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阴茎癌患者阴茎保留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45例,年龄23~65岁,平均45.6岁。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对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术后吸烟及性生活情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结果:所有患者1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52.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39)及术后性生活变化(P=0.049)对阴茎保留术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对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影响(P=0.014)。结论:组织学分级和术后性生活情况的改变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年龄通过影响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阴茎癌原发灶切除术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类型和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 -2005年73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阴茎部分切除62例,阴茎全切11例.73例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随访时间16 ~183个月,平均32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p53和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患者复发类型、病理特征及预后. 结果 患者术后肿瘤复发20例(27.4%),复发时间为术后6 ~ 17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3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存活.复发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6 ~83个月,平均26个月.远处及多处复发为高级别肿瘤的常见复发类型(P =0.01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外累及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3年无病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病理分级(P =0.025)和淋巴结状态(P =0.024)是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病理分级和淋巴结状态是阴茎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高级别肿瘤易发生远处及多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阴茎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7例阴茎癌患者的资料。分析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低NLR组在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08)。淋巴结转移(P0.001,P0.001)、远处转移(P=0.002,P=0.002)、病理分期(P0.001,P0.001)、NLR(P0.001,P=0.022)分别与PFS和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NLR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1,P=0.033)。结论:NLR是影响阴茎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2.3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预测阴茎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8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原发部位、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纤维蛋白原值(fibrinogen level,FIB)、腹股沟病理性淋巴结性质(pathology of inguinal lymph nodes,PL)、手术类型等,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出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癌手术后患者的3年与5年OS分别为82.9%、75.2%,;3年与5年的CSS分别为89.0%、8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N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NLR、LMR、FIB、PL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PL、FIB为阴茎癌术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L阳性、术前外周血高FIB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阴茎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获益影响因素及与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获益的影响因素;评价术前AAP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的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及与术前AAPR的相关性;采用趋势性χ^(2)检验评价术前AAPR水平。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pT分期、pN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肾积水、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及术前AAPR水平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模型Ⅰ和Ⅱ中术前高AAPR水平组死亡风险分别为低AAPR水平组的0.351倍和0.433倍(P<0.05);术前AAPR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分别下降到85.9%、84.6%(P<0.05);术前高AARP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低、中AARP水平患者(P<0.05)。结论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获益与术前AAPR水平独立相关,患者术前AAPR水平越高则总生存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女18例。年龄(65.1±9.4)岁。伴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4例。体质指数(BMI)(24.00±3.32)kg/m^2。肿瘤单发92例,多发74例。肿瘤直径<3 cm者43例,≥3 cm者123例。合并肾积水33例,无肾积水133例。术前AAPR(0.62±0.23)。根据AAPR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低AAPR组55例,AAPR(0.42±0.09);中AAPR组55例,AAPR(0.58±0.05);高AAPR组56例,AAPR(0.86±0.2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4例,2级65例,3级86例,4级11例。根治术前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高级别144例,低级别22例。166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140例,开放手术26例。术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5例,回肠代膀胱96例,回肠原位新膀胱15例。将AAPR连续性变量和AAPR分组作为原始模型,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1,在校准模型1基础上增加BMI、肿瘤数目、病理等级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2。采用趋势性检验检测不同AAPR组间危险比(HR)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分层的AAPR与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曲线拟合表示AAPR与OS的关系。结果本组166例中位随访63个月,生存95例,死亡71例。3年生存率为61%,5年生存率为50%。术后病理分期:T1期27例,T2期82例,T3期48例,T4期9例;N0期145例,N1期14例,N2期6例,N3期1例。术后52例行辅助化疗。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PR(HR=0.09,95%CI 0.022~0.391,P=0.001)、高AAPR组(HR=0.40,95%CI 0.216~0.742,P=0.003)、年龄(HR=2.42,95%CI 1.294~4.531,P=0.006)、肿瘤大小(HR=2.11,95%CI 1.112~4.014,P=0.023)、肿瘤数目(HR=0.62,95%CI 0.378~1.022,P=0.061)、pT3期(HR=8.93,95%CI 3.173~25.114,P<0.001)、pT4期(HR=10.39,95%CI 3.110~34.707,P<0.001)、N1期(HR=2.80,95%CI 1.422~5.531,P=0.003)、N3期(HR=17.06,95%CI 2.192~132.863,P=0.007)、病理分级(HR=0.30,95%CI 0.113~0.817,P=0.019)、肾积水(HR=2.36,95%CI 1.406~3.939,P=0.001)、术后辅助化疗(HR=2.66,95%CI 1.674~4.247,P<0.001)均与术后OS相关。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AAPR组相比,高AAPR组的死亡风险降低约59%(HR=0.406,95%CI 0.200~0.822,P=0.012),AAPR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约80%(HR=0.199,95%CI 0.051~0.779,P=0.020)。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模型和校准模型中,AAPR不同分组间OS的HR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提示两者呈线性关系。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曲线拟合图显示,AAPR与OS呈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结论AAPR与膀胱肿瘤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OS成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  相似文献   

7.
