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俩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21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结果 19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0.5%,19例术后1~2 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1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5~7 d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病变部位过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而治疗失败,2例术后1~3 d导管滑脱再次置管。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54例均行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急诊手术时解除梗阻、抢救生命是首要目的,选择合理术式。同时加强对老年合并症的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RenL、UpadhyayAM及WangL比较好计算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系统(POSSUM)、朴茨茅斯评分系统(P—POSSUM)和结直肠评分系统(Cr-POSSUM)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死亡率的准确性,同时开发新的评分系统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可否作为吻合口瘘(AL)早期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结直肠癌术后AL的早期识别提供帮助。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鞍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0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3、5天检测PCT、CRP质量浓度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患者手术方式、术后出现AL及其他并发症,比较术后第3、5天AL组与非瘘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的PCT、CRP、WBC水平差异。根据ROC曲线比较PCT、CRP、WBC对AL的预测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联合敏感度、联合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最佳临界值。 结果19例出现AL,术后第3、5天AL组的PCT、CRP值均高于非瘘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第3天PCT、CRP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73、0.839,术后第5天PCT、CRP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93、0.863。第5天PCT、CRP预测AL的准确性均优于第3天。术后第5天PCT最佳临界值为2.15 μg/L,AL阴性预测值为96.4%,阳性预测值为32.1%,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90.7%。术后第5天CRP最佳临界值为129.5 mg/L,AL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预测值为19.6%,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77.6%。联合术后第5天PCT和CRP预测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70.4%。 结论PCT和CRP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诊断AL的有价值的指标,术后第5天联合检测PCT和CRP更加有助于AL预测。  相似文献   

5.
APACHE-O评分系统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PACHE-O评分系统(APACHE-Ⅱ 肥胖指标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月1日间急性胰腺炎患者142例,根据体重指数(bodv mass index,BMI)分组,把BMI≥26 kg/m归为肥胖组,BMI<26 kg/m归为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分别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在不同临界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绘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operating curves,ROC).通过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比较两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肥胖组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中胰腺坏死、胰腺假性囊肿及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取临界点为8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9%,85.4%,45.5%,96.3%,84.5%和78.9%,82.1%,40.5%,96.2%,81.7%.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的ROC的AUC分别为0.864和0.870,提示APACHE-O评分对重症胰腺炎预测价值稍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肥胖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更差.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略高于APACHE-Ⅱ,为理想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致结肠梗阻支架植入治疗后再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21例结直肠肿瘤致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架植入情况、肠梗阻症状、相关疾病缓解情况、腹腔镜手术结果等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21例左半结肠梗阻患者中17例支架植入成功;支架植入后肠梗阻症状均在24h内得到缓解。支架植入后患者Alb、Hb获得明显改善,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获得纠正,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肺部感染均有明显改善,麻醉风险明显降低(P〈0.05)。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内科疾病则改善不明显(P〉0.05)。4例支架植入治疗失败患者,1例支架导致结肠穿孔,3例因完全梗阻未能植入,均行急诊Ha~mann手术。所有肠梗阻症状缓解患者顺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42±38)min,出血量为(29±11)mL,远切缘距肿瘤距离为(3.8±0.3)em,左髂区斜切口长度为(6.2±2.8)cm。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排气时间为(2.4±0.6)d,进食时间为(3.8±1.6)d,术后住院时间为(17±4)d。21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1例术后1年因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发生肿瘤肝转移,目前仍在维持化疗中。其余18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肿瘤导致的结直肠梗阻经支架植入治疗使肠梗阻缓解后再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5种危重症评分工具对心脏外科术后再入ICU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果。 方法 选择184例心脏术后转出ICU后再入ICU患者,使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早期预警评分(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乳酸评分(EWS-L)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各评分的校准能力,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各评分工具区分死亡与否的能力。 结果 共30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EuroSCORE、APACHEⅡ、EWS、EWS-L预测死亡例数的95%CI包括全组实际死亡例数,表现出较高的校准度。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5种评分工具预测死亡例数与实际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EWS-L评分的区分度最好(AUC=0.794),当EWS-L得分为6.45分时,约登指数为0.534,预测值最大。 结论 对心脏外科术后再入ICU患者,建议使用EWS-L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并可通过死亡风险因素分析进一步改良现有的危重症评分工具,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急性阑尾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行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成人住院患者1 930例,采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得分与急性阑尾炎病理学分型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急性阑尾炎分型诊断的最佳诊断截点。结果19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包括单纯型344例,进展型1586例。单纯型组患者的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得分为1-9分、(3.6±0.7)分;进展型组为1-10分、(7.5±1.3)分,进展型组的得分较高(P〈0.001)。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判断急性阑尾炎分型的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CI:0.929-0.958,P〈0.001);最佳诊断截点为6分,此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6.3%,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为72.6%,阳性似然比为6.8,阴性似然比为0.1,约登指数为91.7%。结论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于急性阑尾炎的分型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检点并发症和死亡率 (POSSUM )评分系统对高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0例≥ 70岁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 (在生理学指标中以血Cr代替BUN ;在手术侵袭度中将腹腔污染及多种手术同时进行这两指标改为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径路 ,手术侵袭性根据泌尿外科情况分 4级 )进行评分 ,并按Copeland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公式 ,比较实际并发症发病人数与预测发病数。  结果 有并发症组 43例 ,男 40例 ,女 3例。平均年龄 (74.9± 4.1)岁。平均住院时间 (4 2 .1± 4.2 )d。生理学评分 2 2 .0± 4.1,手术侵袭度评分 11.7± 4.3。无并发症组 137例 ,男 12 9例 ,女 8例。平均年龄 (74.7± 3.6 )岁。平均住院时间 (2 8.7± 14.2 )d。生理学评分 2 0 .1± 3.9,手术侵袭度评分 10 .3±3.5。