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少年型肾单位肾痨Ⅰ型(NPHP1)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2016年7月我院肾内科收治1例约一年内快速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接受规律透析的男性患儿(12岁),详尽分析和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患儿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无高血压、无浮肿,尿沉渣检查显示:无明显血尿和尿蛋白定性检查常为阴性。但尿β_2-MG、尿α_1-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小分子尿蛋白显著增加,尿蛋白电泳有较高比例的小分子肾小管尿蛋白(13.8%),尿比重低(0.015),显示明确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双肾彩超和CT检查,双肾大小、形态如常,边缘轮廓欠清,双肾均有多个囊肿。显著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脏多发囊肿,符合既往多数NPHP1报道的临床和医学形象学的特征。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的样本NPHP1整体纯合缺失,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其父母均检测到NPHP1的杂合变异,但无任何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均符合少年型肾单位肾痨1(NPHP1),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NPHP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除显著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双肾囊肿外,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故提高对NPHP认识和警惕,加强基因检测是防止误漏诊,对提高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病因的精准诊断和合理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例婴幼儿型肾单位肾痨,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小管基底膜增厚或变薄、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三联征"。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在第3号常染色体的132405215位置上发生c.3218 T>G(exon23)突变,此突变为新发 Nephrocystin- 3( NPHP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一个中国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对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按照ACMG解读规则筛选致病性变异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在其他家庭成员及192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先证者的5号染色体的C5orf42基因上存在2个杂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3676CT,p.R1226X以及c.8310_8311insT,p.L2770fsX5,这两个位点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C5orf42基因的c.3676CT,p.R1226X以及c.8310_8311insT,p.L2770fsX5位点为引起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惠州第一妇幼保健院疑似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同时提取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在患儿的16号染色体CREBBP基因上存在1个杂合突变位点c.5790delC,这个位点的缺失造成了蛋白质翻译的提前终止。该位点在其父母中均未发生突变,为de novo突变。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CREBBP基因的c.5790delC位点为引起该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个成人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CLCNKB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用PCR方法对先证者CLCNKB基因19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或构建T-A克隆测序检测其基因变异。 结果 先证者CLCNKB基因表现为G433E和cDNA 753delG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杂合错义突变G433E来自父亲,杂合缺失突变cDNA 753delG来自母亲。患者弟弟携G433E,其妹妹正常。正常对照100条染色体中未发现同样变异。 结论 在1个成人迟发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中发现了CLCNKB基因2个突变位点,经检索文献及人类基因突变库(HGMD),cDNA 753delG为新发现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
Gitelman综合征SLC12A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和确定Gitelman综合征相关基因SLC12A3突变位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和确定12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相关基因SLC12A3的突变位点。选取5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评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共确定SLC12A3基因8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为新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Cys430Gly和Leu571Pro;2个缺失突变:1384delG和346~353delACTGATGG;1个非移码插入突变: 997insCys。3个已报道过的突变,其中包括2个错义突变:Thr60Met和Asp486Asn;1个缺失突变:2883-2884delAG。12例患者中8例携带Thr60Met纯合或杂合突变,大部分患者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基因突变分析对诊断Gitelman综合征有重要价值。Thr60Met可能是中国Gitelman综合征患者较常见的突变。Gitelman综合征特异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联系目前较难确定。  相似文献   

7.
散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NPHS2基因突变及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散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NPHS2基因的突变和(或)多态性,为早期预测原发性NS患儿对常规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分析38例激素敏感型、22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儿NPHS2基因的突变和(或)多态性变化。结果发现3例患者携带NPHS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S206I、E188D),1例患者携带一个新的无义突变(E237X),导致蛋白质翻译的提前终止。发现两种NPHS2基因的多态现象(A318A、L346L)。结论中国散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NPHS2基因突变及多态性。NPHS2基因突变分析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这些患者对常规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dRTA)患儿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PCR扩增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分析来自3个家系3例患儿的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位点,选取不相关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1例患儿携带ATP6V0A4基因的1个新的纯合无义突变(p.R194X);1例患儿携带ATP6V1B1基因1个新的杂合无义突变(p.R114X)和1个已经报道过的杂合突变p.I386fsX441;第3例患儿未发现以上2个基因的突变.结论 对中国rdRTA患者基因突变分析有利于了解该类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Denys-Drash综合征及其致病基因突变鉴定二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中国Denys-Drash综合征(DDS)患者Wilms瘤基因1(WT1)的基因突变。 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WT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序列,经纯化后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 2例患者WT1基因分别存在1个杂合错义突变。例1的X外显子9第1180位碱基C→T突变,造成第394位精氨酸改变为色氨酸,即p.R394W(c.1180C>T)。例号2的S外显子9第1203位碱基C→A突变,造成第401位组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即p.H401Q(c.1203C>A)。其中第1203位碱基C→A突变,p.H401Q (c.1203C>A),在国内外文献及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属新发现的突变。 结论 DDS综合征WT1基因中外显子9为突变热点,并发现一种新的WT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例Pierson综合征的女性患儿临床型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 Pierson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检测先证者各项血生化指标以及详细体格检查;二代测序分析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相关的21种基因;用 Sanger 方法验证先证者及其父母外显子突变状态。结果先证者血生化检测显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53497.1μg/mg),尿液检测显示隐血+++,蛋白+++,低白蛋白血症(16.1 g/L);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LAMB2基因编码区存在复合杂合突变, Exon9c.1176_1178del TCT导致392位苯丙氨酸缺失,来自先证者母亲;Intron29c.4923+2T〉G导致剪切突变,来自先证者父亲。先证者给予间断输注白蛋白,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因感染于117日龄死亡。根据以上临床资料,总结复习相关文献。结论该患儿的LAMB2的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Pierson综合征的新突变;Pierson综合征肾外症状表型和肾脏表型并不平衡,肾脏表型可能与基因突变所致蛋白功能缺陷程度相关,同时也受到表观遗传学影响;而眼部表型可能与LAMB2的基因型相关;因此对于婴儿期出现的肾病综合征或肾病范围蛋白尿的患儿,无论是否存在肾外的症状均应进行相关基因分析除外Pierson综合征。随着二代测序在临床的应用,必须仔细分析以确定二代测序所发现的新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