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颧骨颧弓骨折微创快速牵引复位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一种颧骨颧弓骨折微创快速牵引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颧骨颧弓骨折微创快速牵引复位固定器,对28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微创快速牵引复位固定术,术后牵引固定3~7天.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该方法达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固定相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目的,大大简化了手术,节省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既安全,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谆  李明勇  于海涛  霍莉  隋继强  徐娜  张静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85-286,i0005
目的:研制一种便捷实用的颧骨颧弓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方法:在自行研制的颧骨颧弓骨折微创快速牵引复位固定器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结果:改进型颧骨颧弓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较原器械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结论:改进型颧骨颧弓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更加便捷实用,实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持续牵引复位固定相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皮冠状切口治疗各类颧骨颧弓骨折的实用性及美学意义。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充分暴露颧额缝、颧骨体及颧弓,复位颧骨颧弓后以微型钛板固定,口腔内辅助切口固定颧颌缝。所有患者经10个月~1年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7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开口度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骨折复位充分,面部不留瘢痕,损伤面神经机会极少,但要注意皮瓣翻开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技术治疗颧弓“M”型骨折同时伴颧骨线性骨折.方法:收集整理2007年01月至20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颧弓“M”型骨折同时伴颧骨线性骨折80例.均采用经颞部小切口入路行颧弓颧骨骨折复位,并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治愈77例,占96.2%;良好3例,占3.8%;未愈0例.结论:经颞部小切口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颧弓颧骨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更符合微创外科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耳屏前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单侧颧弓骨折7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10例,均采用经耳屏前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双侧颧部对称,无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耳前隐匿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复位以及常规开放复位的方法对颧弓颧骨骨折病患进行治疗,研究微创治疗颧弓颧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0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进行颧弓颧骨骨折治疗的80例病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均为治疗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同期80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在治疗组采取微创复位治疗方法对颧弓颧骨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在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复位的方法对颧弓颧骨骨折病患进行治疗,研究治疗前后张口受限情况、骨折对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骨折解剖位愈合情况、面部对称情况、治疗有效率、感觉神经恢复情况、病患满意度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研究治疗前后张口受限情况、骨折对位情况以及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骨折解剖位愈合情况、面部对称情况、治疗有效率、感觉神经恢复情况、病患满意度情况以及恢复时间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创治疗颧弓颧骨骨折与常规方法的比较,创伤更小,术后不易复发,恢复情况较好,总体效果更加显著,极具安全性,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下颧骨颧弓缩小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对41例颧骨颧弓复合体肥大的患者采用微创下颧骨颧弓缩小术,术中应用MEDIKAN微动力面部改形手术系统,在微创下将颧骨根部及颧弓后侧截断,使游离的颧骨颧弓内移,术后面颊部弹力套外固定一月.结果:本组41例,术后2天-12个月,得以随访者37例,有3例患者因术中颧骨骨膜下剥离范围较多,术后肿胀恢复较慢,但术后6个月恢复自然,其余患者术后效果均良好,患者自觉满意.结论:微创下颧骨颧弓缩小术,手术在微创下进行,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牵引复位导板外固定治疗单纯闭合性颧弓骨折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颧弓骨折在超声监测下钢丝牵引复位,同时根据骨折的方向调整牵引方向使骨折线对齐,导板固定2周后拆除。结果:全部病例复位成功,39例骨折端完全对位整齐,其中1例骨折端垂直向移位对位稍差,但术后功能及外形正常。结论:超声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具有复位疗效好、非手术复位,无X线辐射,费用低、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颧骨颧弓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可归纳为盲探复位和开放复位两大类,前者常因复位不全或复位后又脱位而效果不佳[1],开放复位固定虽然效果肯定,但对于单纯颧弓骨折而言,往往创伤较大或面部留有疤痕.本文收集单纯性颧弓骨折15例,在C型臂机介导下行局麻下口内切开复位术,操作时间短,随访效果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总结陈旧性颧骨颧弓骨折致重度张口受限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 ~ 2012年我科收治的陈旧性颧骨颧弓骨折致重度张口受限患者42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上颌龈颊沟切口入路松解颧骨颧弓下方及喙突局部瘢痕组织,解除喙突局部压迫,同期切除喙突再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加强张口训练,随访6个月~3年.结果:42例患者全麻清醒后其张口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张口训练1~3月后张口度均超过二横指,面部外形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上颌龈颊沟切口入路松解颧骨颧弓下方及喙突局部瘢痕组织,解除喙突局部压迫,同期切除喙突再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致重度张口受限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