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枷足指脊髓灰质炎后踝关节的运动肌群肌力丧失,不能控制各个方向自主活动的一种严重踝关节失稳,严重影响下肢负重功能。我科从1978年至1996年采用取腓骨在踝后做制动的骨阻挡术治疗枷足58例,获得随访42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58例脊髓灰质炎后遗枷足患者,男  相似文献   

2.
楗枷足指脊髓灰质炎后踝关节的运动肌群肌力丧失,不能控制各个方向自主活动的一种严重踝关节失稳,严重影响下肢负重功能。我科从1978年至1996年采用取腓骨在踝后做制动的骨阻挡术治疗楗枷足58例,获得随访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光弹性应力实验,分析踝关节在不同跖屈位时踝关节负重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梿枷足行踝后骨阻挡术后留置足下垂的角度,以符合踝关节生理解剖和生活功能的要求.方法采用光弹性应力试验,测定踝关节在5种不同跖屈位时,关节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在临床上,根据实验结果将42例改良的踝后骨阻挡术下垂活动范围限制在最小5°,最大10°.结果通过光弹试验测定踝关节面的应力和分布与关节屈曲角度有关.在跖屈7°时,应力最小,且分布均匀;跖屈19°时,随跖屈角度增大,应力值显著增大;在43°时应力值更明显,形成集中分布.本组随访42例踝后骨阻挡术,下垂角度限制在最小5°,最大10°,随访时间4~13年,平均8年.其中改良的距骨结节延长术19例,优良率94.7%,改良跟骨阻挡术23例,优良率78.2%,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人体踝关节光弹性应力实验揭示了踝关节在不同跖屈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在临床上指导了踝后骨阻挡术术后留置的下垂角度.同时在预防医学上,通过计算也指导了在阅兵军训时穿多高鞋跟的军靴和女同志穿在生理解剖允许范围内最高鞋跟的高跟鞋,减少踝关节疲劳和损伤.  相似文献   

4.
梿枷肘是指由于骨和韧带缺损导致患者不能主动控制肘关节屈曲,肘关节纵向不稳定,前臂相对于上臂产生活塞式活动。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慢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肘关节置换失败后的切除式关节成形术,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等。梿枷肘治疗的难点在于骨缺损和软组织挛缩,治疗结果往往与肘关节损伤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对于梿枷肘可选择的终末治疗方案有骨移植或骨延长、肘关节融合、全肘关节置换术。不同的手术方案有各自的优缺点。骨移植或骨延长术可弥补局部的骨缺损,对于大段的骨缺损可采用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牵拉成骨技术、同种异体骨移植、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但肘关节功能很难保留,尤其是在肘关节关节面缺损的情况下肘关节功能无法保留。肘关节融合术成功率相对较高,但融合后肘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全肘关节置换术可重建肘关节功能,能明显缓解疼痛,但术后患肘负重受限制,且术后失败率较高。因此在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时,应严格把握各类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患者年龄、受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情况、患者骨质情况及伤前工作性质、患者对术后功能预期等多方因素慎重选择。对于年轻人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感染是肘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早期及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儿麻后遗症小腿肌肉广泛瘫痪,踝关节丧失任何方向的活动功能时,产生链枷足畸形。因踝关节极度不稳,又无条件调整肌力平衡,严重影响负重与行走,重者需扶拐缓慢行走。为了使足踝固定牢固,行路稳定,常采用四关节固定术。我院自1978年9月~1983年9月对链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采用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25例,其中21例在术后20月获得随访,随访检查包括踝关节疼痛程度、足趾关节活动度、跖趾屈力和X线检查.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表评价踝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踝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踝部疼痛值为1.5,12例趾间关节和10例患足第一跖趾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踝部跖趾屈力为30kg(健侧38kg).X线示踝关节全部融合.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及中6例.DASH值为32,参照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踝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踝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踝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肌广泛切除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后1例.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岁(28~66岁).[结果] 除6例失访外,余49例获平均7年8个月(3年~10年7个月)随访.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4例,42分(16~59)35例;术后优(85~100分)35例,良(75~84分)12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96.6%.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站立相超过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手术治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骨折块采取不同内固定方法.结果 本组随访1年,采用Olerud和Molangder的踝关节愈后评分系统,优4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  相似文献   

9.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 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中重度不稳定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1例中重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行解剖学重建+Myerson术式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年,术后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中重度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行解剖学重建+Myerson术治疗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