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静止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Treg)变化的意义。方法:流式蛋白分析系统(CBA)测定外周血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19+CD69+、CD19+凋亡率、Tregs水平。结果:(1)①LN患者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②活动期LN CD4+、CD4+CD25+CD127lo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1);静止期CD4+、CD4+CD25+CD127lo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活动期LN患者IL-10、IL-6、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2)Treg与CD19+CD69+、CD19+凋亡率无相关性,与IL-10、IL-6呈负相关(P〈0.05),与ds-DNA、SLEDAI呈负相关(P〈0.01)。CD19+凋亡率与IL-10呈负相关(P〈0.01),与SLEDAI、CD19+CD69+呈正相关(P〈0.01)。结论:Treg可作为狼疮活动性的指标,并能够减少或完全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BlyS、IL-10、IL-6对狼疮性肾炎的(LN)影响。方法: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LN患者外周血中BlyS水平,流式蛋白分析系统(CBA)测定外周血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19+CD69+及CD19+凋亡率(AV)水平。结果:(1)①活动期和静止期LN患者CD19+CD69+、AV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②活动期LN患者IL-10、IL-6、CD19+CD69+、AV水平较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③活动期、静止期BlyS水平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N患者活动指数(SLEDAI)与ds-DNA、IL-10、AV之间呈正相关,与BlyS、CD19+CD69+水平无相关性;BlyS与ds-DNA、IL-10、CD19+CD69+、AV均无相关性;IL-10与ds-DNA、AV呈正相关,与CD19+CD69+无相关性。(3)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活动指数与C3、凋亡率、CD69、C4有相关性,C4对活动指数影响最大;凋亡率与IL-6、IL-10有相关性,IL-6对凋亡率的影响最大。结论:(1)活动期和静止期LN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率及凋亡率均增多;(2)CD19+CD69+、CD19+凋亡率、IL-6、IL-10可反映狼疮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0例SLE患者及30例对照血浆OPN、IL-18的水平,以分析其与SLE的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脏器损害者(P均〈0.01);SLE活动期亦高于非活动期(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PN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r=0.331,P〈0.01);血浆OPN及IL-18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573,P〈0.001;r=0.315,P均〈0.01);与24h尿蛋白定量亦呈正相关(r=0.532,r=0.403,P均〈0.01);而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72,P〈0.01;r=-0.398,P均〈0.01)。结论:OPN、IL-18可参与SLE的发病,与SLE的肾脏损害、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OPN、IL-18可以作为诊断SLE活动性及LN诊断的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ANCA检测结果,按。肾脏病变活动性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尿蛋白含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血浆ANCA阳性率为37.5%,肾组织ANCA阳性率为42.5%,两者呈正相关性(r=0.765,P=0.013),但无统计学差异。肾脏活动性病变组的血浆ANCA和肾组织ANCA阳性率均高于肾脏慢性化病变组(P〈0.05,P〈0.01),高尿蛋白组肾组织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尿蛋白组(P〈0.01)。结论ANCA可作为判断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变及临床活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免疫物质沉积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患者肾脏免疫物质沉积强度与病理分型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行肾活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病理资料。结果:41例LN患者均有蛋白尿,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最为常见(20/41,48.7%),其次为肾功能不全型12例(29.2%),肾炎综合征型7例(17%),隐匿性肾炎型2例(4.8%)。各免疫物质IgA,IgG,IgM,C3,C4,C1q)基本呈"满堂亮"沉积,以Ⅴ型(合并Ⅳ型、Ⅲ型)LN的IgG沉积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ds-DNA滴度与肾脏穿刺组织中C3的沉积强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与肾脏免疫物质沉积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L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病理类型的LN,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肾组织补体C3荧光沉积强度可以作为病情严重及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SLE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4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Hcy水平,并将SLE患者分为活动SLE组和非活动SLE组,比较三组血清Hcy水平的差异,分析了SLE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活动SLE组血清Hcy较非活动组显著升高(P〈0.01)。Hcy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CysC呈正相关(r=0.6936,P〈0.01;r=0.5943,P〈0.01),与补体C3、补体C4、SER、CRP、TG、TC、蛋白尿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Hcy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高Hcy血症是SLE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Hcy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滤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合并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的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DFPP组(DFPP组),每组18例。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DFPP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血清胱抑素C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DFPP组以上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DFPP治疗组血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补体C3、CA升高(P〈0.05),DFPP治疗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而补体C3、C4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FPP组ANA和抗ds—DNA转阴率更高,IgG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与DFPP组治疗前后SLEDAI明显下降(P〈0.05),组问比较,DFPP组下降更显著(P〈0.05)。