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感染仍是肝移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其特点为发病早,90%的真菌感染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1-3],发病率为20%~50%,明显高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与感染细菌和病毒比较,肝移植受者感染真菌死亡率明显偏高,为38%~40%[2-3].由于肝移植真菌感染诊断困难,治疗机会不易把握,病死率高.我们就肝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使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真菌感染仍是主要并发症和死因之一.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为6%~38%,而其死亡率高达40%~100%[1,2].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现就我院器官移植中心的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以达到良好治疗目的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1997 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156 例肝移植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56 例肝移植患者,有14例发生真菌感染,占9.0%;死亡7例,占50.0%.其中白色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2例,曲霉菌8例,毛霉菌1例.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8 /14,57.1%),血液(5/14,35.7%)和腹腔(1/14,7.1%),泌尿系统少见(0/14,0%).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3.1%,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7.7%,卡泊芬净治疗有效者7.7%,总有效率为53.8%.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等药物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4例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并对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74例肝移植病例中,肺部真菌感染受者占14.9%(11/74)。1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8例治愈,治愈率为72.7%;3例死亡,病死率为27.3%。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无典型的临床特点,容易干扰临床诊断,应引起肝移植中心医师的足够重视,尽早鉴定菌种并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半所施行的118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44个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6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2.0%。共分离出49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7.1%)。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3.6 d。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7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 h,胸腔积液,ICU留观时间≥5 d,使用抗生素≥3种且时间≥2周等是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其真菌感染率低于未预防用药者(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提示有效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对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6%,感染死亡率为14.3%;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发生率为33.3%,其次是血液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0.1%,泌尿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较为少见;共分离出病原菌157株,以革兰阴性菌(74株,4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6株(35.7%),真菌24株(15.3%).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感染是肝移植围术期的第一死亡原因,有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30%~40%之间[1]。由于术中侵袭性操作,术后免疫抑制药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受体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尤以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常起病隐匿,后果严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念珠菌感染死亡率在40%以上,深部曲霉菌感染的死亡率达到了90%[2]。本文通过回顾本院6年来183例次肝移植术后患者在ICU行监护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于肝移植术后ICU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一般资…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 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376例成人肝移植,对术前、术中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冈素的59例患者采用IL-2(interleukin-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对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调整其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共有36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9d(4~75d),其中无临床症状仅真菌培养阳性16例,20例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1/20,55%)为主,4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真菌菌株培养多为白色念珠菌(24/41,58.5%)。16例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20例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减药或停药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真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术前或术中存在真菌易感因素患者应采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同时,应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监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所施行的679例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受者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真菌感染防治方案不同将679例分为3组,A组:常规经验防治,共394例,所有受者术后常规使用氟康唑2周;B组:结合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防治,共151例,术后1周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CD4+细胞/CD8+细胞比值<1.0的受者,维持血Tac浓度在较低水平,给予氟康唑口服2周;C组: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和CD4+ T淋巴细胞ATP值进行个体化防治,共134例.分析各组真菌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真菌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A、B、C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依次下降,分别为28.9%、21.2 %和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16.7%、12.5%和3.8%,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依次下降,分别为28.4%、17.2%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真菌感染病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47±43)×106/L)计数<100×106/L的受者病死率高达50.0%,计数为(100~200)×106/L者的病死率为2.4%(1/41),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ATP值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真菌感染病例的ATP值为(117±61)μg/L.结论 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ATP值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个体化免疫调节,制定个体化真菌感染防治方案,是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降低真菌感染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监护的改进及手术方式的标准化,新型免疫制剂的应用,使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胆道并发症在不断成熟的肝移植技术中日益突出,其发生率约为10%~50%,约6.0%~12.5%的胆道并发症需要进行再次肝移植,病死率19%[1],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使用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人进行了有效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