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对43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诺和锐或普通胰岛素治疗,行围手术期监测、控制血糖,并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于术前或术后使用胰岛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满意,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普通胰岛素治疗组相对于诺和锐组低血糖发生率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在手术前后应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诺和锐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更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对62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牵引复位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例无明确合并症,合并症较多的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结果6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9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安全保障,充分评估和有预见性的早期处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方法分析60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人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全部平稳渡过手术期。结论高龄病人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强  陆菁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0):623-624
目的总结并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2例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术前常见的合并症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有患者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结果所有病例经处理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20 d,无一例死亡,也未发生褥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和预防合并症及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脑卒中风险控制方法。方法笔者自2011-10—2014-11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脑梗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进行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控制,包括术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术中监测、术后处理,观察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28例中1例术前出现脑梗死,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结论围手术期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老年脑梗死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组42例.随机分为两组.泵治疗组24例、皮下治疗组18例,术前诊断均为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泵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皮下治疗组每日3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泵治疗组术中、术后血糖控制较皮下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尿酮监测均为阴性.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结论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8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DHS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运用骨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84%),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及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和骨折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牵引加手法复位比较,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充分术前准备、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用药及正确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纳入自2013-01—2014-06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42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7例),观察组纳入自2014-07—2016-12行MDT围手术期管理的39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5例)。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0~32)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应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围手术期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51例均安全度过手术,仅1例术后死于广泛心肌梗死,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下降,手术风险较大。术前准备充分、尽早手术、采用合理的麻醉方式及微创手术、精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7-02间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术,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术比较,PFNA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FNA和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6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DHS术,观察组行PFNA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DHS和PFNA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PFNA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和PFNA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78例,其中42例应用PFNA治疗,36例应用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PFNA组出血量少于置换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置换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周置换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周两组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适合的治疗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术后早期康复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自2017-04—2018-03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分型、高血压、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抗凝治疗、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分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抗凝治疗对隐性失血量有影响(P <0.05),性别、体重指数、伤后至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折严重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抗凝治疗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应重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患者的隐性失血量,特别是高龄、骨折程度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术前有抗凝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4~16d拆线,血糖控制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35例,3~6个月X线摄片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性愈合.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检查,加强饮食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使患者手术顺利、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PFNA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短,可根据患者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0例。PFNA组实施PFNA治疗,DHS组实施DHS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6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周本根  李松  罗筱玮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114-11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4例,全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Kuderna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50 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卧床15.4 d。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全部患者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6~18个月Kuderna评分优24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达93.2%。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便,创伤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4-16d拆线,血糖控制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35例,3-6个月X线撮片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性愈合。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检查,加强饮食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使患者手术顺利、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术治疗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5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78例:用股骨粗隆间骨折专用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B组80例: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8例,随访时间15~52个月。两组的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失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住院时并发症发生率、扶拐下地活动时间、功能评价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可以避免内固定失效引起的并发症,减少卧床时间,使患者较快恢复到或者接近伤前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6-01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8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时间8~35 d,平均15.3 d。1例切口浅表感染,延长抗生素使用和加强换药后愈合。31例(36例次)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2例继发股骨大粗隆骨折及3例髋内翻导致骨折对位不佳5例,肺部感染7例,谵妄13例,脑梗死4例,深静脉血栓2例(1例转血管外科治疗),褥疮2例(足跟部和骶尾部),低血糖1例,应激溃疡2例。并发症经综合治疗后痊愈。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前规范处理合并疾病,适时微创手术,术后对脏器功能预见性早期调整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