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撕裂关节镜术中保留不同半月板层厚对膝关节功能及骨性关节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5-01采用关节镜治疗的50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19例未保留半月板层厚(未保留组),16例部分保留半月板层厚(部分保留组),15例完全保留半月板层厚(完全保留组)。比较3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结果 50例均获得平均22.7(17~3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3组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部分保留组、完全保留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未保留组,而部分保留组与完全保留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疼痛VAS评分、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半月板撕裂关节镜术中保留不同半月板层厚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且保留不同层厚半月板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68例半月板撕裂患者。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和MRI检查。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Barrett标准评价临床愈合情况,根据MRI检查评价影像学愈合情况。结果 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68个月。患者交锁、打软腿、积液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疼痛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改良Lysholm评分由术前35~64(39.8±1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100(91.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Barrett标准,59例(86.8%)获得半月板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MRI检查:58例(85.3%)完全愈合,8例(11.8%)部分愈合,2例(2.9%)未愈合。结论应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合固定对合并有外侧半月板移位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术前 MRI 检查及术中证实的合并外侧半月板外移的早期膝关节OA 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的缝合固定,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随访时复查膝关节X 光片观察膝关节 OA 病情进展情况,采用 Lysholm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复查膝关正侧位 X 光片,未见骨性关节炎进展征象。术后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 <0.05),疗效满意。结论对合并移位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进行缝合固定,有利于恢复半月板正常功能,可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全切和部分切除的短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210例(210膝)外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外侧半月板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全切组120膝,平均年龄46.2岁(16~69岁);部分切除组90膝,平均年龄47.1岁(14~78岁)。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作手术前后的组间比较。结果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32.3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6.2±16.6)分和(58.5±17.8)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2.9±10.3)分和(93.2±8.9)分,手术前后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6.67%和98.89%。两组患者间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外侧半月板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术的短期治疗效果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33-2036
[目的]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患者临床及MRI表现,评估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关节镜下桶柄样撕裂半月板行复位缝合,伴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25例患者,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28.07±7.08)岁。采用Lysholm、IKDC评分和MRI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证实内侧半月板损伤2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例;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7例,位于红白区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18例,未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7例。所有患者随访13~24个月,平均(17.04±2.23)个月。随访过程中,2例单纯半月板缝合患者术后再次出现症状,再次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未愈合的撕裂部分半月板。其余23例患者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21.32±5.0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1.52±4.05)分(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由术前(25.00±4.5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1.32±4.26)分。MRI复查见半月板撕裂处T2质子相信号较术前明显降低,半月板形态恢复,未见明显新发撕裂,半月板愈合良好。[结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经关节镜下缝合修复术临床效果满意,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同时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优于单纯半月板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半月板成形术结合Fastfix及MM-Ⅱ缝合技术在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59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进行了半月板成型及缝合术。根据撕裂的大小和部位,采用Fast-fix缝合系统及MM-Ⅱ缝合套管针进行缝合。59例随访12~26个月,平均(18.4±3.6)个月。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记录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来评价盘状半月板成型缝合术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没有关节交锁及失稳症状,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从术前(58.8±6.8)分提高至术后(93.3±2.4)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4,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合并撕裂,在进行成型手术后通过Fast-fix及MM-Ⅱ对半月板撕裂进行缝合修复,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肩袖缝线过线器进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撕裂捆扎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9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缝线器捆扎缝合半月板撕裂损伤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55(36.0±1.4)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评估疼痛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6±0.7)个月。未出现关节积液、缝合失效等并发症。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存在轻度疼痛,但临床查体无异常;1例患者中度疼痛合并关节间隙局部按压痛,其余患者均无异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9.55±1.21)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8.95±0.42)分,VAS评分由术前的(5.18±0.78)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1.03±0.77)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50.63±9.20)°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130.38±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肩袖缝线过线器捆扎缝合适用于大部分的半月板损伤,包括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及外侧半月板体部、后角撕裂。此项技术解决了缺乏专用半月板缝合器情况下的半月板全内缝合需求,且具有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发现一种新的半月板损伤类型,命名为纤维松散型半月板撕裂,提出定义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纳入自2012-01—2014-06符合标准的1 008例(1 016膝)因各种原因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发现纤维松散型半月板撕裂23例,全部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其中7例合并半月板囊肿。16例未合并半月板囊肿的患者予以半月板边缘部分修整后(盘状半月板予以成形)由外向内用爱惜邦2号线捆扎缝合。7例合并半月板囊肿患者行外侧半月板前角大部切除术,但尽量保存体部及后角的完整性。结果 1 008例中发现纤维松散型半月板撕裂23例,发生率为2.3%。纤维松散型撕裂是外侧半月板前角特有的损伤类型,而且是常见的损伤类型(35.9%)。22例获得随访13~38个月,平均18.8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并发半月板囊肿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复发。结论外侧半月板前角的环状纤维与体部和后角的均匀分布不同,聚集成束,长期的超载负荷使环状纤维束之间松散分离,形成独特的纤维松散型损伤。纤维松散型撕裂是外侧半月板前角常见的损伤类型,也与半月板囊肿多发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外侧半月板下入路切除外侧半月板前角下层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10例外侧半月板前角层裂采用关节镜外侧半月板下入路切除外侧半月板前角层裂中不稳定的下层。采用3个入路:膝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及外侧半月板下入路。自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观察;经前外侧入路使用探沟翻转层裂上层,并尽可能显露下层;经外侧半月板下入路使用直头Punch(篮钳)切除半月板前角层裂的下层。结果无术后并发症。6例术后MRI检查均显示半月板前角下层完全切除。10例随访12~45个月,平均18.9月:9例膝关节完全不痛,1例偶尔运动后疼痛;10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至正常;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68.7±12.9)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的(94.4±5.7)分(配对t检验,t=7.79,P=0.00)。