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术后的免疫功能和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PHT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均进行改良Sugiura手术,对照组做脾切除,自体研究组脾部分腹膜后移植.手术前后检测血清tuftsin和IgM.脾脏动态同位素99MTC显像.手术前后通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的管腔横截面、血流量、血流速度和流向;观察自体移植脾在腹膜后的血供及侧支循环.结果 对照组术后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明显降低(tuftsin:P<0.001;IgM:P=0.04);脾自体移植组的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保持稳定(tuftsin:P=0.25;IgM:P=0.12).研究组有4例病人在术后随访中移植脾块同位素显像呈阳性,而对照组无阳性显像.术后6个月2组MPV的管腔横截面积明显减少(研究组t=13.96, P=0.00;对照组t=11.38, P=0.00).术后MPV的平均流速2组均较明显下降(研究组t=18.98, P=0.00;对照组t=22.32, P=0.00),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8.02,P=0.00).术后MPV的平均流量2组均比较(研究组t=16.93,P=0.00;对照组t=15.90,P=0.00),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2.73, P=0.02).移植脾在腹膜后成活,并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结论 自体脾移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不仅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且该术式起到断流和分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比较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与脾切除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的疗效.方法 将3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行脾次全切除加自体脾腹膜后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对照组行脾切除加食管横断吻合术.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通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测其门静脉主干(MPV)管腔横截面积、血流量、血流速度等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并观察自体移植脾在腹膜后的侧支血管形成与血流方向的改变.并同步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结果术后两组MPV的管腔横截面积、MPV的平均流速和MPV的平均流量均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且术后研究组MPV的平均流速和平均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胃底曲张静脉、食管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改善;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在术后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移植脾成活良好,并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 结论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是一种优于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PHT的方法,且未对肝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脾切除术后外周血Th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40例PHT患者纳入研究设为观察组,其中Child-Pugh A级18例,Child-Pugh B级22例;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脾切除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外周血Th17浓度的变化。术前观察组外周血Th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呈逐渐下降趋,其中Child-Pugh A级下降更快。PHT患者术前存在免疫抑制,且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关系密切;脾脏切除后免疫紊乱状况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4.
[20]经颈静脉肝内门体主架分流术与小口径H型人造血管门腔分流术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英〕/RosemurgyAS...AnnSurg一1996;224(3):378选择肝硬变和门脉高压并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且均系硬化剂治疗失败或禁忌者70例,随机均分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RB)组和小口径H型人造血管门腔分流术(HGPCS)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及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肝静脉和门静脉情况及门静脉血的流向和速度,并测量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压力,并随访半年以上。结果:两组门静脉压力术后均显著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术前和各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动脉血酮比(AKBR)及吲哚氰氯15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后A组大鼠的AKBR较术前及B、C两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术后A组大鼠ICGR15较术前及B、C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与远端脾肾分流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0年以来2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病人,其中Warren术组(分流组)8例,Warren术+脾部分切除组(分流+切脾组)14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第7、30天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两组术前、术后第30天外周血免疫指标(IgG、 IgA 、IgM)。结果 Warren术+脾部分切除组病人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指标明显优于Warren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rren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疗效优于单纯Warren术。在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前提下很大程度上解决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脾脏正常免疫功能。但切除脾脏比例以及适应证等需根据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在切除脾脏比例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n=18)和脾切除组(n=18),自体脾移植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及自体脾移植术,脾切除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术.于术前及术后2~6个月定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行脾脏放射性核素扫描,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促吞噬素(Tuftsin)及IgM水平,并行组间及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结果 自体脾移植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脾切除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自体脾移植术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2个月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移植脾于腹膜后存活.结论 自体脾移植对保留机体脾脏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价值,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例肝功能Child A、B级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自体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在术后2~6 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促吞噬素(tuftsin)及IgM水平。结果 术后第6天切脾组死亡1例,术后第10天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1 例。自体脾移植组术后血清tuftsin、IgM水平高于切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能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且能长期存活,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最终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肝硬化是PHT较常见的原因,占PHT病因的70%~80%.PH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开放、腹水、呕血及黑便等.传统外科治疗方法如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等仅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并发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肝硬化.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不仅使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恢复,同时也改善了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本文就肝移植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响及其影像学表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 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施行了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及单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8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3 9∶1;平均年龄 38 4岁 (16~ 71岁 )。伴食道静脉曲张 ,无出血史 34例 ;伴食道静脉曲张 ,有出血史 6 4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56例 ,B级 38例 ,C级 4例。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 92例 ,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 4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手术方式 :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