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可造成后距下关节而骨折.而常规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不能显示骨折线和移位程度。Broden位X线监控技术能够在简单的技术条件下对后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和复位情况进行监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评价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后关节面高度的方法。方法收集55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跟骨侧位X线片,分别记录跟骨上7个点的移位程度,从而提出一种新的评价跟骨后关节面高度的角度(即W角),分别测量正常跟骨和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上W角及B?hler角角度值。选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的非足病患者79例共84足,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的跟骨后关节面骨折移位患者48例共50患足,分别测量足部侧位X线片上跟骨B?hler角及W角角度值。结果 84个正常足部侧位X线片中,跟骨B?hler角21.2°~44°,平均(33.2±5)°;W角23.3°~41.4°,平均(33.4±3.7)°;两者角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个患足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侧位X线片中,跟骨B?hler角-24.5°~28.9°,平均(7.3±12.3)°;W角0.3°~35.2°,平均(22±6.7)°;两角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出一种新的侧位X线片评估跟骨骨折的角度(即W角),由跟骨前关节突最高点分别与跟骨结节突及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连线构成,该角度可较精确反应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后关节面塌陷程度;正常跟骨侧位X线片中,跟骨前关节突最高点与跟骨结节突的连线及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与跟骨结节最高点连线大致平行,而在涉及到跟骨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中,这两条线向前成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82例跟骨骨折患者(88足),恢复跟骨B(o)hler角、跟骨外形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并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18±1.5)个月.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B(o)hler角由术前6°±2.0°恢复至33°±2.0°.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6足,良21足,可8足,差3足,优良率87.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重点是恢复跟骨外形、B(o)hler角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人路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3-2012—10收洽的采用后外侧人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7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27例术后获平均20(12~36)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跟骨骨质外露发生。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7例融合处均骨性愈合。距骨跟骨角由术前平均(15.8±3.0)°改善至术后平均(24.8±1.9)°,距骨第1跖骨角由术前平均(16.9±3.2)°改善至术后平均(5.6±1.9)°,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33.9±7.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9±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后外侧人路可清楚显露距下关节,能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彻底清理,撑开植骨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恢复足弓,矫正或减轻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有效地改善症状,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应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治疗的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83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2例)给予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传统L型切口AO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以及跟骨宽度。结果观察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跟骨宽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来说,应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Gissane角、跟骨长度等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Broden位X线监控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云飞  席平昌  董健 《中国骨伤》2007,20(10):695-696
目的:评价Broden位X线监控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价值。方法:19例23足(男15例,女4例;左侧16足,右侧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手术中侧轴位X线监控满意的患者,增加Broden位X线监控,评价其关节面情况。结果:单纯依靠跟骨侧位和轴位片评价复位质量良好的7例在Broden位X线监控下发现关节复位质量不佳,主要是关节面分离。结论:Broden位X线监控可以良好显示跟骨骨折关节面复位情况,有助于医生在手术中完成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6):1448-1453
[目的]探讨基于MSCT扫描跟骨骨折后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按要求收集珠海市人民医院30例跟骨骨折治疗后随访9个月以上患者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在MSCT冠状切面上测量后距下关节面最大水平分离、垂直塌陷移位距离并定位骨折线分布区域,将所得数据与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与垂直塌陷移位距离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垂直塌陷的影响作用比水平分离大(r=-0.517,-0.461);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2 mm组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2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7)。后距下关节面骨折线分布区域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内外侧区优良率(69.27%,66.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明显影响踝-后足功能,而垂直塌陷比水平分离的影响作用更大;跟骨关节内骨折应使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至2 mm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3岁,平均42.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9足,Ⅲ型75足,Ⅳ型16足.手术采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即跟腱前缘直切口和跗骨窦斜切口,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加压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和跟骨CT扫描,测量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距离、跟骨高度、中点宽度、长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出血量(194.24±104.17) ml,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45~86 d,平均(54.51±20.38)d.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6.27°±11.81°、27.21°±8.28°,Gissane角分别为108.36°±21.77°、117.47°±12.93°,跟骨中点宽度为(47.35±5.85) mm、(35.96±4.14) mm,高度为(39.79±5.85) mm、(47.64±3.83) mm,长度为(78.30±5.81) mm、(79.41±5.30) mm.Maryland足部评分为42~100分,优71足,良59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92.86%(130/140).AOFAS踝-后足评分为45~100分,优76足,良58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5.71%.术后12足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较健侧受限5°~8°,其中3足于术后1年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平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7例(45足)波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性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7例获12~29(15.4±4.11)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3足出现表皮坏死.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23足,良16足,中4足,差2足,优良率达86.7%.结论 波及距下关节的移位性跟骨骨折采用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治疗,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位,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30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Ⅱ型骨折13足,Ⅲ型11足,Ⅳ型6足,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ohler角,Broden位观察关节面情况,并于术后、6周、1年分别摄片观测BShler角角度。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个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9足,良7足,可4足,优良率达87%。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4例。结论对于合并距下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术前评估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类型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