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膀胱切除术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膀胱切除术的87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是否保留女性生殖器官分为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组(52例)和传统组(35例)。两组年龄、既往疾病史、BM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学特征、术后恢复情况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尿路改道方式、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情况、平均住院日和术后病理分期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组[(371.71±108.72)min vs.(294.42±93.67)min,P=0.001];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1.81)d vs.(5.77±3.83)d,P=0.019)]。两组在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在高危膀胱癌患者(≥T_3N_0M_0和/或G_3)中,两组在预后方面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膀胱切除术在预后方面可以与传统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媲美,即使是在高肿瘤分期和(或)肿瘤分级中。这种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手术技术能极大的保留女性生殖功能,更好的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一些经过特定选择的女性膀胱癌患者,应尽可能行保留女性生殖功能的膀胱全切术,当然要注意该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47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其中开放组33例,腹腔镜及机器人组各7例,对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肿瘤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及机器人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较开放及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552.86±145.80)min vs.(474.55±90.22)min vs.(468.43±39.88)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235.71±102.93)mL vs.(1090±629.37)mL vs.(457.14±171.82)mL;P=0.001、P=0.02]。机器人组患者术后平均进食及住院时间较开放组显著缩短[(4.57±1.62)d vs.(7.55±4.99)d,P=0.03;(13.29±4.62)d vs.(33.48±26.92)d,P=0.002],与腹腔镜组相比均无差异(P均>0.0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联合体外Studer原位新膀胱安全可行,相较于开放及腹腔镜,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势,且肿瘤治疗效果与开放及腹腔镜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膀胱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组(Tm-Yag laser组)患者60例,TURBT患者60例(TURBT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颜色变清亮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6个月的短期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2.25±1.95)mL vs.(8.21±6.81)mL,P=0.001)、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颜色变清亮时间[(7.58±9.83)h vs.(34.67±18.20)h,P=0.001]、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31±1.33)d vs.(4.64±1.15)d,P=0.044]、术后住院时间[(4.31±1.32)d vs.(5.67±1.54)d,P=0.034]、1年复发率方面Tm-Yag laser组(1.67%vs.13.33%,P=0.032)显著优于TURB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神经反射以及膀胱穿孔都发生在TURBT组。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术可以避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远期复发率,安全,可以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气膀胱腹腔镜下输尿管再植术与开放术式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总结气膀胱手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的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70例的资料,分为气膀胱组和开放组,每组35例,分别行气膀胱腹腔镜Cohen’s输尿管再植术和开放Cohen’s输尿管再植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气膀胱组患儿手术切口大小(1.5 cm vs.4.0 cm)、术中出血量(2.0 mL vs.10.0 mL)均小于开放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185.3±54.2)min vs.(150.5±45.5) min];气膀胱组术后血尿时间(4.7±2.1)d、尿管留置时间(11.9±4.0)d、疼痛评分(d1:2.5±0.7,d3:1.5±0.6)、尿频尿急发生率(3%)均小于开放组[(6.0±1.3) d、(14.1±3.8) d、(d1:5.3±0.9,d3:2.9±0.6)、(17%)];气膀胱组患儿术后切口满意度(100%)大于开放组(89%);两组患儿均无术后反流复发。结论 两组患儿手术疗效显著。与开放手术相比,气膀胱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行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或电切术的163例患者,其中85例行激光切除术(激光组),电切组7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1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激光组与电切组手术时间[(24.2±2.4)min vs.(29.7±2.4)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83±0.96)d vs.(3.19±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19.5±3.7)mL vs.(26.5±2.3)mL]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术后3年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激光切除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镜下膀胱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的替代术式,并且激光切除术可获取完整的术后病理组织,对于判断预后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新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22例(腔镜手术组),同期经右胸腹食管癌切除术18例(开放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腔镜手术组住院总费用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高[(78 181.5±8 958.8)元vs(.61 717.2±35 159.4)元,Z=4.078,P=0.000];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292.0±74.8)min vs(.256.1±41.0)min,t=1.838,P=0.074],术中出血量[(447.7±597.0)ml vs.(305.6±125.9)ml,Z=0.401,P=0.688)],淋巴结清扫总数(230枚vs.215枚,t=1.714,P=0.0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5/22)vs.33.3%(6/18),χ2=0.559,P=0.498],术后恢复进食时间[(8.5±3.5)d vs.(11.1±9.6)d,t=1.202,P=0.237],术后住院时间[(11.6±5.7)d vs.(13.3±9.4)d,t=0.680,P=0.50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手术组按开展该手术时间先后分为早期10例和后期12例,做分层分析,后期患者手术时间较早期患者显著缩短[(262.9±64.9)min vs(.327.5±73.0)min,t=2.197,P=0.040],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2.9±64.9)min vs.