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趾腓侧皮瓣和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指腹缺损患者共48例,研究人员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行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23例,行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半年,两组患指的皮瓣在手术治疗后均存活,观察组手术时间(227.58±59.42)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69.04±61.19) min(t=15.3669,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指的皮瓣两点分辨觉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的患指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指皮瓣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两种皮瓣均可有效修复指腹缺损,临床疗效也均获得满意认可。但本研究认为■趾腓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整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技术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7例,根据有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行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治疗后12月的Vs、Vd值,血管内介入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8例(14.04%),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21.43%),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的12个月中,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均未发生致死事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中短期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病变特点及侧支循环的模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情况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DS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病变的特点及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334例共存在716处脑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43例(42.8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84例(25.15%),颅内、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107例(32.04%);单纯前循环病变173例(51.80%),单纯后循环病变58例(17.37%),前、后循环联合病变103例(30.84%)。300处颅外动脉狭窄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85处(61.67%),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6处(32.00%);416处颅内动脉狭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71处(41.11%)。脑动脉闭塞且有侧支循环的患者与无侧支循环的患者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外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干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26例,药物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介入处理方案,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提高颅内灌注,增加侧支循环、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改善微循环等,采用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精神状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其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积极行介入干预治疗,解除病因,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其对神经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患者共8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为41例。其中观察组在亚低温条件下进行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对照组在常温条件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的变化和预后的影响,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GOS进行评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82.93%)显著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体积均减小,颅内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良好率(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并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芳香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中医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芳香开窍法治疗。对比2组起效时间和治疗后中医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治疗后中医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可显著加快药物起效时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疗效优越,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优先选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伤椎后1/3切除重建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减压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影像学表现、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JOA评分及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44%,与对照组的4. 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改善病人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椎体矫正度丢失,改善功能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骨修补术同期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采取颅骨修补术同期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同期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将82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分期手术,观察组行同期手术。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同期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能一定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机将80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对照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4~6个月实施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周观察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依据GOS评分,观察组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带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应用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2髋),其中男18例,女14例;Ficat Ⅱ期15侧,Ⅲ期17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对其中的9例进行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坏死股骨头血运重建状况。结果术后两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5分,术后88.6分),本组临床成功率为90.6%,影像学成功率为87.5%。9例重建股骨头手术前后DSA评估提示血管蒂充盈好,骨瓣血运丰富。结论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股骨头血运重建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患者治疗的临床流程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并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流程管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到治疗的时间(DNT)、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DNT、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χ~2=4.29,P=0.03。观察组治疗后2、4、6、8周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流程管理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瘤外科姑息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治疗的52例胸腰椎体恶性转移瘤患者,27例行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PVP治疗,纳入观察组;25例患者行单一PVP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无骨水泥渗漏、病椎塌陷骨折、骨质吸收等现象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疼痛、体力状况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KP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级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PVP手术可增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缓解患者疼痛、体力状况及神经功能,较单一PVP手术治疗可维持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腹腔镜下双通道重建手术对早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其胃肠激素的影响。回顾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吻合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两组患者均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2 d的胃肠激素(VIP、MTL、SS)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以及术后1年的体质量。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 d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患者VIP、MTL及SS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患者各项胃肠激素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8%)较对照组(17.50%)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年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双通道重建手术可有效维持早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检查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行腹部CT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观察组另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35.71%的患者CTA显示腹腔动脉血管变异,与术中所见一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管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脑内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将 37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 2 9例 ,无症状组 8例。手术前、术中及术后 5d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 ,系统观察脑内循环改变情况。结果术前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 3种侧支循环类型。有症状组中前交通动脉型占 4 4 8% ,无症状组中前交通动脉型占 87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有症状组狭窄或闭塞侧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血流速度 (Vm)为 (4 8± 7)cm /s,无症状组狭窄或闭塞侧MCAVm为 (6 0± 8)cm /s ,与对侧比较均显著减低 (P <0 0 1) ,且频谱低平呈波浪状 ,波峰变钝。术后 5d行TCD检查 ,两组的侧支循环消失 ,狭窄或闭塞侧的MCAVm与对侧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频谱恢复正常收缩峰特征。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确能改善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部血供 ,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门脉血管造影(3D DCE MR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及门体侧支循环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组病人及51例非肝硬化对照组行3DDCEMRP检查,测量门脉系统各主要干支的径线并比较两者差异;于3DDCEMRP检查前后10 d内,对所有肝硬化症组病人行门脉间接造影,以其结果为标准,分析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组MPV、SPV及SMV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门脉分支级数明显减少;但Child A、B级病人间MPV直径及门脉分支级数的减少无明显差别(P>0.05).同时,3D DCE MRP显示2例门脉主干海绵样变并检出48条肝外侧支血管,与DSA结果相对照,除1例脐静脉开放及1例自发性脾肾分流未见显示外,其余侧支循环在3D DCE MRP上均清楚显影,总符合率为96.0%(48/50).结论3D DCE MRP能较好显示门脉系统的解剖影像,并对曲张静脉、侧支循环显影良好,也是诊断门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方法,对于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92例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皮瓣修复术分为三组,其中行邻指皮瓣修复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70例患者为逆行组,行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的66例患者为背侧支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关节活动度、两点辨别觉、皮瓣感觉功能、患指皮肤颜色、术后并发症及患指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近侧指关节活动度及远侧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组两点辨别觉优于对照组和背侧支组(P<0.05),逆行组与背侧支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三组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数值比较,逆行组>背侧支组>对照组,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三组患指皮肤颜色优良率数值比较,逆行组>背侧支组>对照组,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逆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背侧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了解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侧支循环状态,探讨其在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中的价值。方法7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脾切除术(14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7例)、分流术(17例)和断分流联合术(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PV检查,获得门脉侧支循环血管的清晰图像。结果CTPV重建门脉侧支循环系统。73例患者中,以胃左、食管旁、脾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55例(75.3%),伴有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5例(6.8%),伴有胃短/胃后静脉曲张9例(12.3%),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或栓塞9例(12.3%),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3例(4.1%)。结论CTPV重建可较好地显影门静脉侧支循环状态,结合肝功能分级和门脉血流动力学等资料,有助于术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实现门脉高压症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