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 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 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与经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组(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经椎间盘镜组(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症状、体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5.0±1.1)次、(5.0±0.9)次(P0.05);PEI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ED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MED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EID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ODI评分较MED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良率88%,MED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及M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透视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但PEID较MED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MED组65例,传统手术组6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按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3例脑脊液漏、传统手术组2例脑脊液漏。MED组出现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复发。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椎板间或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将60例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另一组接受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根据ODI指数、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25.3个月(22~34个月)。PEI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3±16.8)min,术中X线照射次数为(6.5±1.7)次;PET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3.6±18.2)min,术中X线照射次数为(21.8±3.9)次。PEID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均显著短于PET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两组手术满意率分别为PEID组93.3%和PETD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PEID技术可以避免髂嵴的遮挡,穿刺定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照射更少;而PETD技术则要求更高的穿刺定位技巧和更多的术中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6诊治的5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5例采用PEID治疗(PEID组),25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8个月。PEID组出现1例神经根性疼痛,PETD组出现2例神经根性疼痛,经止痛、消肿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ET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手术中,予以纤维环缝合技术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2013-04-2015-04,行MED手术治疗的97例LDH患者,其中42例术中对纤维环切口或破裂口予以缝合处理,作为研究组;另55例仅予以单纯的MED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统计并对比相关手术指标。结果两组随访平均27.1个月。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改善,且椎间隙高度均有丢失现象(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仅2.38%,对照组高达10.91%及9.09%,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MED手术治疗LDH过程中,予以纤维环缝合技术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PEID组和MED组,各42例。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4.4±10.6min;切口长度平均7mm;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4±0.6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4±0.5次;MED组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4±12.4min;切口长度平均18mm;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4±1.2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3±0.6次。PEI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比ME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PEID组与M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4±1.0和6.4±1.3;术后1d为1.4±1.2和1.0±0.8;术后1个月时为1.6±1.4和1.2±0.6;术后1年时为2.0±1.6和1.8±1.4;术前、术后1年时的ODI别为(58.4±18.0)%和(18.4±10.0)%。ME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6±1.2和7.0±1.0;术后1d为2.2±1.0和1.8±1.6;术后1个月时为2.0±1.3和1.6±1.1;术后1年时为2.2±1.5和2.1±1.2;术前、术后1年时ODI分别为(60.2±17.2)%和(20.0±14.2)%。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d时两组间腰痛、腿痛VAS评分PEID组均低于MED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年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90.9%和92.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I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均满意,PEID更具有微创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曾娘华 《颈腰痛杂志》2021,42(6):866-868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8例巨大LDH患者,突出髓核椎管侵占率>50%,所有患者均采用PEID术治疗,随访超过1年.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64±14.53)min,出血量(19.87±5.08)mL,住院(3.05±0.76)d;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腿痛,术后8个月1例复发;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腰与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1.67%.结论 PEID术治疗巨大LDH切实可行,能显著减轻腰腿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处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行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83例LDH患者,均予以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其中观察组39例,术中均对纤维环破裂口进行缝合;对照组44例,术中不予处理纤维环破裂口。对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7.8个月),对比其相关疗效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略多,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椎间隙高度塌陷现象,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截止末次随访,观察组仅1例再次复发(2.56%),对照组为5例(11.36%);此外,观察组再手术1例(2.56%),对照组4例(9.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DH患者行MED手术中,对纤维环破裂口进行缝合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TO-PETD)治疗青年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M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且手术治疗的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FD) 18例。比较两组VAS腿痛和腰痛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b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TO-PET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ET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1.68±7.5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VAS-下肢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腰痛评分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TO-PETD组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改良MacNab评定临床优良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可达到与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乐葆超前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5例拟行腰椎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在手术前24 h口服西乐葆400 mg,术前8 h口服西乐葆200 mg,对照组32例术前不给药;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口服西乐葆200 mg/次,2次/d;且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及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睡眠情况,术后需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入院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前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前3 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4-5天两组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术后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嗜睡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西乐葆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疼痛,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3-2016-09共纳入7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PEID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在术后1 d、7 d和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ID技术治疗PLDH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早期疗效,缩短住院和恢复工作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椎间孔镜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01微创治疗的10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前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abilityindex,ODI)评分、术后1年随访ODI评分以及术后腰部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PTED组较ME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ED组(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ODI评分、术后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MED,PTED具有更多优势,较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开窗行椎间盘摘除手术(modified fenestration discectomy,MFD)与椎管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2-05-2014-05,纳入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MED组57例和MFD组43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2年的VAS、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围手术期指标:MED组的手术时间较MFD组明显延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较为相近(P0.05);(2)JOA评分;两组间对比,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术后的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下肢疼痛VAS评分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均较为相近(P0.05);MFD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明显高于MED组(P0.05)。结论采用MFD技术治疗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切口小、创伤少,可取得与MED技术相近的手术效果,但其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型臂引导下双向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自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纳入86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行PEID治疗,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在C臂引导下行侧后方及后方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4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PEID.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发生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马尾及神经根损伤者.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有10.9%的患者出现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核摘除期、神经根松解期和纤维环成形期,两组VAS平均评分和峰值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后路PEI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C型臂引导下的双向局部浸润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中一过性下肢功能障碍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_(4-5)和L_5-S_1两个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序贯性纳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_(4-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40例。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年。L_(4-5)组手术时间为(91.0±18.1)min,L_5-S_1组为(114.5±1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5)组、L_5-S_1组评价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8.5±2.3)s和(16.9±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5)组平均VAS改善程度为5.9±1.7,L5-S1组为5.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ODI改善程度则分别为20.2±4.0和19.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评价中,L_(4-5)组为优26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L_5-S_1组为优22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L_5-S_1节段手术较L_(4-5)节段难度大,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开展PELD应先从相对简单的L_(4-5)椎间盘突出入手,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开展L_5-S_1节段。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间再次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3例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均明显缓解,参见Epstein法对患者主观感觉评价,术后2月优良率91.3%,末次随访仍达82.6%,术后腰腿疼痛JOA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月与末次随访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板间再次开窗或扩大开窗治疗腰椎稳定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全脊柱内镜下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行PEID手术治疗的27例L_5-S_1节段钙化型LDH患者,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通过术前和术后随访期间的VAS评分、ODI指数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74.3±7.5)min。术中2例下肢麻木感,予以对症处理1周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27个月、平均25.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经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其优良率为92.6%。结论钙化型LDH患者采用PEID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其创伤性小,且手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