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肝紫癜病(peliosis hepatis,PH)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肝紫癜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肝紫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该病病因不明确,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需通过肝脏病理确诊,局灶性肝紫癜病可行手术切除,弥漫性应行肝移植术。结论肝紫癜病是一种罕见的肝良性病变,对非特异性表现的肝脏病变,应考虑此病可能。  相似文献   

2.
肝紫癜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肝血管病变.因其发病率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2014年4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1例因间断肝区胀痛就医患者.术前CT和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细胞性或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待查,肝不典型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待查.患者行肝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紫癜病伴肝细胞腺瘤样增生.术后随访至2014年10月20日,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与肝小静脉闭塞病的区别。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布加综合征与肝小静脉闭塞病的研究报道,结合笔者经验,对两者的区别进行综述。结果布加综合征与肝小静脉闭塞病均表现为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状,后期均可发展为肝硬变。临床上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病因和相应的临床特点,大多数病例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确诊。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影像学检查(如彩超检查)可以辅助诊断,但最终的确诊需要肝穿刺活检后的病理学检查。结论布加综合征与肝小静脉闭塞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生  钟晓刚  宋彬  彭玉兰 《腹部外科》2004,17(4):222-223
目的 探讨易误诊为肝癌的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对被误诊为肝癌及难与肝癌相鉴别的 33例肝良性占位病变的回顾性研究 ,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原因为病史的疏漏与误导、临床表现缺乏特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提高肝良性占位病变鉴别诊断水平的途径在于纠正“肝占位即癌”的错误思维模式 ,切勿疏漏病史 ,进行系统全面的体检 ,以及综合分析检验资料 ,尤其是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及应用肝细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应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肝穿刺活检对血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笔者近3年来应用彩色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对23例HBsAg及AFP均为阴性的肝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23例患者均为B超、CT检查发现占位病变,无临床典型表现。肿瘤大小2~4cm,13例为单发结节,10例为多发结节。其中既往有肿瘤手术病史的11例,均无肝炎病史。经超声引导自动肝穿活检获得明确诊断。无腹壁针道肿瘤种植。提示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血AFP阴性、临床诊断有疑问的患者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志祥  丛壮志  王炜  张辉 《腹部外科》2012,25(6):375-376
目的 探讨肝紫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3例肝紫癜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肝紫癜病影像学上需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瘤等进行鉴别,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亦无特殊治疗.结论 肝紫癜病是一种罕见的肝脏疾病,可累及其他器官,对有破裂出血危险的病人要手术切除,弥漫性病变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术前确诊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总结患者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征表现,通过对比术后肝脏占位件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B超、动态增强CT和动态增强MRI的术前确诊率. 结果 4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标本中经病理诊断原发肝细胞肝癌22例、肝脏巨大再生结节7例、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胆管细胞肝癌、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各2例、肝腺瘤、肝紫癜症和肝内异物反应结节各1例.肝脏B超的确诊率普遍较低,只有20%;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脏巨大再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准确率较低,分别只有45.8%和0,全部病例的确诊率为42.5%;MRI在各种不典型病变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确诊率高达92.5%.结论 某些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应加强对这些病变的认识和鉴别诊断,动态增强MR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47例H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7例肝细胞腺瘤均为单发病变,术前确诊7例(14.9%),误诊为其他性质的肝占位病变40例(85.1%),最后诊断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或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误诊率高达85.1%,其中误诊肝癌11例,肝血管瘤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4例,肝占位性质待查5例.术前经B超、CT、MRI、DSA等影像检查,只能提示肝占位病变,最后确诊仍需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本组47例HCA均无明确诱因,均采取手术治疗,分别行局部切除、肝段、肝叶或半肝切除术.为预防复发或恶变,切缘距瘤体边缘1.0cm以上.本组术后随访45例,随访率达95.7%,随访6年患者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HCA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HCA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机遇性肝脏肿瘤是指由医学影像技术意外发现的一组肝脏占位性病变。本文报告31例机遇性肝脏肿瘤。其中肝血管瘤19例,原发性肝癌7例,其它少见肝脏病变5例。根据病变的性质,可将机遇性肝脏肿瘤分为完全良性(64.5%)、恶性((22.6%)及具有潜在恶变(12.9%)三大类。我们认为详细的病史追询和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及甲胎蛋白测定对本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机遇性肝脏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岁时发现腹部膨隆,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脏肿大,诊断不明确,未作处理。4岁起时有鼻衄,7岁时在外院拟诊“糖原贮积病”。10岁时检查发现“肝占位”,在我院行肝叶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肝腺瘤,恢复顺利,鼻衄自行缓解。20岁时又发现肝内多发占位病变,在外院行Ⅴ~Ⅶ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3个,最大约5 mm×6 mm。病理诊断“肝脏糖原贮积病符合肝腺瘤改变”。第二次手术2年后,外院CT发现“肝左叶占位”,甘油三酯4.15 mmol/L,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欠佳,神志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糖3.24 mmol/L,肝功能:TB 3.8μmol/L,ALB/GLB 4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患者肝脏病变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4例患者中,误诊3例,分别为肝未分化肉瘤、继发性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正确诊断1例,为胆囊癌肝转移。肝未分化肉瘤表现为囊实性占位,周围实性部分及分隔显著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短期内迅速增大;病灶周围无水肿带;可见较多钙化灶。肝继发性淋巴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灶,多数信号均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较低,不伴肝内血管侵犯,伴随肝外淋巴结肿大;少数病灶内见出血。