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联合经皮内镜空肠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用于治疗普通外科多种疾病的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12例普通外科疾病患者行PEG联合PEJ治疗,其中术后胃瘫2例,胆汁回输4例,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不全梗阻6例。结果:12例PEG及PEJ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成功率100%。2例造瘘管周围感染,患者PEG/J管发挥作用后逐步停用原有鼻胃(肠)管,改静脉营养补液为肠内营养补液,患者病情明显好转,9例带管出院,3例病情恢复后拔除PEG/J管,瘘口愈合,起到了替代原有鼻胃(肠)管的治疗作用;患者带管期间原有的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满意度高于传统的经鼻胃(肠)管。结论:PEG/J管是建立胃(肠)腔与外界通道的一种非常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方法,PEG置管可替代普通外科中大部分较长期的经鼻置胃(肠)管和手术胃(肠)造瘘置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gastrotomy,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6年4月行PEG胃肠营养97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34例。结果131例共行PEG、PEG加PEJ 146例次,其中PEG 112例次(15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3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5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31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3.
腹壁不透光病人进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于1980年由Gauderer和Ponsky介绍并应用于临床….主要代替手术胃造口,适用于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1984年,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PEG基础上发展而来,适用于胃瘫、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及易发生反流误吸者,既可  相似文献   

4.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121例患者予以PEG和PEJ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共行PEG、PEG加PEJ 134例次,其中90例(103例次)PEG胃肠营养(13例行造瘘管置换);3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4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行胃引流以及空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10例,采用拖出法施行PEJ,术后通过PEJ的胃引流管进行胃内减压,通过PEJ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10例PEJ均操作成功,未发生出血、窒息、腹膜炎、瘘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空肠营养管尖端易位1例次,切口处少量渗液感染1例次,均成功处理。PEJ术后平均(23.1±9.3)d胃动力恢复,可夹闭胃引流管。术后1~2 d均可以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术后平均(6.3±2.8)d摆脱肠外营养支持。术后平均(41.4±10.8)d拔除PEJ管,体重较术前增加(3.5±1.8)kg,恢复经口饮食。结论PEJ既可以进行胃减压,又可以进行空肠营养,可应用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目前已广泛在临床使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的临床应用,在我国PEG已有临床应用报道,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的临床应用还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微创胃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胃造口术的经验。方法 1996年1月~2011年2月,行微创胃造口术15例。2例食管癌因为食道梗阻,行免气腹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胃造口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LAPG),其余13例行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结果 PEG手术时间10~15 min,免气腹LAPG手术时间分别为52和43 min。术中、术后均无胃腔和腹腔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结论 PEG和免气腹LAPG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的胃造口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联合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5月,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引起营养不良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66例,在本院内镜中心行PEG,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内镜下胃造瘘术,平均耗时20min。术后跟踪随访,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造瘘管最长留置时间2年。5例患者发生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6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发生造瘘管旁渗血,对症处理后治愈。无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其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Jiang ZW  Wang ZM  Li JS  Li N  Wu SM  Ding K  Liu BZ  Huang Q  Li Q  Jia YH  Zho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8-2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方法2 0 0 1年 5月— 2 0 0 4年 4月间 ,共行 12 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其中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 ,4 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 (PED) ,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期肠内营养 88例 ;胃肠减压 2 5例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 5例 ;围手术期应用PEG 2例 ,术前行胃肠减压 ,术后行长期肠内营养。PEG操作时间平均 (9± 4 )min ,PEJ平均 (17± 6 )min ,DPEJ为 2 0min ,2例PED分别为 10和 12min。技术成功率 98 4 % (12 0 / 12 2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 8% (1/ 12 0 ) ,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 7 5 %(9/ 12 0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操作简便、有效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和/或胃肠减压的微创手术方法。自1981年第一例PEG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但长时间(病程1个月以上)存在吞咽障碍或不愿进食的患者。PEG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欧洲肠外肠内营养指南(ESPEN)指出,PEG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为少见,约1%~4%,术后因患者持续激动造成穿刺部位广泛出血、PEG胃腔内垫片短时间脱出至皮下的并发症更是未见报道。鉴于该并发症罕见、发生原因特殊,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2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行PEG术后置管3d~3个月14例;置管3个月以上10例,其中置管1年以上4例;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2例,造瘘管脱落2例,胃潴留l例,脾破裂1例。