(256.1±41.0)min,t=0.353,P=0.727]。后期患者术中出血量也较早期患者显著减少[(220.8±149.9)mlvs.(720.0±808.0)ml,Z=3.279,P=0.001)],与开放组相比也为少[(220.8±149.9)ml vs.(305.6±125.9)ml,Z=2.089,P=0.037]。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功能型助手与支架型助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2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支架型助手组(对照组),62例为功能型助手组(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及近期随访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支架型助手组相比,功能型助手组手术时间短[(208.1±34.8)min vs.(259.4±37.9)min,P<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多[(30.2±7.4)枚vs.(26.0±6.4)枚,P=0.001],术中出血量少[(115.0±61.9)mL vs.(200.5±71.5)mL,P<0.001],切口短[(6.7±0.8)cm vs.(8.1±0.6)cm,P<0.001],首次进食流质早[(4.7±1.1)d vs.(5.2±1.3)d,P=0.033];两组首次排气时间[(3.8±0.9)d vs.(4.1±1.2)d,P=0.116]、引流管拔除时间[(9.0±2.5)d vs.(8.2±2.8)d,P=0.096]及术后住院时间[(10.7±2.8)d vs.(9.9±2.5)d,P=0.1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型助手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优势明显,与支架型助手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等优势,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改良组(25例),其中对照组行经典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注意对膜部尿道括约肌、神经血管束加以保留。结果①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为(265.1±27.8)min vs.(302.4±46.5)min,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为(403.9±156.2)ml vs.(485.3±121.6)ml,P〈0.05。②改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例(90%),P〈0.01。③两组间最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期膀胱内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改良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为(22.9±7.6)ml vs.(45.3±12.4)ml,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3±3.5)ml/s vs.(14.9±3.2)ml/s(P〈0.01或P〈0.05)。④改良组患者勃起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4%vs.46.7%),P〈0.05。⑤改良组与对照组间2年生存率(87.5%vs.78.6%)、5年生存率(66.7%vs.71.4%)和平均生存时间(52.6±8.2)个月vs.(56.9±7.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可达到肿瘤根治目的,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储尿、排尿、控尿功能,有效保护患者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2月42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46例开腹手术行子宫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03.4±118.2)ml vs.(407.6±120.2)ml,t=-4.094,P=0.000],切除淋巴结多[(27.5±5.1)个vs.(20.6±4.3)个,t=6.881,P=0.000],术后排气早[(1.5±0.5)d vs.(2.1±0.6)d,t=-5.069,P=0.000];2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50例完全腹腔镜手术,58例开腹手术。2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393.5±72.9)min vs.(247.0±61.9)min,t=11.300,P=0.000],胰肠吻合时间长[(47.2±9.2)min vs.(28.5±7.0)min,t=11.951,P=0.000],而术后排气早[(3.4±1.0)d vs.(4.6±1.2)d,t=-5.534,P=0.002],进流食早[(5.1±2.3)d vs.(7.5±2.2)d,t=-5.280,P=0.000],拔除胃管早[(5.1±2.2)d vs.(9.4±4.2)d,t=-6.878,P=0.000],下床活动早[(2.0±1.2)d vs.(3.3±1.1)d,t=-5.928,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4.7±5.4)d vs.(18.9±10.5)d,t=-2.515,P=0.046],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vs.13.8%,P=0.007)。2组术后B级及以上胰漏(22.0%vs.15.5%)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6.0%vs.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恶性肿瘤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分期和R0切除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6例恶性肿瘤随访3~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2组术后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均无显著性(log-rankχ^2=0.010,P=0.921;log-rankχ^2=0.148,P=0.701)。结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等方面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和传统开腹技术在乙状结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腔镜(HALS组)62例,开腹组53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结果HALS组与开腹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5.1±4.6)枚和(16.8±6.4)枚(P=0.163);两组的肿块切缘分别为(4.1±1.8)cm和(4.3±1.7)cre(P=0.601):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4±32.0)min和(126.7±37.4)min(P=0.510)。HALS组术中出血量(62.6±35.4)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168.9±137.1)ml(P=0.000);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1/62.为肺部感染1例),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1.3%(6/53,分别为吻合口瘘1例.腹盆腔感染2例和切口感染3例)(P=0.03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2.3±0.8)d比(3.3±1.1)d,P=O.000];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8.8±2.7)d比(12.6±8.0)d,P=0.001]。结论手辅助腔镜用于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可达到同样的近期根治效果,并具有安全、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对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造口比率、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切口长度短[(6.8±1.1)cm比(16.0±1.4)cm,P0.01],术中出血少[(58.8±11.6)ml比(120.3±13.9)ml,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7±0.7)d比(3.5±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2±3.1)d比(15.1±2.6)d,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低[2.2%比15.8%,P0.01],但手术时间稍长[(172.0±16.2)min比(141.0±12.1)min,P0.01]。