 kPa)]、B和C组T4~T6时[(100±8)、(100±8)、(100±8) mmHg和(96±8)、(98±7)、(99±8) mmHg]较各组To时[(104±8)、(104±8)、(103±8) mmHg]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T4~T6时较T3时也明显降低(P<0.05).T1~T3时A组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在T4~T6时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与T3比较,A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6时明显降低(P<0.05);B组、C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4~T6时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单一制剂在全麻胃镜操作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择期行胃镜检查术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和丙泊酚(P)组,双盲法给药.E组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术中胃镜置入时追加0.1 mg/kg.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术中胃镜置入时追加1 mg/kg.Ramsay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同时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用于慢诱导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下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43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Ⅱ级,完全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65例)和Dex组(D组,78例).入室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5 μg/kg,TCI丙泊酚,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plasma concentration,Cp)为1.0 mg/L.D组同时负荷输注Dex(0.5μg/kg,10 min).根据BIS调整丙泊酚Cp.BIS值降至85时环甲膜穿刺注射2%丁卡因2.5 ml,1%丁卡因2ml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BIS值降至80~70时放置FOB.FOB进入声门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放置气管导管并确定其位置,完成麻醉诱导.记录插管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入室安静后(To)、BIS值降至85时(T1)、环甲膜穿刺后即刻(T2)、BIS值降至80~70时(T3)、FOB放置成功时(T4)和气管内插管成功时(T5)的HR、MAP、Sp02和BIS,记录T1和T3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 结果 两组气管内插管难易度评分、气管内插管时间、呛咳或误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D组气道阻塞评分升高(48/7/20/3/0比45/16/4/0/0)、舒适度升高(62/16/0/0/0比35/29/0/1/0)、插管记忆评分升高(60/18/0比62/3/0)、术后咽痛评分升高(22/55/1/0比41/20/4/0),D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丙泊酚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D组T3时丙泊酚Ce降低[(1.00±0.20) mg/L比(1.10±0.30)mg/L](P<0.05). 结论 负荷剂量Dex(0.5 μg/kg,10 min)辅助表面麻醉用于慢诱导FOB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可降低丙泊酚的Ce,舒适度更高,但应注意气道阻塞、插管知晓和术后咽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