DFPP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DFPP可显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在SLEDAI≥10分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SLEDAI〈10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y,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和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初发狼疮性肾炎(LN)患者狼疮活动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了40例初发LN患者的血清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测量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N患者血清25(OH)D水平[(14.71±6.90) ng/mL]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25.30±2.82) ng/mL]明显偏低,P<0.05;LN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61,P<0.05;与抗ds-DNA抗体呈负相关,β=-0.25,P <0.05;与补体3(C3)呈正相关,β=0.22,P<0.05;与补体4(C4)呈正相关,β=0.27,P<0.05;与SLEDAI呈负相关,β=-0.29,P<0.05,且随着患者疾病活动度加重,其25(OH)D水平逐渐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血沉及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维生素D可能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LN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判断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氏狼疮方在诱导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中有无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LN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设立4个培养亚组:空白(blank)、植物血凝素(PHA)、狼疮方血清(lupus formula serum,LFS)、PHA+LFS组。双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及其条件培养后CD3+T细胞表面分子CD28,CD40L,LFA-1a和CTLA-4的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活动性LN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CD40L、LFA-1a和CTLA-4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上调(P均〈0.01);PHA可诱导健康对照T细胞表面CD28和CD40L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但对其CTLA-4和LFA-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均〉0.05);而PHA对活动性LN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上述指标表达均有明显上调作用(P均〈0.05);叶氏狼疮方对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上述指标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逆转活动性LN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LFA-1a过度表达(P均〈0.05),对其CD28和CTLA-4过度表达无明显影响(P均〉0.05);且叶氏狼疮方对PHA所诱导的活动性LN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CD40L和LFA-1a表达增加亦有明显抑制。结论:叶氏狼疮方可能主要通过下调T细胞CD40L和LFA-1a表达水平来诱导LN患者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oll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高血压、高血压肾损害组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TLR4表达率,并分析血清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和水平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肾损害组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TLR4表达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71±10.57)]比(34.26±5.37)](P〈0.01),[(25.89±13.76)比(19.23±12.49)](P〈0.05);单纯高血压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TLR4表达率高于对照组[(34.26±5.37)比(26.39±8.31)](P〈0.01);[(19.23±12.49)比(7.67±7.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淋巴细胞TLR4几乎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血清Cys-C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LR4在高血压肾损害组的表达与Cys-C、SCr及24 h尿蛋白的值呈明显正相关;单纯高血压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LR4与Cys-C呈明显正相关,二者均与24 h尿蛋白和SC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LR4在高血压和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增高,同时Cys-C量升高,提示TLR4、Cys-C可能参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介导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铁调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脏受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受累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尿液中铁调素与LN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纳入38例健康对照者(女性29例,男性9例)和54例SLE患者(女性46例,男性8例),根据其肾脏是否受累将入组的54例SLE患者进一步分为SLE无肾炎组(12例)和LN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者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将42例LN患者根据肾脏SLEDAI评分(R-SLEDAI)将其分为静止期LN患者组(10例)和活动期LN患者组(32例),比较其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尿液中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测得的铁调素值对LN的活动性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铁调素在LN患者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尿液铁调素在活动期LN患者组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LN组(P0.01)。LN患者的尿液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3,P=0.043),与SLEDAI和肾外R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尿液铁调素的ROC曲线截值点为7.483 ng/ml(敏感度90.62%,特异度80%),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补体C3、补体C4、血清肌酐和抗ds-DNA抗体的曲线下面积,但小于24h尿蛋白定量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尿液中铁调素在SLE肾脏受累的患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一种新的反映LN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狼疮。肾炎(LN)发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LN患者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并将血清和尿液MIF浓度与狼疮活动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和肌酐清除率(Ccr)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1);活动期LN患者治疗后尿液MIF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1),而血清MIF浓度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较静止期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升高(P〈0.01),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与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41,P〈0.01);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均与24h蛋白尿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4和0.749,P〈0.01),与血尿和Cc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LN患者尿液MIF浓度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对于判断患者病情的活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阳参益肾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减量维持阶段补体水平的稳定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治疗后补体水平正常,而在随诊时(激素减量维持阶段)补体水平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继续予激素和羟氯喹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阳参益肾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以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00);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正常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或P=0.023)。