两组在造口比率[19.6%比18.8%]、切除标本长度[(18.7±1.2)cm比(18.1±1.0)cm]、清除的淋巴结数量[(16.0±2.2)枚比(16.3±2.9)枚]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病人肛门功能正常率达94.1%,开腹组为9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5.2%,总生存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是否能使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LRP)治疗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根治术前通过穿刺活检及MRI诊断为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31例。其中术前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2例,年龄(65.67±5.123)岁,未经内分泌治疗19例,年龄(66.58±8.520)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吻合口漏尿等情况。结果 31例手术均无中转开放及二次手术。新辅助治疗组手术时间[(176.84±54.875)min vs.(66.58±8.520)min,P=0.032]和术后住院时间[(9.50±2.505)min vs.(13.87±5.987)min,P=0.048]缩短,术中失血量[(165.68±79.746)mL vs.(13.87±5.987)mL,P=0.013]减少。治疗组肿瘤切缘阳性率(8.33%vs.26.32%,P=0.001)和清扫淋巴结阳性率(17.14%vs.38.18%,P=0.03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并不能降低术后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RLRP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并且减少术中出血,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影响,以期为肥胖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处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BMI≥28 kg/m2(n=12),对照组BMI<28 kg/m2(n=2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肿瘤病理分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50.9±26.8)min vs.(121.7±24.1)min,P=0.027]、出血量[(159.4±55.6)mL vs.(117.2±55.3)mL,P=0.042]、排气时间[(3.2±0.8)d vs.(2.4±1.1)d,P=0.034]、术后住院时间[(9.9±4.6)d vs.(7.3±2.7)d,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12 vs.3/22,P=1.000)、淋巴结检出数量[(15.8±2.2)vs.(16.5±2.2),P=0.380]、淋巴结阳性数量[(2.8±1.6)vs.(3.1±2.1),P=0.670]、肿瘤TMN分期[(3/12、4/12、5/12)vs.(6/22、6/22、10/22),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直肠癌患者腹腔脂肪较多,容易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线形吻合器与圆形吻合器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布朗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布朗吻合)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线形吻合器组(n=58)与圆形吻合器组(n=58),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短期恢复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分析线形吻合器与圆形吻合器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病理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形吻合组手术时间[(212.93±32.09)min vs.(242.26±34.90)min,P<0.001]、吻合时间[(44.03±2.66)min vs.(70.50±3.33)min,P<0.001]短于圆形吻合组,线形吻合组术后3 d内胃管引流量[(50.34±39.64)mL vs.(67.84±49.71)mL,P=0.038]少于圆形吻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73.66±25.38)h vs.(85.48±16.63)h,P<0.001]、首次试饮水时间[(3.59±0.50)d vs.(4.29±0.62)d,P<0.001]早于圆形吻合组,线形吻合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9.27±3.52)vs.(10.78±3.35),P=0.020]及术后3 d内最高体温[(37.57±0.49)℃vs.(37.75±0.48)℃,P=0.044]均低于圆形吻合组,术后上消化道造影线形吻合组吻合口宽度[(1.5±0.00)cm vs.(0.98±0.092)cm,P<0.001]宽于圆形吻合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布朗吻合)中使用圆形吻合器与线形吻合器完成消化道重建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线性吻合器相较圆形吻合器在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因非恶性妇科疾病行LAVH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意愿分为单孔和三孔组各30例。单孔组使用一次性单孔套管穿刺系统。比较2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肠管、输尿管、膀胱或大血管损伤。单孔组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少[(17.1±6.5)vs.(20.9±8.1)g/L,P=0.045];2组手术时间[(73.1±24.3)vs.(70.3±22.1)min,P=0.639],子宫重量[(311.2±185.3)vs.(339.4±234.3)g,P=0.607],排气时间[(34.1±5.8)vs.(34.2±4.7)h,P=0.961],总住院时间[(4.1±1.1)vs.(4.3±1.0)d,P=0.5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例vs.3例,P=1.000)差异无显著性。2组术后短暂性麻痹性肠梗阻3例(单孔组2例,三孔组1例),盆腔血肿2例(2组各1例),败血症1例(三孔组),未出现与穿刺器相关的并发症(如脐疝)。结论单孔LAVH显示术中出血较少及几乎无瘢痕的优势,与三孔手术结局及并发症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直线切割吻合器与圆形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中的安全性与卫生经济学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192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并Roux-en-Y式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肠吻合所用吻合器材类型,将患者分为直线切割吻合器组(A组,n=40,20.8%)与圆形吻合器组(B组,n=152,79.2%)。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及卫生经济学的差异。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59.75±38.397)mL vs.(63.29±67.792)mL,(P=0.752)]、手术时间[(249.28±65.72)min vs.(255.03±62.67)min,P=0.609]、淋巴结清扫数量[(30.68±11.74)枚vs.(32.43±12.61)枚,P=0.429]、Ⅱ度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7.5%(3/40)vs.7.9%(12/152),P=0.934]、手术耗材费用(中位数:30758元vs.32749元,P=0.064)及住院费用(中位数:70759元vs.70851元,P=0.527)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46±0.767)d vs.(3.98±1.190)d,P=0.013]、首次进流食时间[(4.32±1.029)d vs.(4.91±0.996)d,P=0.020]、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6.00±0.882)d vs.(6.56±1.764)d,P=0.008]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中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或圆形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均是安全、可行的,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更短,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