结论关节镜外侧半月板下入路可安全、有效切除外侧半月板前角层裂中不稳定的下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骨隧道缝合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经骨隧道缝合治疗23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9~48(25.0±4.7)岁;左膝10例,右膝13例。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价。术后12个月通过MRI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愈合情况。结果:2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17.0±4.3)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时19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4例患者存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88.52±6.48,较术前46.12±7.35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0.8±0.7,较术前4.3±1.6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经骨隧道缝合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0例。所有入选者要求半月板损伤Stoller分级为Ⅲ级,且膝骨关节炎Keligren Lawrence分级为Ⅱ级或Ⅲ级;并排除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合并有交叉韧带损伤或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PRP组为关节镜联合应用PRP组;对照组为单纯关节镜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PRP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VAS评分:t=4.125,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t=8.557,P<0.05;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t=7.428,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t=15.564,P<0.05;术后3个月WOMAC评分:t=6.932,P<0.05;术后6个月WOMAC评分:t=9.174,P<0.05)。 结论关节镜下行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整手术联合应用PRP治疗近期疗效优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修复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纳入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排除术前下肢力线异常者及合并软骨损伤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通过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磁共振(MR)观察术后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愈合情况。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t=7.98、5.55,均为P<0.05);且MR观察未发现半月板后根部再撕裂或半月板体部外凸。 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可将半月板后根部撕脱复位并稳定固定于其解剖止点区域,从而维持半月板的环状结构以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采取常规膝前外、内侧入路和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单侧发病(Outerbridge分级<3级),无下肢骨折及膝关节其他损伤。依据在术中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26例),采取常规膝前内侧、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改良组(31例),采取膝高位前外侧入路和高位极前内侧入路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关节腔内积液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膝前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MRI复查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5.1±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两组患者Watanabe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常规组:t=-19.719,P<0.05;改良组:t=-30.094,P<0.05),且改良组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5,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9.603,P<0.05),而改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与术前类似(t=-1.139,P>0.05)。常规组手术时间(t=14.434,P<0.05)、术后关节腔积液量明显高于改良组(t=40.989,P<0.05)。MRI复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半月板不愈合情况(χ2=0.035,P>0.05)。 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可完成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并获得良好的的近期疗效。采取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镜下视野大,同时避免对髌下脂肪垫刨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骨科在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23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盘状半月板损伤情况分别施行半月板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7例和半月板成形术5例。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均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明显的关节积血,血管神经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活得随访21例,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52~92分,平均为69.2分,手术后6个月提高至79~92分,平均为86.6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具有损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作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年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80例青年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根据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OO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8(26.8±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其中关节绞索及疼痛症状改善较明显;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OO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01);根据功能评分及临床症状评估疗效:优56例,良17例,可7例,优良率为91.25%。结论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年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其中对关节绞索和疼痛症状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21例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盘状半月板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关节镜下行外侧盘状半月板手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8~56岁,平均40.9岁。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2.3个月。结果所有随访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按Ikeuchi评分进行评估,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3%。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年龄与半月板的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而性别、外伤史、撕裂方式、手术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诊治结合、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节镜手术联合PRP与单纯关节镜手术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和术后3,6,12个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329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联合PRP组146例,单纯关节镜手术组183例。两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Lysholm评分[MD=3.85,95% CI (1.25,6.44),P<0.05],[MD=2.88,95% CI (0.13,5.6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88,95% CI (-8.72,20.48),P=0.43]。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07,95% CI (-11.17,-4.89),P<0.000 01],[MD=-7.96,95% CI (-11.44,-4.48),P<0.000 01];但术后12个月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61,95% CI (-16.64,3.41),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PRP修复半月板损伤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炎方面短期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手术,但两者长期疗效及缓解疼痛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丁云鹏  章亚东 《骨科》2021,12(2):143-14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后角胫骨止点重建并缝合固定术治疗症状性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1例症状性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19.5岁(14~25岁)。左膝6例,右膝5例;军事训练伤5例,运动损伤6例。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半月板后角胫骨止点重建并缝合固定于关节囊、恢复半月板稳定性手术。病人术后均进行随访,记录并分析病人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评价总体优良率。结果术后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5.1~8.2年)。病人患膝弹响、绞锁症状消失,10例病人疼痛症状消失,1例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病人VAS评分从术前(6.42±1.12)分下降至术后(2.0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3,P=0.026);Lysholm评分从术前(56.9±7.2)分提高到术后(96.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27,P=0.032)。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总体优良率为91%。结论对于有症状的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行半月板成形、后角胫骨止点重建并缝合固定术治疗,可保留病人半月板部分功能,短期内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