肝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肝脏多发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多样,提示病灶由多种成分组成,处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多数病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表现。胆囊癌肝转移肝移植术后复发表现为肝内稍低密度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稍低密度,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结论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影像学征象各有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上述少见移植肝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病因的肝脏囊性病变的超声、CT和(或)MRI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复习国内外关于不同类型肝脏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研究的文献,以病因为线索,总结其超声、CT和(或)MRI平扫及增强特点。结果肝脏囊性病变种类较多,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且征象间存在重叠,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1)对于单纯性肝囊肿,影像学检查呈水样回声、密度及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囊内无分隔,对比增强无强化。超声和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CT诊断价值不及这二者。(2)胆管错构瘤和Caroli病均表现为多发、广泛分布于全肝的单纯囊性小病变,多数无强化,与胆管是否相通是鉴别的关键征象。(3)相比肝内胆管囊腺瘤,壁结节强化多见于囊腺癌,准确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瘤应结合典型超声、CT及MRI表现。(4)囊性肝转移瘤表现为肝实质内或肝周多发以囊性为主的肿瘤,CT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其密度低于肝实质,增强扫描病变外周环形强化;行MRI检查可与单纯性肝囊肿鉴别。(5)囊性肝细胞癌表现为多房囊实性肿瘤,门静脉内如果出现癌栓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6)未分化胚胎肉瘤的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密度肿块,边缘可有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持续强化;MRI平扫肿块内部信号无特异性,肿块周边呈缓慢渐进性强化。(7)肝脓肿的不同形成时期有其特征性表现,不难诊断,但对于症状不典型时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易误诊;(8)对肝囊型包虫病主要选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在于判断包虫囊的活性,而肝泡型棘球蚴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是CT,MRI检查可于术前评估病变与胆管和血管的解剖关系及判断有无侵犯,MRCP有重要诊断价值。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肝脏囊性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CT和MRI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方法,合理选择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是关键,根据肝脏囊性病变的数目、形态以及是否有实性成分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脓肿患者的CT误诊原因及图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发生CT误诊的肝脓肿患者48例,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误诊为其他肝内病变,12例患者CT图像显示患者病灶周围存在一过性肝段强化。结论肝脓肿患者的CT检查图像表现复杂,临床诊断时应结合肝脓肿的重要征象对CT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肝脓肿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肝囊肿的诊断和处理山东省烟台一O七中心医院七病区(264002)田成武,于永山,姜田军外伤性肝囊肿是肝外伤后引起的一种肝内储留性囊肿,表现为肝内有一个或多个囊肿。多在B超及CT等检查中发现。我院自1990~1994年间共行肝外伤手术30例,8例...  相似文献   

15.
土三七致HBsAg阳性患者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HBsAg阳性HVO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活检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有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和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肝脏CT有地图状密度改变.17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肿胀伴点状坏死;肝窦明显扩张、淤血;汇管区肝小静脉内皮肿胀,管壁增厚,管腔不完全闭塞.17例肝组织活检确诊的HVOD患者肝脏CT检查均有地图状密度改变.发病4周内且仅有少量腹水的15例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白蛋白等治疗,13例症状消失或减轻,而其他患者治疗后仅50%能够好转.结论 肝脏CT检查可替代肝组织活检诊断HVOD,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外生型肝癌的外科处理:附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对外生型肝癌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3例肝外生长型肝部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病变部位肝切除术疗效较好。结论外生型肝癌罕见,以上腹部包块或腹痛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肿瘤切高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ռλ���������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囊性占位病变在临床比较常见。由于不同的囊性占位病变其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鉴别诊断各种不同肝囊性占位病变非常重要。肝囊性占位病变一般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前者包括孤立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通常所称的肝囊肿 )、多囊肝、先天性肝纤维化 (肝纤维囊性变 )和Caroli病等 ;后者包括肿瘤性囊肿 (囊腺瘤或癌 ) ,感染性囊肿 (包括化脓性、阿米巴性和包虫性囊肿 )及损伤性囊肿等。大多数肝囊性占位病变初起时并无症状 (多在体检时发现 ) ,只有在肿块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或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才出现症状。腹痛和腹部肿块是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aroli病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可能与胆道慢性炎症、胆汁淤积有关。其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等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与分型。遵循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Ia型行肝叶或肝段切除;Ib型应取净结石、低位大口径囊肿空肠吻合;对于II型弥漫性病变病人,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无条件行肝移植的II型病人,特别是双侧Ⅰ、Ⅱ级胆管囊状扩张伴结石者,应取净结石,行肝门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对于急性感染期,应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等外引流,在炎症控制后再行肝叶或肝局部切除等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CT诊断肝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影像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皆经临床诊断、术后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肝结核分为三种亚型:①肝浆膜型24例,为肝包膜增厚及包膜下孤立或多发丘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或无强化。②肝实质型36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21例、结节型5例、肝囊肿型10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实质多发、散在大小不一的粟粒或小结节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孤立性低密度区,病变实质无明显强化或环形边缘强化。肝囊肿型表现为大小不等囊肿样病变,圆形或不规则形,增强扫描无强化,境界清晰。③混合型8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及肝实质型表现。所有病例均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结论 CT表现为粟粒影、大小不等囊性灶、孤立低密度区及肝包膜下丘状低密度区,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特别是合并胸内结核、多浆膜腔结核时,高度提示肝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