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按Copeland公式预测并发症人数 6 5例 ,实际并发症人数 43例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opeland公式计算每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中的生理学指标和手术侵袭度指标对预测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在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短期疗效及肿瘤学结果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47例,依据患者术前mFI评分分为无衰弱组(mFI≤0.29,106例) 、衰弱组(mFI> 0.29,41例),并对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手术相关数据、短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的患者被评估为衰弱。衰弱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高于非衰弱组患者(13.7±8.6 vs 10.5±3.8 d,P=0.025;20/106 vs 16/14例,P=0.011)。结论 mFI过高是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术前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进行mFI评分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依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10 d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9例患者置管减压引流全部成功。全部病例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 d,腹围由(89.8±2.7)cm减小到(73.1±5.1)cm,腹腔内压力由(24.0±3.7)cmH2O减至(11.6±2.2)cmH2O;胃管引流量从(750.0±110.3)ml下降至(10.5±8.7)ml;减压导管引流量从(1 634.7±114.2)ml下降至(8.4±1.7)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从(5.6±1.1)cm缩小至(1.7±0.4)cm(P=0.001或P〈0.01)。所有病例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无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的特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约占结肠梗阻的20%~55%^[1]。常在慢性梗阻的基础上急性发作,肠道扩张明显,肠内细菌多,手术易污染,术后并发症多。对病情严重,病变复杂的病人,特别是左半结肠癌,手术方式更难决策。我院1994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368例,其中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33例(占9%)。现就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急性完全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42例成功置入导管,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6~7d后手术。检测入院时、术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水平。结果 42例患者术晨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全部患者成功行结直肠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1月间112例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109例,死亡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43例(38.4%)。结论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手术,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回顾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4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按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肠梗阻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和未并发急性肠梗阻者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6.7%(106/159)和21.0%(81/386),术前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3.9%(38/159)和10.4%(40/386),术前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40.9%(65/159)和8.8%(34/386),手术根治率分别为65.4%(104/159)和83.4%(322/3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6%(63/159)和21.0%(81/386),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8.2%(13/159)和1.0%(4/3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和未并发急性肠梗阻者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分别为1.9%(3/159)和1.8%(7/386),P〉0.05。结果表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手术根治的比例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三联疗法)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梗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综合治疗(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30例结直肠癌合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三联疗法组);另随机抽取24例同期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开放手术组)。比较反映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三联疗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120.8±39.2) ml 比(181.4±45.4) ml]、住院时间缩短[(6.8±0.8) d 比(10.6±1.1) d]及术后并发症减少(3.3%比25.0%)(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梗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07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75岁以上)的临床资料。应用POSSUM、E.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用ROC曲线及实际例数/预测例数(O/E)比值评估其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E.POSSUM和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86.6%(平均32.7%)和19.1%~99.1%(平均55.5%),E—POSSUM评分系统优于POSSUM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62比0.576];O/E:0.771比0.454,更加接近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25.2%,27/107)。术前合并糖尿病(P=0.019)和发病部位为直肠(P=0.005)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瘘为最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P=0.026)、术前ASA分级(P_0.025)、术前肠梗阻(P=0.037)及术前肠穿孔(P=0.001)是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E—POSSUM评分系统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于并发症发生高危患者术前应积极干预高危因素.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结直肠漏评分(CLS)系统预测左半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Ⅰ期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系统预测左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310例患者中,有14例(4.5%)术后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CLS为(14.21±5.76)分,296例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CLS为(4.43±3.36)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4,P=0.000)。ROC曲线分析得出CLS系统预测吻合口漏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8.6%,AUC为0.957(95%CI为0.924~0.991),最佳诊断值为10(约登指数为0.8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肠梗阻状态及失血量有关(P0.05)。结论 CLS系统对左半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CLS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ISS)与血栓弹力图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价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诊的156例多发伤患者,按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n=130)和死亡组(n=26)。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MEWS、APACHE-Ⅱ、NISS评分与血栓弹力图伤情情况。结果治疗后,存活组MEWS、APACHE-Ⅱ、NISS、血栓弹力图中的K均低于死亡组,存活组α角、MA、CI、G、E、CLT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APACHE-Ⅱ、NISS评分与血栓弹力图对存活组多发伤患者评分准确率分别为76.92%、94.62%、80.77%、78.46%,显著高于死亡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对多发伤患者预后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55.6%;APACHE-Ⅱ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1.5%;NISS敏感度为59.4%,特异度为78.8%;血栓弹力图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6.3%。结论 NEWS、APACHE-Ⅱ、NISS与血栓弹力图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价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方法。其中APACHEⅡ预测价值最大,且更适合已留院观察的多发伤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现并发症8例(25.8%),其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1例死亡,其余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多属中晚期,手术是解除梗阻的有效方法,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而定,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