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推广,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越来越广泛[1]。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苏醒完全等特点,是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取卵、无痛宫腔镜检查等门诊短小手术麻醉的主要静脉麻醉药[2]。但丙泊酚所致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低血氧等不良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3]。由于丙泊酚无镇痛作用[4],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中复合纳布啡虽然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以及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5],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注射痛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一种进行性疾病[1、2],是引起成人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之一[3、4]。CSM于1952年由Brain等[5]首次报道,其症状体征多样,主要包括双手麻木、双侧手臂感觉异常、双手精细功动作障碍及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y征阳性等[6、7]。  相似文献   

4.
<正>胆囊良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等[1]。胆囊平滑肌瘤属胆囊罕见良性病变,国内文献仅有1例影像个案报道[2]。平滑肌瘤是一种来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子宫,亦可见其他少见部位的报道,如胸膜、膀胱等[3-4]。现回顾性分析1例胆囊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骨折,可导致患者髋部畸形、功能障碍、肢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1]。Boyd等[2]最先将股骨粗隆下骨折描述为骨折线在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也有学者认为股骨小粗隆到股骨中上1/3处均是该骨折的定位范围[3]。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常见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常因基础病较多且骨质量较差,低能量便可导致骨折[4]。  相似文献   

6.
<正>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类似物,它通过竞争性与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溶酶的形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发挥其抗纤溶作用[1-3]。开放性脊柱融合术的许多术式(如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需要将椎旁肌剥离至横突以获得充分的手术视野;同时,手术过程中椎板减压及刮除椎体终板后会暴露较大面积的松质骨面[4-5];而椎体为海绵状结构,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常常伴随着较多出血[6]。大量出血会影响患者循环系统、凝血功能,并可导致许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而由此产生的异体输血存在发生血栓栓塞、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可能性[8]。减少手术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常见的方式包括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及时止血、围手术期应用止血药物等[9]。近年来,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越来越多地用于减少出血和同种异体输血。其中,氨甲环酸是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药物[10]。但氨甲环酸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途径和...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导致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2]。SCI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种[3、4]。其中,原发性损伤为机械力对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直接损伤,破坏轴突导致瓦勒变性[2、5];继发性损伤主要是源于创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引起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等[1、6]。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附着于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厚和骨化的现象,是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仍然有限。有文献[1]报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OPLL的发生。目前已知有多个基因(COL6A1、COL6A6、TLR1、FGFRI、BMP2、Runx2等)与OPLL的发生、发展有关[2-4],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TGF-β/BMP)、c AMP/PKA、MAPK、Wnt、JAK/STAT、Pi3k/Akt等[5-10]。  相似文献   

9.
1966年, 第一代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作为静脉麻醉剂首次用于麻醉诱导[1]。1978年, Reves等[2]首次报道了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与地西泮相比, 咪达唑仑水溶性更高, 无注射痛, 起效更快, 对呼吸和循环影响的副作用更小[2,3]。然而咪达唑仑镇静持续时间较长[4], 在采用氟马西尼拮抗以加快患者恢复后, 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仍不理想[5,6]。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术式,可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恢复椎间隙高度[1],为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疗效满意[2]。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由Silvestre等[3]于2012年在Mayer[4]报道的微创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基础上形成。OLIF是近年常用的椎间融合术式之一,其通过腰大肌与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天然间隙建立通道,在直视下置入融合器,进行腰椎的间接减压与融合,不破坏肌肉和椎体小关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