结论: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恶性肿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6月,27例早期及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8例。术区及切口用氟尿嘧啶(5-FU)蒸馏水冲洗,术后TNM分期Ⅱ期及以上予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FU(FOLFOX)方案化疗。结果 27例腹腔镜辅助胃部分及全胃切除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D1清扫8例,D2 19例。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240和370 min、260~390(338±126)min、220~350(276±95)min、35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180和230 ml、50~260(138±80)ml、80~300(112±76)ml、250 ml。清扫淋巴结分别为30和45枚、25~38(30±9)枚、21~43(31±11)枚、40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和5 d、2~5(4.5±1.4)d、3~5(4.1±1.0)d、5 d,下床活动时间分别4和5 d、3~5(3.5±1.1)d、2~5(3.2±1.0)d、6 d,进流质时间为6和7 d、5~8(6.2±1.3)d、4~7(5.9±1.1)d、7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和12 d、9~11(9.2±1.1)d、7~12(8.2±1.3)d、12 d。术后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A期9例,ⅢB期5例。23例术后随访4~57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16例〉12个月。7例死亡,术后生存9~52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24例经皮内镜胃-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自1980应用于临床,主要替代手术胃、空肠造口,为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目前PEG在美国临床应用广泛,而我国广大医院尚未推广。本院2004年自南京军区总医院学习PEG技术,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总结24例危重患者实施PEG/PEJ的临床应用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65±14)岁;晚期胃窦癌17例,胃癌术后复发15例(其中毕I式吻合8例),十二指肠癌4例,壶腹周围癌7例,转移性肿瘤13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8.2%(55/56)。49例患者(87.5%)在支架置入1~3(2±1)d后开始进流质饮食,进食半流质的时间为4-9(6±2)d;42例(76.4%)患者在支架置入10~16(13±3)d后开始进普通饮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疼痛14.5%、支架移位1.8%和出血25.5%,无穿孔。截至2008年1月20日,53例(96.4%)接受了随访,生存期14~332(139±15)d,中位生存期135d。支架通畅率94.3%(50/53),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43d、158d和190d出现了再狭窄,通过再次置入金属支架后好转。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胃镜直视下胃造瘘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1979年Ponsky等首先开展的,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对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患者,全胃肠内营养更安全、经济,有利于维护患者肠道功能。传统的胃造瘘需在麻醉下开腹手术,创伤大,而经皮胃镜直视下胃造瘘术,既避免了开放手术,又减少并发症,管饲安全方便,易于护理。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2月施行20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3月至2009年7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77例,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共77例患者,男43例,女34例,年龄24—90(65±14)岁。其中晚期胃窦癌24例,胃癌术后复发19例(其中毕Ⅰ式吻合10例),十二指肠癌7例,壶腹周围癌7例,转移性肿瘤20例。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3.5%(72,77),59例(81.9%)在支架置入1.3d后开始流质饮食,进食半流质的时间为4~9(5±3)d,其中52例(72.2%)患者在支架置入10~16(13±3)d后开始普通饮食。并发症包括疼痛(15.3%)、支架移位(2.8%)、出血(22.2%)。截至2009年8月30日,获随访率94.8%(73/77),中位生存期135(13~336)d。7例患者出现了再狭窄,支架通畅率90.3%(65/72),再次置入金属支架后好转。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该文总结3例慢性肾脏病婴幼儿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 探索应用PEG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安全性、可行性。随访中病例1和病例3的体重、身高均有明显改善;病例2随访3个月时因心搏骤停死亡, 身高、体重无明显改善。3例患儿在PEG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改善, 治疗期间均未发生PEG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红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3):69-70
对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肠内营养,结果10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置管19~90(50.0±32.0)d,仅2例出现造瘘口皮肤感染,换药后恢复正常。提出重视PEG术前护理,术后做好喂饲护理,造瘘口以及PEG导管的护理,是保证PEG肠内营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体会。方法由腹腔引流管内含有胆汁或右上腹穿刺抽出含有胆汁的液体,可确诊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中4例因十二指肠残端附近的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腹膜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疗法。对引流不通畅、并发腹膜炎的8例患者,再次手术清洗腹腔后,经残端瘘口放置十二指肠引流管。同时在上段空肠放置营养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4例保守疗法患者,术后15~20 d拔除双套管引流;8例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15~28 d拔除十二指肠引流管。腹壁戳口均在拔管后2~3 d闭合。结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应在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术中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满意者,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支架置入或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治疗颈段高位食管狭窄2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或经皮穿刺胃造瘘在颈段高位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食管狭窄位于C7~T3 13例,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球型单丝编织带膜的镍钛合金支架;食管狭窄位于C7以上7例,在内镜(1例)或X线透视引导下(6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置入食管内支架13例,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改善0级10例,Ⅰ级3例。5例食管一气管瘘封堵成功。2例术后l周支架向下轻度移位,但仍能覆盖病变全长,未做处理。支架置入11例随访l~30个月,平均18个月,食管再狭窄3例,死亡8例,无支架嵌入气管诱发食管一气管瘘发生。经皮穿刺胃造瘘术7例,均在术后2d经饲管注入胃肠营养液及流质食物。1例术后1周出现造瘘口周围红肿感染,1例5个月造瘘管松动,无腹腔感染、腹膜炎和造瘘口内瘘等并发症。经皮穿刺胃造瘘7例随访1~18个月,5例死亡。结论颈段高位食管狭窄并非内支架置入治疗禁区。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