Zhai JP  Li M  Wang QY  Wei D  Xu KX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9):817-822
目的:检测CD82、hTERT(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在阴茎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阴茎癌组织中的HPV感染情况,以探讨其与阴茎癌病理分期和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作用。方法:44例阴茎癌患者均接受阴茎部分/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阴茎癌中CD82、hTERT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PCR技术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CD82、hTERT和HPV DNA在阴茎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7%、38.6%和25.9%。扩增出的HPV DNA均为HPV16型。病理分级和hTERT蛋白的表达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32,P=0.041);CD82表达与病理分期亦呈正相关(P=0.045);病理分期、CD82表达和HPV-16 DNA阳性率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627,P=0.094和P=0.633)。结论:病理分级和hTERT蛋白表达可能是预测阴茎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为阴茎癌临床进展的风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系统随访的38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手术方式、即刻灌注、静脉化疗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定义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生存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随访3~36个月,25例复发(复发率65.8%),17例进展(进展率44.7%).复发时间(11.6±0.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未复发生存时间(19.9±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进展时间(11.2±1.2)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静脉化疗均是影响肿瘤复发与进展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RR=2.968,P=0.004)、病理分级(RR=2.128,P=0.027)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RR=4.519,P=0.003)、病理分级(RR=3.137,P=0.014)同样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肿瘤数目、病理分级是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肿瘤数目较少、病理分级较低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非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价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个中心实施手术治疗的363例非转移性RCC患者资料,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临床以及病理变量,并建立再现风险公式(RRF). 结果 363例平均随访46个月,2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90%(326/363)及54%(196/363),术后复发71例.Cox单因素分析中4个变量对预后有影响,即临床表现(RR=50.583,P=0.000)、肿瘤大小(RR=104.018,P-0.000)、肿瘤分期(RR-135.145,P=0.000)、分级(RR=86.397,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表现(RR=6.946,P=0.008)、肿瘤大小(RR=9.353,P=0.002)、分期(RR=69.580,P=0.000)、分级(RR=15.363,P=0.000)仍然对预后具有明显影响.通过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RRF(0.530×临床表现+0.749×肿瘤大小).等式分组后,RRF≤1.3组的2年及5年生存率为100.0%(147例)及71.3%(105例),RRF>1.3组的2年及5年生存率为82.8%(179例)、38.1%(82例),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分期、分级,仅使用术前变量对非转移性RCC危险分层的公式.RRF有助于术前判断患者预后以及实施个体化随访和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手术的193例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放疗分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88例)及手术组(105例)。结果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8%、85%、74%;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55%、44%。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为79%、66%、59%;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40%、3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间基线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提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χ2=5.825, P=0.016)及无复发生存时间(χ2=5.230, P=0.022)优于手术组。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放疗是影响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P=0.009)及无复发生存时间(P=0.017)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提示术后放疗可减少早期复发的发生(HR=0.41, 95%CI:0.21~0.80, P=0.002)。结论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可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2年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得到总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0~Ⅳ级癌栓分别有36例、4例、10例、5例、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事件发生。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50.1%。单因素Cox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2.613,95%CI:1.237~5.520,P<0.05)、癌栓分级(HR=2.339,95%CI:0.985~5.557,P<0.05)、M分期(HR=3.114,95%CI:1.474~6.578,P<0.05)、肾周脂肪侵犯(HR=2.986,95%CI:1.360~6.559,P<0.05)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3.326,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出芽在胰头癌根治术后评价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肿瘤出芽定义为肿瘤浸润前沿的单个或一簇个数<5的肿瘤细胞,200倍显微镜视野下(0.785 mm2)计数肿瘤出芽的个数。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67例因胰头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7例胰头癌患者中肿瘤出芽个数0~59个/0.785 mm2,中位数19个/0.785 mm2。采用接受者运行曲线(ROC)定义肿瘤出芽个数≥17为肿瘤出芽高密度组,<17为肿瘤出芽低密度组。本研究肿瘤出芽高密度组39例(58.2%),低密度组28例(41.8%)。肿瘤出芽高密度组年龄小(P=0.007),T分期高(P=0.007),N分期高(P=0.002),AJCC分期高(P=0.004),神经浸润发生率高(P=0.004),组织学分级高(P=0.001),术后早期复发多(P=0.001),2年生存率低(P=0.000)。(2)存活26例,死亡41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3~5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9)、N分期(P=0.003)、AJCC分期(P=0.00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肿瘤出芽(P=0.000)与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3.093,95%CI 1.314~7.283,P=0.010)。结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时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出现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复发性肝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R0切除的206例病人首次切除至肝癌复发期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肝癌复发时是否伴有PVTT分为伴有PVTT组和无PVTT组,分析肝癌复发时PVTT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伴有PVTT的复发性肝癌病人中,分析影响PVTT形成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肝癌复发时,伴有PVTT的比例更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Child分级B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3个危险因素建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预测模型”,每个危险因素赋值1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评分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发生PVT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03,95%CI 0.557~0.766),曲线下面积为0.662,Cut-off值为0.5分,约登指数为0.302,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0.2%。