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SLEDA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或P=0.001)。结论:阳参益肾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减量维持阶段的补体水平可能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C1q抗体在评价狼疮性肾炎(LN)疾病总体活动性和肾脏活动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LN患者46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1q抗体滴度,比较该抗体与LN的活动性评分如SLEDAI评分、m-SLEDAI(modified SLEDAI)评分和肾脏活动性指数(RAS)等相关性.结果 抗Clq抗体滴度与SLEDAI、m-SLEDAI呈正相关.当肾脏活动指数RAS >11分时,抗C1q抗体(>20u/ml)、抗dsDNA抗体(>100u/ml)、补体C3<0.8mmol/L)、CRP(> 8mg/L)与对应的RAS值进行卡方检验,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卡方值分别为17.043,8.696,其列联系数分别为0.807、0.633.结论 预测LN疾病整体活动性时,抗C1q抗体优于抗dsDNA抗体、补体C3;它与肾脏活动性指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诱导基因AIM2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SLE患者(SLE组)与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AIM2 m RNA表达水平,并且分析它们与尿蛋白、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组AIM2 m 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2 SLE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AIM2 m RNA表达水平较尿蛋白阴性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阴性组AIM2 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LE组AIM2 m RNA表达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5),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1、r=0.503,P0.05),与补体C4不相关(r=-0.426,P0.05)。结论:SLE患者AIM2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与肾脏损伤、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乳晕入路腔镜和传统开放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适合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分为腔镜组(n=25)和开放组(n=25)。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在腔镜和开放组,CD3、CD8+T淋巴细胞和补体C4在术后1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IgG和补体C3在术后1天和2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CRP在术后1天和2天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2组间,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miR-210、miR-155和miR-34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期三项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15例SLE患者进行研究,以同期体检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稳定组(SLEDAI评分≤4分,35例)、轻度活动组(5~9分,42例)、中重度活动组(≥10分,38例),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210、miR-155和miR-34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病情程度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10、miR-155和miR-34a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病情活动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中miR-210、miR-155、miR-34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miR-210、miR-155和miR-34a高表达者尿蛋白量、SLEDAI评分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C3、C4水平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 05)。随着SLE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外周血miR-210、miR-155、miR-34a表达逐渐升高(P <0. 05)。miR-210、miR-155和miR-34a与SLEDA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 547,r=0. 585,r=0. 432,P均<0. 05)。不同病情程度SLE患者尿蛋白定量、C3、C4、SLEDAI评分、miR-210、miR-155、miR-34a存在显著差异(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定量、C3、C4、SLEDAI评分、miR-210、miR-155、miR-34a均为影响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210、miR-155和miR-34a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是影响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 nephritis,L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所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中未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患者的CCA—IMT值与肾小球滤过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和P〈0.05);A、B、C三组,CCA—IMT值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已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GFR、UTP、U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间质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LN患者7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CD3、CD20、CD4及CD8浸润数量、分布特点,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血液中相应淋巴细胞分布.结果:LN患者肾间质淋巴细胞以CD+8T细胞浸润为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分布类似.肾间质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血肌酐及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LN患者总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数量显著高于Ⅲ型LN患者(P〈0.05),且各类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AI及CI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肾间质淋巴细胞亚群以T细胞及CD+8T细胞为主,且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呈一定相关性.CD+8T细胞在重症LN患者中发挥了强大的细胞毒性作用,加重了LN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