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胫骨骨干端截骨延长对胫骨生长板和纵向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胫骨骨干端截骨和延长的动物模型;拍摄标准胫骨放射照片以测量其长度,胫骨远近端骨骺生长板做成组织切片以测量其厚度。[结果]胫骨中部骨干行单纯截骨后,增加胫骨纵向生长和胫骨远近端骨骺生长板的厚度,胫骨中部骨干行截骨延长后,胫骨纵向生长和胫骨远近端骨骺生长板的厚度没有改变。[结论]胫骨骨干截骨延长术不会妨碍胫骨的纵向生长。  相似文献   

2.
椎体软骨终板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椎体软骨终板为椎间盘与椎体间的一层薄的透明软骨,其不仅同椎体的纵向生长密切相关,而且椎体软骨终板通路是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主要途径,对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脊柱发生病理变化时,椎体软骨终板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骨骺牵拉分离延长肢体是一种新方法。从1958年Ring首次动物实验到1969年苏联学者用于临床、1981年意大利学者临床应用成功,不过10多年的历史。骨骺牵拉分离只要做个经皮穿针小手术,肢体延长后功能良好,值得研究推广。长骨骨骺的结构与功能长骨的骨骺包括骨骺软骨及其骨化中心、骺板(即生长板)和干骺端。生长板位于骨化中心与干骺端之间。成年之前,生长板通过软骨内化骨,逐渐向干骺端推延,使骨干增长;成年后,生长板完全骨化,在长骨纵剖面上仅留下线状痕迹,称为骺线。  相似文献   

4.
骨骺尚未完全闭合的恶性骨肿瘤患儿的保肢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因为在四肢长骨端的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切除时需要切除受累的骨骺生长板。而治疗后对侧健康骨骼继续生长可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继而可引起跛行、下腰痛、代偿性脊柱侧弯、骨盆倾斜和步态异常等一系列并发症^[1]。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对椎体骨折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负重功能依赖于椎体的组织结构特性及各种活动中的承重情况。随着机体衰老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椎体小梁骨强度及椎体结构的负荷能力都出现下降。椎体周围肌肉韧带系统的退化也对椎体负重产生不利影响。当椎体不能承受内部的应力 ,椎体骨折就随之发生。本文将对骨质疏松对椎体骨折的内在影响机制及其预防措施作一综述。1 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正常人的椎体主要由小梁骨构成 ,小梁骨彼此纵横交叉形成椎体的初级结构。当外力作用于脊柱 ,产生的压缩力通过椎间盘传导到椎体终板 ,由小梁骨中心向四周发散 ,在椎体内部形成应力[1] 。如果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柱侧弯时椎体和椎间盘出现凹侧低、凸侧高的楔形变,造成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而在应用PRSS侧推矫形后不对称应力相应减少。本实验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PRSS矫正脊柱侧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椎体模型选择铝材,椎间盘及韧带模型材料选择聚碳酸脂,建立5个椎体、4个椎间盘的脊柱模型并模拟轻度侧弯情况,分别取纵向载荷为0kg、5kg、10kg、15kg、20kg,横向载荷分别为0kg、3kg、6kg、9kg、12kg。按原型矫正过程的载荷,进行加载试验,利用光弹性法及应变电测法测量了模型应力。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并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结果]脊柱受矫正力后,脊柱处于纵向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状态,界面法向应力分布明显改变,凸侧的法向压应力增加,凹侧的压应力降低并可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值与矫正力成正比关系。在一定的矫正力作用下,模型凹侧压应力值逐渐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而凸侧依然是压应力,并且应力值比施加矫正力前更大。[结论]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随着矫正力的增加,凸侧的压应力增大,同时凹侧的压应力迅速减小并可产生拉应力。这样可促进凹侧骨的生长,抑制凸侧骨的生长,使脊柱生长变直,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曲轴现象(Crankshaft Phenomenon)指骨骼未发育成熟的患者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后方获得坚固融合而脊柱前方继续生长,从而脊柱畸形加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矫正度丢失、椎体旋转加重、肋骨隆起增加。Sanders等认为曲轴现象是后路坚固的脊柱融合后,椎体的生长中心发生部分骨骺阻滞而导致的脊柱生长不平衡,从而引起脊柱畸形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89-1994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通过Mimics及ANSYS相关软件对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脊柱稳定性及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正常健康成人志愿者,对其腰椎进行薄层CT平扫,得出相关数据,将其导入Mimics中进行建模,划分网格,建立体模型,材料赋值,得出正常下腰椎模型。通过布尔剪切等功能,模拟手术,建立正常模型、MED摘除手术模型,小开窗手术模型及关节突摘除手术模型。将四组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同样的应力载荷模拟,得出相应的移位云图、应力云图、压力敏感云图,统计云图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后路椎板切除面积增大,椎体应力移位明显变大,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椎体的应力集中部不因后路手术而改变,而椎间盘切除后压力分布对椎体应力负荷的移位及应力改变较小,达到良好的远期生物力学效果。[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最小,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脊柱侧弯脊柱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弯被定义为脊柱相对正常中心线明显地弯曲伴椎体异常旋转。它在冠状面上出现不对称弯曲,在横断面上有异常旋转。所以一个合格的脊柱侧弯动物模型应具有人脊柱侧弯的特征性变化,并且简单易行,有可重复性。我们是通过单纯于兔肩胛骨与同侧股骨大转子间连以钢丝,使脊柱发育成侧弯且进行性加重椎体旋转,出现三维结构变化但不直接损伤脊柱,3组幼兔固定后3、4、5个月分别用过量异戊巴比妥钠予以处死,观察脊柱结构变化:顶椎出现楔形变并旋转;骨盆倾斜;椎间盘髓核移向凸侧;凹侧椎体生长骺板变薄,柱状增殖细胞层变得紊乱;凸侧椎板变宽而短,对侧窄而长。横断面上顶椎前后径在凹侧增宽,骨小梁密集。实验结果表明凹侧椎体生长骺板受到超高的压力而凸侧骺板受力相对小。因此凹侧骺板由于逐渐增加的超高力的作用从而使纵行生长受到抑制,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基础研究早就发现,发生脊柱侧弯以后,在病儿的生长期和青春发育期间,都可看到脊柱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如椎体楔形变、凸侧椎弓根变短、凹侧椎弓根及椎板变厚、脊椎转向凹侧,由于存在着不对称生长的结果,不对称生长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不管何种病因,脊柱侧弯一旦形成,机械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侧弯脊柱凹侧产生压应力,凹侧椎间隙受压变窄,相反,凸侧产生张应力.在Hueter-Volkmann定律作用下,压应力使凹侧椎体的软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成熟和退化提前和加速,从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提前终结,而凸侧则相反,造成脊柱侧弯两侧不对称生长,脊柱侧弯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