模型得分越高者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07),且出现伴有PVTT复发的比例更高(P=0.001)。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复发性肝癌且伴有门静脉癌栓病人中,低分化肝癌术后出现肉眼可见的PVTT时间更短(P=0.000)。结论 多发癌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R0术后更容易出现伴有PVTT的复发,其中肝癌低分化者生长速度更快。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采取更紧密随访或预防性治疗措施,或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症(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对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出现CSPH分为门静脉高压组(35例)和非门静脉高压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用Cox回归模型探索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门静脉高压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51%、26%;非门静脉高压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8%、38%(P=0.349)。两组的1、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是86%、95%和56%、64%(P=0.00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SPH(HR=2.13,P=0.009)、HBeAg阳性(HR=1.89,P=0.024)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高压症不应列为伴PVTT的HCC患者的绝对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16.
pN0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pN0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112例pN0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20例;年龄36 ~ 80岁,平均60.3岁.对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判定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率为40.2%(45/112),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17.4个月.其中局域性复发38例(33.9%,占复发转移总例数的84.4%),血行转移7例(6.3%).不同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化程度、pT分期及病理分期的患者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80~ 18.83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胸上中段(RR=1.092,P =0.049)和pT3-4a期(RR=3.296,P=0.017)为pN0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局域性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以局域性复发转移最常见.肿瘤位于胸上中段和pT3-4a期是pN0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局域性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应用价值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79例,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5.0(23.6~26.4)个月和36.0(23.0~49.0)个月,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7%、55.9%、38.3%和81.4%、59.2%、48.4%,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9,P=0.02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细胞癌复发与年龄(χ~2=69.722,P=0.000)、肿瘤直径(χ~2=51.022,P=0.000)、肿瘤数目(χ~2=6.618,P=0.010)、术前AFP(χ~2=3.976,P=0.046)、肿瘤包膜(χ~2=14.339,P=0.000)、微血管侵犯(χ~2=37.623,P=0.000)、预防性TACE(χ~2=5.199,P=0.023)有关,而与性别(χ~2=0.626,P=0.429)、HBs Ag(χ~2=0.168,P=0.682)、Child-Pugh分级(χ~2=0.449,P=0.503)、肿瘤部位(χ~2=1.124,P=0.289)、镜下肝硬化(χ~2=0.810,P=0.368)、手术切缘(χ~2=1.011,P=0.315)、HBV-DNA(χ~2=0.870,P=0.351)、术中失血量(χ~2=0.740,P=0.390)无关。Cox回归模型表明年龄、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预防性TACE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ACE能够延缓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年龄、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预防性TACE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CM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ECM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117例HCC患者及53例正常对照血清ECM1中位表达浓度分别为166.39、108.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05,P <0.001).血清ECM1浓度与肿瘤大小(Z=-3.454.P =0.001)、肿瘤结节数(Z=-2.201,P =0.028)、血管侵犯(Z=-4.685,P<0.001)和TNM分级(Z=-4.610,P<0.001)有关.ECM1低表达组患者(180 pg/ml)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80 pg/ml).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血清中ECM1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ECM1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和N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按PNI48.5(67例)及≥48.5(135例);NLR2.20(139例)及≥2.20(63例)分组。高PN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的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低PNI组,低NL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级、PNI和NLR与NMIBC患者的RFS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PNI和NLR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和NLR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评估NMIBC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PNI和NLR能够增加预后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列线图.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淋巴结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了阴茎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N1期10例,N2期13例,N3期9例.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0~19.8μg/L,中位值为0.9μg/L.随访3~31个月,中位时间16.5个月.患者出现疾病复发13例.预后指标包括分期、分级和术前SCCAg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建立列线图. 结果 血清SCCAg水平的风险比值为2.76(95% CI:1.40~5.44,P=0.0034),而N分期的风险比值为28.51 (95% CI:2.55~319.11,P=0.0066).列线图一致系数为0.862,经过白助法校正后为0.855;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符合度良好.N分期和术前SCCAg水平是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无病一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基于分期和术前SCCAg水平,构建预测淋巴结阳性阴茎癌手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个体化判断肿瘤复发的风险及与患者交流和综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