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探讨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Ⅰ期缝合的可行性。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2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Ⅰ期缝合的临床资料。2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胆漏1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经B超或MRCP复查均未发现胆道狭窄或残留结石。胆道手术史患者行LCBDEⅠ期缝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中的取石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胆道取石钳的基本结构与腹腔镜分离钳相同。其远端弯曲接近"L"形,末端为两片扁平内凹带齿的钳状咬合口,各长约2cm,最大张开角度约70°。本组45例LCBDE术中均使用腹腔镜胆道取石钳联合取石网篮进行胆总管结石清除。结果17例LCBDE术中胆道取石钳胆总管内直接取石;19例LCBDE术中用胆道取石钳进行胆总管切口下碎石及取石;13例难取性结石,胆道取石钳顺利进行胆总管内碎石并取出结石。4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取石。3例LCBDE术后胆总管残余小结石,再次经过胆道镜取石,取净残余结石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LCBDE术中具有可靠的实用性及应用价值,为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提供新的取石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21例,顺利完成15例,转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42例,中转开腹2例;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自愈;术后残余结石4例,经窦道取石后取尽.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是一种治疗胆道结石安全、有效、微创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方法:为1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结果:12例中成功12例,1例术后T形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有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12例术后胆总管均放置T形管引流,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结论:与剖腹手术比较,LCBDE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具备熟练的LC操作技巧,术中如配合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技术,LCBDE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经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TCBDE(LTCBDE组)与54例行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LTCBDE组手术时间(91.7 min vs.110.9 min)、术中出血量(15.5 mL vs.17.4 mL)、术后引流量(28.4 mL vs.44.6 mL)、带管时间(7.8 d vs.9.7 d)、住院时间(8.8d vs.10.6d)均明显减少(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CBDE+一期缝合组(2.0%vs.13.0%,P=0.036),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的,且较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更符合微创的目的,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12% ~ 21%的胆石症患者为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1].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微创术式.结合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实施的34例LCBDE患者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应用技术、取石方法、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缝合51例,放置T管105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放置T管者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残石且末端通畅的,术后3周拔管.有残石的,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结论 ...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可操作性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共有75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21例(EST+LC组);LC后行EST治疗5例(LC+EST组);LC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经胆道镜取石术49例(LC+LCBDE组)。结果 EST+LC组中的21例患者,有2例因胆总管内结石太大而无法取出,中转为LC+LCBDE治疗。LC+EST组中的5例患者,LC术后均经EST治疗后取净结石。LC+LCBDE组中的49例患者中,有35例行LC+TC-CBDE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一期闭合胆囊管;14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放置T管。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具有微创、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中的取石和胆管缝合两大技术难点,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对42例诊断明确或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BDE.术中综合应用枪状取石钳、胆道镜、钬激光等碎石、取石.缝合胆总管切口时,通过改变操作孔的位置,使手术医师精确操作、易于缝合.LCBDE成功37例(88.1%),手术时间(170±50)min (120~340 min),术中出血(150±50)mL(100~350 mL),术后住院(14±3)d(10~22)d.术后并发胆汁漏2例(5.4%)、残留胆管结石1例(2.7%).术中注意操作细节,改进缝合技术后,可使LCBDE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取石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取石技巧.方法 对我院肝胆外科94例术中应用胆道镜行LCBD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为1.5~2.5 h,住院时间为5~10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LCBDE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运用胆道镜常规器械取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改良胆道支架引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自1991年首次报道后[1],现已成为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为了避免胆道探查后T管引流长期带管的不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出现了逆行经肝穿刺胆道引流[2]、顺行胆肠支架引流[3,4]以及不放置任何胆道引流的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器械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使用开腹胆道取石器械为26例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多次取石不成功而中转开腹;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囊管及胆总管均增粗,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示胆总管末端小结石,从扩张的胆囊管探入取石钳取石成功,未切开胆总管;2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6周拔管,无并发症发生,拔管前T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结论:应用开腹胆道手术器械行LCBDE具有技术要求低、操作方便、效果好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医疗资源受限的基层医院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43例行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漏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7.69%)患者LCBDE术后出现胆漏,2例再次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LCBDE术后胆漏的发生与合并急性胆管炎、术前白蛋白水平、再次胆道手术、术者经验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胆总管直径、一期缝合、结石未取净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急性胆管炎、再次胆道手术是LCBDE术后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急性胆管炎及再次胆道手术的LCBDE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胆漏,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术者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1月为5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顺利完成LCBDE,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平均(35±15)ml,手术时间平均(115±26)min;术后住院6~12 d。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治愈;术后3例发生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或液电碎石取石治愈。术后随访2~46个月,无胆管狭窄、胆管炎、复发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手术微创,适应证广泛,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完成LCBDE 81例,其中二次胆道手术3例,手术成功率97.6%;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2.4%。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2.6d,平均术后住院8d。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术后胆汁瘘,术后1周自愈;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治愈。无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带T管出院。术后4周回院常规T管造影拔管。 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是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的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组,87例)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69例)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LC+LCBDE组手术成功率为100%(87/87),EST+LC组为91.30%(63/69)。LC+LCBDE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EST+LC组(P0.05)。LC+LCBDE组术后发生1例胆汁漏,EST+LC组共发生6例并发症,其中2例胰腺炎、1例黑便、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2例结石残留,LC+LCBDE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ST+LC组(P0.05)。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数目3枚及结石直径1.5 cm时,LC+LCBDE组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EST+LC术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术后随访至少1年(12~35个月),LC+LCBDE组有1例发生胆道感染而无结石复发,EST+LC组共有13例发生胆道感染、8例结石复发,术后胆道感染发病率和结石复发率LC+LCBDE组均明显低于EST+LC组(P0.001)。结论从本研究有限的病例数据来看,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优先考虑LC+LCBDE,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数3枚及结石直径1.5 cm时;但对于0.6 cm胆总管直径1.0 cm时选择LC+LCBDE宜慎重,需权衡利弊;而对于胆总管直径0.6 cm时可优先选择行EST+LC。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LCBDE经常用于医治胆总管结石[1]。有研究发现,腹腔镜下胆道手术采取T管引流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3],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术后可自行排出体外的优势,从而减少了因再次取出支架而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4-5]。我科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行LCBDE术后应用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和传统T管引流术,同时对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棘手问题之一,原因在于可能面临再次开腹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深入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1]已不仅仅适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亦可处理治疗上非常困难的胆道疾患[2].我科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实施具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已成为成熟术式~[1],胆道探查术后常规留置胆道引流管,可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促进窦道形成,为下次使用胆道镜取石提供途径,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手术的弊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 ic common b ile duct exp loration,LCBDE)取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5年3月我院31例LCBDE取石的临床资料。31例术前B超明确胆总管结石29例,另2例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经纤维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内无残留结石后置T管引流;胆总管内径>10 mm,胆总管下端无梗阻,做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31例成功施行LCBDE,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术中一次取净结石。手术时间(125.0±45.0)m in,术中出血量(40±10)m l。29例行置T管引流,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1.5)d,术后住院时间(14.0±2.0)d,无一例手术并发症。31例拔管后1~3个月常规门诊B超检查,均无胆管狭窄、结石或肿瘤复发。结论L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胆总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